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西安市市場監管局按照“1556”工作思路,堅持以提升群眾滿意度為目標,緊盯食品流通領域,織牢織密食品安全防護網,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突出重點,持續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
突出對重點區域、重點品種、重要時段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今年相繼組織開展校園周邊食品安全專項檢查、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整治、過期食品銷售專項整治、散裝食品銷售整治、節日食品安全專項檢查等專項整治工作。
開展規范農村食品生產經營行為專項整治
印發《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整治行動方案(2020-2022年)》,明確要加快實施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治理行動,針對重點場所、重點主體、重點品類,邊打擊、邊規范、邊提升,著力整治農村市場假冒偽劣食品等突出問題。在全面推進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整治工作各項措施任務的基礎上,按照“1+3”的目標,即每年推進1項重點行動,1年1項重點內容,3年接續重點推進,不斷提高農村市場食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圍繞2022年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整治行動重點任務,印發《關于推進農村市場食品安全綜合治理能力提升行動的通知》,強力推進農村市場食品綜合治理能力提升,強化農村市場監管。按照“四個最嚴”要求,緊盯農村集市、小餐館、流通攤販等薄弱環節,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開展農村食品經營店規范化建設試點,每個農村鎮(街)不少于1家。不斷提高農村市場食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完善農村流通供應體系,總體提升農村食品安全治理能力,保障農村市場食品質量安全,不斷提升農村居民食品安全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整治行動開展以來,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共檢查食品生產經營單位123067戶次,檢查批發市場、集貿市場等各類市場1460戶次,檢查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421個次,監督抽檢食品30105批次,調查處置不合格問題食品693批次,取締無證無照生產經營主體70戶,查處假冒偽劣食品行政處罰案件606件。
開展流通環節校園周邊食品安全檢查
2022年在春、秋季開學期間,為守護學生食品安全,進一步消除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嚴防食品安全事件發生。組織對全市中小學學校周邊200米范圍內的超市、商店、小食品店等食品經營單位進行全面檢查,以高油、高糖、高鹽相關油炸食品、調味面制品、膨化食品與為重點品種,督促經營者落實亮證經營、索證索票、進貨查驗、食品安全自查等制度,嚴控食品貯存環境和條件,嚴厲打擊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食品、“三無”食品、過期食品、變質食品等違法行為,積極開展面向未成年人無底線營銷食品專項整治工作,嚴禁向未成年人出售酒類產品,嚴禁經營者采購、貯存和銷售包裝或標簽標識具有色情、暴力、不良誘導形式或內容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食品,對有不良經營歷史的經營門店進行重點監控,時刻保持高壓態勢。
結合食品安全“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專項行動及《2022年加強作風建設切實解決食品安全領域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工作要求,突出中、高考期間重點時段,狠抓日常巡查檢查,下發了《關于加強夏季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及《加強作風建設切實解決群眾反應強烈的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突出問題工作實施方案》,對校園周邊食品安全重點整治內容進行進一步強調安排。
截至目前,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共檢查食品銷售主體10654家次、責令整改215戶、下架封存問題食品55.1公斤、宣傳培訓12277人次、發現的511個問題隱患均已整改完畢。同時為推進整治工作有序開展,市局持續開展督導檢查,共對我市57家校園周邊食品銷售單位進行抽查檢查,建立整改問題臺賬,及時將發現問題通報相關區縣進行整改。
加強節日期間食品安全風險排查工作
根據省局落實市場監管總局食品經營監管電視電話會議精神通知要求,結合“守查保”專項行動,突出重點地區和重點單位,加強清明、五一、端午節、中秋、國慶期間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組織各區縣、西咸新區市場監管局及各開發區分局開展節日期間風險排查,并按時向省局報送節日期間食品流通安全監管工作情況。
