1月11日,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23年第1號通告,檢出16批次不合格食品。不合格食品涉及農獸藥殘留、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劑等問題。
6批次食品檢出農獸藥殘留問題
6批次食品檢出農獸藥殘留問題,分別為北碚區百亙副食超市銷售的油麥菜,阿維菌素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大渡口區家家欣百貨超市銷售的洗姜,噻蟲胺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涪陵區宜來超市銷售的香蕉,吡蟲啉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江北區劉貴川農副產品店銷售的辣椒,噻蟲胺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重慶市九龍坡區九龍鎮劍龍北路1號附156號韓俊銷售的牛蛙,恩諾沙星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重慶市黔江區佳惠百貨有限責任公司南海鑫城店銷售的泥鰍(活),恩諾沙星(以恩諾沙星與環丙沙星之和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噻蟲胺屬新煙堿類殺蟲劑,具有內吸性、觸殺和胃毒作用,對蚜蟲、斑潛蠅等有較好防效。少量的殘留不會引起人體急性中毒,但長期食用噻蟲胺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可能有一定影響。《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中規定,噻蟲胺在根莖類蔬菜中的最大殘留限量值為0.2mg/kg、在茄果類蔬菜(番茄除外)中的最大殘留限量值為0.05mg/kg。
阿維菌素是一種抗生素類藥物,用于殺蟲、殺螨、殺線蟲,具有廣譜、高效、低殘留等特點。《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中規定,阿維菌素在油麥菜中的最大殘留限量值為0.05mg/kg。超標的原因可能是菜農對農藥使用的安全間隔期不了解違規使用農藥。少量的農藥殘留不會引起人體急性中毒,但長期食用農藥殘留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也有一定影響。
恩諾沙星屬于氟喹諾酮類藥物,是一類人工合成的廣譜抗菌藥,用于治療動物的皮膚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是動物專屬用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獸藥最大殘留限量》(GB 31650-2019)中規定,恩諾沙星在牛蛙、泥鰍中的最高殘留限量為100μg/kg。長期食用恩諾沙星殘留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影響。
3批次食品檢出微生物污染問題
3批次食品檢出微生物污染問題,分別為豐都縣鳳梧食品超市銷售的、標稱重慶康譽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冷吃雞翅(椒香味)(輻照食品),菌落總數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江津區猩猩生活超市銷售的、標稱重慶市正灃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正灃銅梁翅尖糊香辣味(輻照食品),菌落總數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萬州區靜園路靈月焱桶裝水經營部銷售的、標稱重慶市萬州區文歡純凈水廠生產的桶裝飲用水,銅綠假單胞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菌落總數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標,主要用來評價食品清潔度,反映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是否符合衛生要求。食品的菌落總數嚴重超標,將會破壞食品的營養成分,加速食品的腐敗變質,使食品失去食用價值。菌落總數超標說明個別企業可能未按要求嚴格控制生產加工過程的衛生條件,或者包裝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還有可能與產品包裝密封不嚴,儲運條件控制不當等有關。
銅綠假單胞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廣泛分布于水、空氣、正常人的皮膚、呼吸道和腸道等,易在潮濕的環境存活,對消毒劑、紫外線等具有較強的抵抗力。銅綠假單胞菌對于免疫力較弱的人群健康風險較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包裝飲用水》(GB 19298—2014)中規定,包裝飲用水同一批次產品5個樣品中銅綠假單胞菌均不得檢出。包裝飲用水中檢出銅綠假單胞菌的原因,可能是源水防護不當,水體受到污染;也可能是生產過程中衛生控制不嚴格;還可能是包裝材料清洗消毒有缺陷所致。
2批次食品檢出食品添加劑問題
2批次食品檢出食品添加劑問題,分別為奉節縣李家妹兒副食店銷售的干山藥,二氧化硫殘留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開州區影慧副食經營部銷售的、標稱重慶市涪陵區志賢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香辣蘿卜干(醬腌菜),苯甲酸及其鈉鹽(以苯甲酸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二氧化硫、焦亞硫酸鉀、亞硫酸鈉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劑和防腐劑,使用后會產生二氧化硫殘留。二氧化硫進入人體后最終轉化為硫酸鹽并隨尿液排出體外,少量攝入不會對身體帶來健康危害,但若過量食用可能引起如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規定,干制蔬菜(脫水馬鈴薯除外)中二氧化硫殘留量不得超過0.2g/kg。干制蔬菜中二氧化硫殘留量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生產企業超限量使用亞硫酸鹽等漂白劑,以達到漂白和防腐的作用;也有可能是使用時不計量或計量不準確所致。
