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2022乳品營養與健康國際學術研討會暨IDF中國營養與健康工作委員會年度會議成功舉辦

   2022-12-22 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796
核心提示:為促進國內外乳品營養與健康研究的學術交流,推進乳業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在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的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國際乳品聯合會(International Dairy Federation, IDF)中國營養與健康工作委員會于2022年12月15日舉辦了“2022乳品營養與健康國際學術研討會暨IDF中國營養與健康工作委員會年度會議”,會議采取線上線下的方式,邀請了國內外乳品相關領域權威專家、頂尖學者匯聚一堂,與乳業相關領域的科技工作者、乳業同行、廣大網友溝通交流。……(世界食品網-www.shijie
   為促進國內外乳品營養與健康研究的學術交流,推進乳業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在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的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國際乳品聯合會(International Dairy Federation, IDF)中國營養與健康工作委員會于2022年12月15日舉辦了“2022乳品營養與健康國際學術研討會暨IDF中國營養與健康工作委員會年度會議”,會議采取線上線下的方式,邀請了國內外乳品相關領域權威專家、頂尖學者匯聚一堂,與乳業相關領域的科技工作者、乳業同行、廣大網友溝通交流。 
  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兼常務副秘書長、IDF中國國家委員會副秘書長劉超給本次論壇發來熱情洋溢的開幕致辭。
 
  他指出疫情防控進入了新階段,乳與乳制品作為大自然賜予人類的最完美的食物,仍然以其天然的營養和健康屬性,繼續為人們提升免疫力、筑牢健康屏障貢獻力量。劉超介紹了IDF中國國家委員會;對IDF中國營養健康工作委員會為IDF中國國家委員會、為乳品營養健康工作所做的貢獻和表率作用表示了高度認可。年終歲尾是一年的重要節點,此時召開IDF中國營養與健康工作委員會年度會議、乳品營養與健康國際學術研討會意義重大,既是對一年工作的重要總結,同時也為明年的工作做了鋪墊。
 
  中國營養與健康委員會首席專家、乳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劉振民博士介紹了工作委員會職能和定位、工作進展以及工作計劃。乳業是健康中國、強壯民族的重要產業。在展望和工作計劃方面,劉院長指出消費者更加關注消化健康、免疫調節、睡眠等功能;腸道微生物的變革性研究將推動發酵乳從營養向功能方向發展;科研機構對后生元的研究興趣在增加;食品研發人員不局限在單一營養素,更注重食物作為整體(食物基質效應)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研究。IDF中國營養與健康委員會將更好地發揮自身優勢和作用,積極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開展多樣的乳品科普宣傳活動,推動中國乳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增強國際影響力。
 
  專家演講報告分享
 
  本次研討會主要圍繞發酵乳營養與健康、天然活性產物生物合成與挖掘、腸道菌群與健康、母乳特性與嬰配乳品研發以及乳品質量安全等方面開展了研討。光明乳業研究院·乳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乳品安全方向帶頭人、教授級高工游春蘋博士主持了報告環節。
 
  美國IFF公司技術院士Dennis A. Romero做了《通過發酵乳制品提供健康和營養益處》報告。提出理解和提高微生物益處的研究方向:(1)為減糖目的開發傳統的酸奶菌種;(2)根據針對性的應用篩選益生菌菌種;(3)促進益生菌增殖和改善腸道微生物狀況的益生元。Dennis A. Romero博士講到了對微生物組研究的觀點和下一代益生菌的前景。
 
  武漢大學藥學院劉天罡教授做了《天然產物的高效合成與創新發現》報告。天然產物是藥物、營養品、保健品甚至新材料的重要來源。利用AlphaFold2結構預測等多種方法,挖掘和篩選大量生物合成新基因(簇),建立相應的合成基因數據庫;構建釀酒酵母、米曲霉、鏈霉菌等高效微生物底盤,利用近源宿主提高合成基因(簇)異源表達的適配性和產量;將常規手動實驗過程平移到高通量自動化的生物鑄造平臺,實現合成基因的高通量重構和組合重排。
 
  新西蘭梅西大學食品安全與微生物學Steve Flint教授做了《乳制品中的食品安全》報告。實驗室最近的工作表明,可使用低溫等離子體作為減少乳品中黃曲霉毒素M1的替代處理方法。細菌,例如嗜冷性蠟樣芽孢桿菌,產生的毒素也危害食品安全。另一個項目表明蠟樣芽孢桿菌的生物膜的威脅。控制的最佳方法是通過冷藏以降低細菌在牛奶中的生長量、在牛奶新鮮時進行加工,確保所有的乳制品由巴氏殺菌奶制成,并且確保生產廠內的清潔系統有效避免生物膜的污染。
 
  暨南大學理工學院白衛濱副院長做了《核酸適配體技術檢測食品重金屬的研究》報告。課題組通過對鉛(Pb2+)、鎘(Cd2+)、銅(Cu2+)三種重金屬離子核酸適配體篩選,篩選得到對其有高特異性高親和力的適配體,成功構建對應的快速檢測體系。核酸適配體技術在檢測食品中重金屬的研究應用,拓寬了重金屬檢測渠道。
 
  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李于研究員做了《腸道菌群代謝產物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新機制》報告。主要研究工作是在轉錄和翻譯后水平上研究調節脂質、葡萄糖和能量代謝的分子機制。目標是通過使用各種分子和細胞方法,以及包括轉基因和飲食誘導小鼠模型在內的動物模型來解剖這些生物過程。最終目標是揭示治療胰島素抵抗、2型糖尿病、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代謝途徑的潛在治療靶點。
 
  荷蘭瓦格寧根大學乳品科學及技術組Kasper Hettinga副教授做了《乳品基質中乳蛋白在加工過程中的變化對其消化的影響》報告。乳品蛋白作為西方飲食最主要的蛋白質來源。加熱牛奶可改變乳蛋白的生理功能。這些改變也會對乳蛋白的消化性產生影響。此外,乳蛋白消化性的變化可能在腸道中產生不同的消化產物,從而影響乳蛋白的營養和免疫功能。
 
  愛爾蘭科克大學食品與營養科學學院Alan Kelly教授、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孟繁宇博士做了《母乳的理化特性與酶的穩定性》的報告,介紹了母乳的酶譜和理化性質。母乳的蛋白分解途徑與牛奶中的蛋白分解途徑有很大的不同。與以纖溶酶為主的牛乳體系相比,母乳的蛋白酶活性更加廣泛,天冬氨酸蛋白酶(如組織蛋白酶D)可能有很大的作用。
 
  光明乳業研究院乳品營養與健康研發中心總監蘇米亞做了報告《母乳復雜組分分析和嬰幼兒配方模擬母乳對比研究》。母乳成分滿足嬰兒能量、營養、免疫功能、腸道微生態等需求,對促進嬰兒早期健康生長發育和降低成年期慢性病風險具有重要作用。光明乳業對母乳的復雜組分進行了分析并對嬰兒奶粉配方進行了優化,通過對優化后的嬰兒配方乳粉和母乳開展嬰兒喂養跟蹤和動物實驗,比較了嬰幼兒配方乳粉和母乳的喂養差異,為嬰幼兒配方乳粉品質提升提供了參考。
 
  西英格蘭大學健康科學和社會學院衛生與社會健康系Zheng Feei Ma先生報告了發酵乳對嬰兒營養和健康的影響。發酵乳的健康益處是由于其含有生物活性成分以及具有調節作用的益生菌。
 
  研討會線上線下專家、行業同仁進行了良好的交流討論,對于乳品營養健康研究的探討和科普發揮了重要作用。



日期:2022-12-22
 
行業: 乳業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