組織開展銷售過期變質等問題食品專項檢查
印發《關于開展銷售過期變質等問題食品專項檢查的通知》,從9月23日至10月31日,結合正在開展食品安全“守查保”專項行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整治行動及國慶節日食品安全檢查,深入開展銷售過期變質食品專項檢查工作。從城市到農村,從大型超市到小商店,從批發到零售,進行一次全面排查,突出城鄉結合部、農村、校園周邊、旅游景區等重點區域,突出連鎖超市、批發市場、小商店等重點場所,突出糧食加工品、糕點類、豆制品、肉制品、乳制品、飲品、“五毛食品”、干果等食品品種,重點檢查食品銷售者進貨查驗、索證索票、臺賬記錄、食品安全自查等項制度落實情況;食品經營場所、設備設施和食品經營過程管理情況;特別是對經營過程有溫度、濕度要求的食品是否落實相應貯存條件;對保質期短的食品(保質期6個月以內)是否有相應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對過期食品、不合格食品的處理是否符合相關要求;是否存在銷售“三無”、過期、變質、出蟲食品以及篡改食品保質期等違法違規行為。通過專項檢查,集中時間、力量,嚴厲打擊市場銷售過期變質等問題食品行為,為我市人民群眾營造了良好的食品安全消費環境。
此次專項檢查,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7461人次,檢查食品經營單位15138家次,發現存在銷售問題食品經營者419家,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128份,受理投訴舉報326件,立案查處29件,下架停止銷售問題食品185.1公斤,全市共建設農村食品經營店規范化試點131家。
推進分級分類監管,提高監管工作靶向性
貫徹落實總局《關于開展食品經營風險分級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省局《關于印發食品銷售經營風險分級管理工作規范的通知》,對食品銷售分級管理工作進行再動員,明確2022年底食品銷售者風險分級動態管理實現100%的工作目標。截止2022年12月6日,全市共有食品銷售單位77405家,已評定風險等級74663家,其中A級68147家,B級4890家,C級317家,D級1311家,評定率96.46%。正在組織區縣局集中開展評定工作,預計于2022年12月20日前年度評定率達到100%。
依據食品銷售者風險等級,科學確定監管頻次
在持續推進食品銷售者風險分級評定的同時,要求區縣市場監管局、各開發區分局根據食品銷售企業的風險等級,制訂年度監督檢查計劃,合理確定監管頻次、檢查內容和檢查方式,實現監管資源的科學配置和有效利用。對風險等級為A級的食品銷售者,每年至少監督檢查1次;風險等級為B級的食品銷售者,每年至少監督檢查2次;風險等級為C級的食品銷售者,每年至少監督檢查3次;對風險等級為D級的食品銷售者,每年至少監督檢查4次。
對高風險等級食品銷售者,強化日常監管
按照總局《關于開展食品經營風險分級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將學校及校園周邊食品經營者全部列為D級風險等級。充分認識風險分級管理在落實監管責任、提高監管效能、釋放市場活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制定本轄區開展風險分級管理工作的進度安排,將風險等級評定與日常監督檢查相結合、與“雙隨機一公開”檢查相結合。
依據風險等級,確定食品銷售者食品安全自查頻次
指導區縣、西咸新區及開發區認真貫徹《陜西省食品銷售者食品安全自查指南》,監督指導食品銷售企業、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根據監管部門公示的本企業風險等級,參照《指南》開展食品安全自查工作,并按照要求向各級監管部門提交自查整改報告。自查頻次應根據風險分級劃分來確定自查的最低頻次,對風險等級為A級和B級的食品銷售者,每年至少開展食品安全自查1次;風險等級為C級的食品銷售者,每半年至少開展食品安全自查1次;對風險等級為D級的食品銷售者,每季度至少開展食品安全自查1次。食品銷售連鎖企業總部、大型食品批發企業、大型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應在每次自查整改結束后15 個工作日內,向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提交自查整改報告,其它食品銷售企業、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向屬地縣級市場監管部門提交自查整改報告。
結合監管領域,扎實開展食品安全“守查保”專項行動
按照國家總局、省、市局《食品安全“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專項行動方案》工作要求,印發《西安市連鎖食品經營企業食品安全隱患排查方案》,圍繞連鎖食品經營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及各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并完善食品安全管理檔案,認真組織開展全市連鎖食品經營企業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摸底及全覆蓋檢查,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共檢查連鎖食品銷售企業1868家次,排查風險除患293個,完成處置293個;檢查連鎖餐飲企業1144家次,排查風險除患93個,完成處置93個。