苯甲酸及其鈉鹽是食品工業中常用的一種防腐劑,對霉菌、酵母和細菌有較好的抑制作用。長期食用苯甲酸及其鈉鹽超標的食品,可能導致肝臟積累性中毒,危害肝臟健康。《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規定,苯甲酸及其鈉鹽(以苯甲酸計)在腌漬的蔬菜中最大使用限量為1.0g/kg。
5批次食品檢出其他問題
5批次食品檢出其他問題,分別為重慶市大足區聚之豐圓餐廳使用的復用餐飲具(碗),陰離子合成洗滌劑(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墊江縣譽哆哆副食經營部銷售的花生,黃曲霉毒素B1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合川區規矩老火鍋館使用的復用餐飲具(筷子),陰離子合成洗滌劑(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九龍坡區謝家灣秦海波火鍋店銷售的鴨腸,甲醛不符合國家相關規定;重慶市潼南區優多食品超市嘉瑞店銷售的豬黃喉,甲醛不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陰離子合成洗滌劑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是一種低毒的化學物質。《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消毒餐(飲)具》(GB 14934-2016)中規定,消毒餐(飲)具中陰離子合成洗滌劑(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計)不得檢出。消毒餐(飲)具中檢出陰離子合成洗滌劑的原因,可能是用于清洗餐具的洗滌劑不符合標準;也可能是洗滌劑或消毒劑未徹底沖洗干凈等。
黃曲霉毒素B1是一種強致癌性的真菌毒素。長期食用黃曲霉毒素B1超標的食品,可能會對肝臟造成損害。《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中規定,黃曲霉毒素B1在花生及其制品中的最大限量值為20μg/kg。花生中黃曲霉毒素B1檢測值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生產企業使用的原料受到黃曲霉等霉菌的污染,也可能是生產加工過程中衛生條件控制不嚴,還可能與產品包裝密封不嚴、儲運條件控制不當等有關。
所在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已按《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對上述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依法啟動查處工作,同時已采取風險控制措施,查清產品流向,召回、下架不合格產品,分析原因并進行整改。
不合格產品信息
(來源: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相關報道: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580批次食品安全抽檢情況的通告(2023年第1號)
監督抽檢不合格產品信息.xlsx
6批次食品檢出農獸藥殘留問題
6批次食品檢出農獸藥殘留問題,分別為北碚區百亙副食超市銷售的油麥菜,阿維菌素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大渡口區家家欣百貨超市銷售的洗姜,噻蟲胺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涪陵區宜來超市銷售的香蕉,吡蟲啉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江北區劉貴川農副產品店銷售的辣椒,噻蟲胺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重慶市九龍坡區九龍鎮劍龍北路1號附156號韓俊銷售的牛蛙,恩諾沙星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重慶市黔江區佳惠百貨有限責任公司南海鑫城店銷售的泥鰍(活),恩諾沙星(以恩諾沙星與環丙沙星之和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噻蟲胺屬新煙堿類殺蟲劑,具有內吸性、觸殺和胃毒作用,對蚜蟲、斑潛蠅等有較好防效。少量的殘留不會引起人體急性中毒,但長期食用噻蟲胺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可能有一定影響。《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中規定,噻蟲胺在根莖類蔬菜中的最大殘留限量值為0.2mg/kg、在茄果類蔬菜(番茄除外)中的最大殘留限量值為0.05mg/kg。
阿維菌素是一種抗生素類藥物,用于殺蟲、殺螨、殺線蟲,具有廣譜、高效、低殘留等特點。《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中規定,阿維菌素在油麥菜中的最大殘留限量值為0.05mg/kg。超標的原因可能是菜農對農藥使用的安全間隔期不了解違規使用農藥。少量的農藥殘留不會引起人體急性中毒,但長期食用農藥殘留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也有一定影響。
恩諾沙星屬于氟喹諾酮類藥物,是一類人工合成的廣譜抗菌藥,用于治療動物的皮膚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是動物專屬用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獸藥最大殘留限量》(GB 31650-2019)中規定,恩諾沙星在牛蛙、泥鰍中的最高殘留限量為100μg/kg。長期食用恩諾沙星殘留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健康有一定影響。
3批次食品檢出微生物污染問題