組織召開連鎖食品經營企業食品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專題座談會,交流經驗、查找風險、研判形勢,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通報了前階段連鎖食品經營企業食品安全隱患排查工作開展情況,碑林區市場監管局、雁塔區市場監管局、陜西省餐飲商會、西安市連鎖經營企業協會、陜西華潤萬家有限公司、百盛餐飲(西安)有限公司等6家單位分別做了交流發言,會議通報食品原輔料把關不嚴、衛生條件不過關、從業人員培訓考核不到位等7個方面27個問題,督促企業抓實抓好整改提升。
兩次組織召開責任約談會。5月23日,組織召開連鎖食品經營企業食品安全約談會。會議通報了近期流通環節食品安全輿情處置及前階段連鎖食品經營企業食品安全“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專項行動工作開展情況。陜西永輝超市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參加,陜西永輝超市有限公司、西安市人人樂超市有限公司就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情況進行了匯報發言。蓮湖區市場監管局匯報了食品安全“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相關工作開展情況。8月12日,召開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食品安全約談會,陜西華潤萬家生活超市有限公司、西安盒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西安頂益食品有限公司、米旗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陜西伊利乳業有限公司、西安銀橋乳業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參加。參會企業匯報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及消費投訴處理情況。蓮湖區、臨潼區、藍田縣市場監管局,西咸新區市場監管局,市局經開分局做表態發言。
全面開展風險隱患排查。通過各區縣局、西咸新區市場監管局、各開發區分局全面摸底排查,全市共連鎖食品銷售企業13家,門店1855家;連鎖餐飲企業21家,餐飲門店854家。各區縣、西咸新區市場監管局、各開發區分局通過逐戶不漏開展拉網式風險隱患排查,針對排查中發現的風險隱患,采取有力措施,消除問題隱患。并加大案件查辦力度,對違法行為予以嚴厲打擊。
組織開展食品經營環節“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工作數據核查。按照省局《關于核查食品經營環節“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工作報送數據的通知》要求,5月25日報送省局的食品安全“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風險隱患排查統計表數據中食品經營環節數據與食品綜合業務監管系統數據存在較大差異,提出工作要求,組織各區縣局于6月9日前對本單位食品經營環節主體進行逐戶核查,確保數據準確,并分析匯總風險問題。
扎實推進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工作
抓好對“兩個責任”相關文件內容的學習領會和宣貫工作
專題學習“兩個責任”相關文件內容,做到全體人員領會文件精神,明確食品流通環節“兩個責任”落實推動措施要求。通過微信工作群向區縣監管干部、食品經營企業負責人轉發《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及《市場監管總局食品協調司相關負責人就〈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答記者問》,并鼓勵各區縣在工作群內就推進《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落實情況進行工作動態交流。
加強對區縣推進《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落實情況進行工作督導
結合食品安全“守查保”專項行動督導,對各區縣推進《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指導,要求各區縣定人定崗定責任,要靠人來落實制度,用規定動作來落實責任。要對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條例、規章、衛生規范,細化各個環節的職責,把責任落實到人。要求食品經營企業應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制,依法配備與企業規模、食品類別、風險等級、管理水平、安全狀況等相適應的食品安全總監、食品安全員等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明確企業主要負責人、食品安全總監、食品安全員等的崗位職責。
要求大型食品經營企業工作先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要求大型食品經營企業要工作先行,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安全自查、食品安全風險防控和食品安全事故處置等規章制度,并細化企業主要負責人、食品安全總監和安全員的職責分工。在大型超市引領帶動下,積極全面推進此項向中小型超市全面落實。對區縣推動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工作進行實行每周進度報送。各區縣、西咸新區、各開發區認真落實市局10月24日視頻會議和11月17日調度會精神,克服困難、大步快干,積極推動“兩個責任”工作落實。截止11月28日,絕大部分區縣、開發區完成了主體臺賬、干部臺賬、責任清單、任務清單建立和層級對應工作。全市確定包保干部共13184人,核定企業共144121戶,完成系統上傳數據共114067條,完成率達到96.32%。截止12月10日,全市大中型食品銷售企業已基本落實食品安全總監和食品安全員配備工作。
供稿/食品流通安全監管處
日期:2022-12-16
突出重點,持續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
突出對重點區域、重點品種、重要時段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今年相繼組織開展校園周邊食品安全專項檢查、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整治、過期食品銷售專項整治、散裝食品銷售整治、節日食品安全專項檢查等專項整治工作。
開展規范農村食品生產經營行為專項整治
印發《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整治行動方案(2020-2022年)》,明確要加快實施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治理行動,針對重點場所、重點主體、重點品類,邊打擊、邊規范、邊提升,著力整治農村市場假冒偽劣食品等突出問題。在全面推進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整治工作各項措施任務的基礎上,按照“1+3”的目標,即每年推進1項重點行動,1年1項重點內容,3年接續重點推進,不斷提高農村市場食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圍繞2022年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整治行動重點任務,印發《關于推進農村市場食品安全綜合治理能力提升行動的通知》,強力推進農村市場食品綜合治理能力提升,強化農村市場監管。按照“四個最嚴”要求,緊盯農村集市、小餐館、流通攤販等薄弱環節,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開展農村食品經營店規范化建設試點,每個農村鎮(街)不少于1家。不斷提高農村市場食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完善農村流通供應體系,總體提升農村食品安全治理能力,保障農村市場食品質量安全,不斷提升農村居民食品安全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整治行動開展以來,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共檢查食品生產經營單位123067戶次,檢查批發市場、集貿市場等各類市場1460戶次,檢查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421個次,監督抽檢食品30105批次,調查處置不合格問題食品693批次,取締無證無照生產經營主體70戶,查處假冒偽劣食品行政處罰案件606件。
開展流通環節校園周邊食品安全檢查
2022年在春、秋季開學期間,為守護學生食品安全,進一步消除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嚴防食品安全事件發生。組織對全市中小學學校周邊200米范圍內的超市、商店、小食品店等食品經營單位進行全面檢查,以高油、高糖、高鹽相關油炸食品、調味面制品、膨化食品與為重點品種,督促經營者落實亮證經營、索證索票、進貨查驗、食品安全自查等制度,嚴控食品貯存環境和條件,嚴厲打擊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食品、“三無”食品、過期食品、變質食品等違法行為,積極開展面向未成年人無底線營銷食品專項整治工作,嚴禁向未成年人出售酒類產品,嚴禁經營者采購、貯存和銷售包裝或標簽標識具有色情、暴力、不良誘導形式或內容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食品,對有不良經營歷史的經營門店進行重點監控,時刻保持高壓態勢。
結合食品安全“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專項行動及《2022年加強作風建設切實解決食品安全領域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工作要求,突出中、高考期間重點時段,狠抓日常巡查檢查,下發了《關于加強夏季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及《加強作風建設切實解決群眾反應強烈的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突出問題工作實施方案》,對校園周邊食品安全重點整治內容進行進一步強調安排。
截至目前,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共檢查食品銷售主體10654家次、責令整改215戶、下架封存問題食品55.1公斤、宣傳培訓12277人次、發現的511個問題隱患均已整改完畢。同時為推進整治工作有序開展,市局持續開展督導檢查,共對我市57家校園周邊食品銷售單位進行抽查檢查,建立整改問題臺賬,及時將發現問題通報相關區縣進行整改。
加強節日期間食品安全風險排查工作
根據省局落實市場監管總局食品經營監管電視電話會議精神通知要求,結合“守查保”專項行動,突出重點地區和重點單位,加強清明、五一、端午節、中秋、國慶期間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組織各區縣、西咸新區市場監管局及各開發區分局開展節日期間風險排查,并按時向省局報送節日期間食品流通安全監管工作情況。