3批次食品檢出微生物污染問題,分別為豐都縣鳳梧食品超市銷售的、標稱重慶康譽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冷吃雞翅(椒香味)(輻照食品),菌落總數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江津區猩猩生活超市銷售的、標稱重慶市正灃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正灃銅梁翅尖糊香辣味(輻照食品),菌落總數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萬州區靜園路靈月焱桶裝水經營部銷售的、標稱重慶市萬州區文歡純凈水廠生產的桶裝飲用水,銅綠假單胞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菌落總數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標,主要用來評價食品清潔度,反映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是否符合衛生要求。食品的菌落總數嚴重超標,將會破壞食品的營養成分,加速食品的腐敗變質,使食品失去食用價值。菌落總數超標說明個別企業可能未按要求嚴格控制生產加工過程的衛生條件,或者包裝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還有可能與產品包裝密封不嚴,儲運條件控制不當等有關。
銅綠假單胞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廣泛分布于水、空氣、正常人的皮膚、呼吸道和腸道等,易在潮濕的環境存活,對消毒劑、紫外線等具有較強的抵抗力。銅綠假單胞菌對于免疫力較弱的人群健康風險較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包裝飲用水》(GB 19298—2014)中規定,包裝飲用水同一批次產品5個樣品中銅綠假單胞菌均不得檢出。包裝飲用水中檢出銅綠假單胞菌的原因,可能是源水防護不當,水體受到污染;也可能是生產過程中衛生控制不嚴格;還可能是包裝材料清洗消毒有缺陷所致。
2批次食品檢出食品添加劑問題
2批次食品檢出食品添加劑問題,分別為奉節縣李家妹兒副食店銷售的干山藥,二氧化硫殘留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開州區影慧副食經營部銷售的、標稱重慶市涪陵區志賢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香辣蘿卜干(醬腌菜),苯甲酸及其鈉鹽(以苯甲酸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二氧化硫、焦亞硫酸鉀、亞硫酸鈉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劑和防腐劑,使用后會產生二氧化硫殘留。二氧化硫進入人體后最終轉化為硫酸鹽并隨尿液排出體外,少量攝入不會對身體帶來健康危害,但若過量食用可能引起如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規定,干制蔬菜(脫水馬鈴薯除外)中二氧化硫殘留量不得超過0.2g/kg。干制蔬菜中二氧化硫殘留量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生產企業超限量使用亞硫酸鹽等漂白劑,以達到漂白和防腐的作用;也有可能是使用時不計量或計量不準確所致。
苯甲酸及其鈉鹽是食品工業中常用的一種防腐劑,對霉菌、酵母和細菌有較好的抑制作用。長期食用苯甲酸及其鈉鹽超標的食品,可能導致肝臟積累性中毒,危害肝臟健康。《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規定,苯甲酸及其鈉鹽(以苯甲酸計)在腌漬的蔬菜中最大使用限量為1.0g/kg。
5批次食品檢出其他問題
5批次食品檢出其他問題,分別為重慶市大足區聚之豐圓餐廳使用的復用餐飲具(碗),陰離子合成洗滌劑(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墊江縣譽哆哆副食經營部銷售的花生,黃曲霉毒素B1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合川區規矩老火鍋館使用的復用餐飲具(筷子),陰離子合成洗滌劑(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九龍坡區謝家灣秦海波火鍋店銷售的鴨腸,甲醛不符合國家相關規定;重慶市潼南區優多食品超市嘉瑞店銷售的豬黃喉,甲醛不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陰離子合成洗滌劑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是一種低毒的化學物質。《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消毒餐(飲)具》(GB 14934-2016)中規定,消毒餐(飲)具中陰離子合成洗滌劑(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計)不得檢出。消毒餐(飲)具中檢出陰離子合成洗滌劑的原因,可能是用于清洗餐具的洗滌劑不符合標準;也可能是洗滌劑或消毒劑未徹底沖洗干凈等。
黃曲霉毒素B1是一種強致癌性的真菌毒素。長期食用黃曲霉毒素B1超標的食品,可能會對肝臟造成損害。《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中規定,黃曲霉毒素B1在花生及其制品中的最大限量值為20μg/kg。花生中黃曲霉毒素B1檢測值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生產企業使用的原料受到黃曲霉等霉菌的污染,也可能是生產加工過程中衛生條件控制不嚴,還可能與產品包裝密封不嚴、儲運條件控制不當等有關。
所在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已按《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對上述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依法啟動查處工作,同時已采取風險控制措施,查清產品流向,召回、下架不合格產品,分析原因并進行整改。
不合格產品信息
(來源: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相關報道: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580批次食品安全抽檢情況的通告(2023年第1號)
監督抽檢不合格產品信息.xl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