組織開展銷售過期變質等問題食品專項檢查
印發《關于開展銷售過期變質等問題食品專項檢查的通知》,從9月23日至10月31日,結合正在開展食品安全“守查保”專項行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整治行動及國慶節日食品安全檢查,深入開展銷售過期變質食品專項檢查工作。從城市到農村,從大型超市到小商店,從批發到零售,進行一次全面排查,突出城鄉結合部、農村、校園周邊、旅游景區等重點區域,突出連鎖超市、批發市場、小商店等重點場所,突出糧食加工品、糕點類、豆制品、肉制品、乳制品、飲品、“五毛食品”、干果等食品品種,重點檢查食品銷售者進貨查驗、索證索票、臺賬記錄、食品安全自查等項制度落實情況;食品經營場所、設備設施和食品經營過程管理情況;特別是對經營過程有溫度、濕度要求的食品是否落實相應貯存條件;對保質期短的食品(保質期6個月以內)是否有相應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對過期食品、不合格食品的處理是否符合相關要求;是否存在銷售“三無”、過期、變質、出蟲食品以及篡改食品保質期等違法違規行為。通過專項檢查,集中時間、力量,嚴厲打擊市場銷售過期變質等問題食品行為,為我市人民群眾營造了良好的食品安全消費環境。
此次專項檢查,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7461人次,檢查食品經營單位15138家次,發現存在銷售問題食品經營者419家,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128份,受理投訴舉報326件,立案查處29件,下架停止銷售問題食品185.1公斤,全市共建設農村食品經營店規范化試點131家。
推進分級分類監管,提高監管工作靶向性
貫徹落實總局《關于開展食品經營風險分級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省局《關于印發食品銷售經營風險分級管理工作規范的通知》,對食品銷售分級管理工作進行再動員,明確2022年底食品銷售者風險分級動態管理實現100%的工作目標。截止2022年12月6日,全市共有食品銷售單位77405家,已評定風險等級74663家,其中A級68147家,B級4890家,C級317家,D級1311家,評定率96.46%。正在組織區縣局集中開展評定工作,預計于2022年12月20日前年度評定率達到100%。
依據食品銷售者風險等級,科學確定監管頻次
在持續推進食品銷售者風險分級評定的同時,要求區縣市場監管局、各開發區分局根據食品銷售企業的風險等級,制訂年度監督檢查計劃,合理確定監管頻次、檢查內容和檢查方式,實現監管資源的科學配置和有效利用。對風險等級為A級的食品銷售者,每年至少監督檢查1次;風險等級為B級的食品銷售者,每年至少監督檢查2次;風險等級為C級的食品銷售者,每年至少監督檢查3次;對風險等級為D級的食品銷售者,每年至少監督檢查4次。
對高風險等級食品銷售者,強化日常監管
按照總局《關于開展食品經營風險分級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將學校及校園周邊食品經營者全部列為D級風險等級。充分認識風險分級管理在落實監管責任、提高監管效能、釋放市場活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制定本轄區開展風險分級管理工作的進度安排,將風險等級評定與日常監督檢查相結合、與“雙隨機一公開”檢查相結合。
依據風險等級,確定食品銷售者食品安全自查頻次
指導區縣、西咸新區及開發區認真貫徹《陜西省食品銷售者食品安全自查指南》,監督指導食品銷售企業、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根據監管部門公示的本企業風險等級,參照《指南》開展食品安全自查工作,并按照要求向各級監管部門提交自查整改報告。自查頻次應根據風險分級劃分來確定自查的最低頻次,對風險等級為A級和B級的食品銷售者,每年至少開展食品安全自查1次;風險等級為C級的食品銷售者,每半年至少開展食品安全自查1次;對風險等級為D級的食品銷售者,每季度至少開展食品安全自查1次。食品銷售連鎖企業總部、大型食品批發企業、大型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應在每次自查整改結束后15 個工作日內,向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提交自查整改報告,其它食品銷售企業、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向屬地縣級市場監管部門提交自查整改報告。
結合監管領域,扎實開展食品安全“守查保”專項行動
按照國家總局、省、市局《食品安全“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專項行動方案》工作要求,印發《西安市連鎖食品經營企業食品安全隱患排查方案》,圍繞連鎖食品經營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及各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并完善食品安全管理檔案,認真組織開展全市連鎖食品經營企業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摸底及全覆蓋檢查,全市市場監管系統共檢查連鎖食品銷售企業1868家次,排查風險除患293個,完成處置293個;檢查連鎖餐飲企業1144家次,排查風險除患93個,完成處置93個。
組織召開連鎖食品經營企業食品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專題座談會,交流經驗、查找風險、研判形勢,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通報了前階段連鎖食品經營企業食品安全隱患排查工作開展情況,碑林區市場監管局、雁塔區市場監管局、陜西省餐飲商會、西安市連鎖經營企業協會、陜西華潤萬家有限公司、百盛餐飲(西安)有限公司等6家單位分別做了交流發言,會議通報食品原輔料把關不嚴、衛生條件不過關、從業人員培訓考核不到位等7個方面27個問題,督促企業抓實抓好整改提升。
兩次組織召開責任約談會。5月23日,組織召開連鎖食品經營企業食品安全約談會。會議通報了近期流通環節食品安全輿情處置及前階段連鎖食品經營企業食品安全“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專項行動工作開展情況。陜西永輝超市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參加,陜西永輝超市有限公司、西安市人人樂超市有限公司就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情況進行了匯報發言。蓮湖區市場監管局匯報了食品安全“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相關工作開展情況。8月12日,召開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食品安全約談會,陜西華潤萬家生活超市有限公司、西安盒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西安頂益食品有限公司、米旗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陜西伊利乳業有限公司、西安銀橋乳業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參加。參會企業匯報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及消費投訴處理情況。蓮湖區、臨潼區、藍田縣市場監管局,西咸新區市場監管局,市局經開分局做表態發言。
全面開展風險隱患排查。通過各區縣局、西咸新區市場監管局、各開發區分局全面摸底排查,全市共連鎖食品銷售企業13家,門店1855家;連鎖餐飲企業21家,餐飲門店854家。各區縣、西咸新區市場監管局、各開發區分局通過逐戶不漏開展拉網式風險隱患排查,針對排查中發現的風險隱患,采取有力措施,消除問題隱患。并加大案件查辦力度,對違法行為予以嚴厲打擊。
組織開展食品經營環節“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工作數據核查。按照省局《關于核查食品經營環節“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工作報送數據的通知》要求,5月25日報送省局的食品安全“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風險隱患排查統計表數據中食品經營環節數據與食品綜合業務監管系統數據存在較大差異,提出工作要求,組織各區縣局于6月9日前對本單位食品經營環節主體進行逐戶核查,確保數據準確,并分析匯總風險問題。
扎實推進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工作
抓好對“兩個責任”相關文件內容的學習領會和宣貫工作
專題學習“兩個責任”相關文件內容,做到全體人員領會文件精神,明確食品流通環節“兩個責任”落實推動措施要求。通過微信工作群向區縣監管干部、食品經營企業負責人轉發《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及《市場監管總局食品協調司相關負責人就〈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答記者問》,并鼓勵各區縣在工作群內就推進《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落實情況進行工作動態交流。
加強對區縣推進《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落實情況進行工作督導
結合食品安全“守查保”專項行動督導,對各區縣推進《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指導,要求各區縣定人定崗定責任,要靠人來落實制度,用規定動作來落實責任。要對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條例、規章、衛生規范,細化各個環節的職責,把責任落實到人。要求食品經營企業應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制,依法配備與企業規模、食品類別、風險等級、管理水平、安全狀況等相適應的食品安全總監、食品安全員等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明確企業主要負責人、食品安全總監、食品安全員等的崗位職責。
要求大型食品經營企業工作先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要求大型食品經營企業要工作先行,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安全自查、食品安全風險防控和食品安全事故處置等規章制度,并細化企業主要負責人、食品安全總監和安全員的職責分工。在大型超市引領帶動下,積極全面推進此項向中小型超市全面落實。對區縣推動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工作進行實行每周進度報送。各區縣、西咸新區、各開發區認真落實市局10月24日視頻會議和11月17日調度會精神,克服困難、大步快干,積極推動“兩個責任”工作落實。截止11月28日,絕大部分區縣、開發區完成了主體臺賬、干部臺賬、責任清單、任務清單建立和層級對應工作。全市確定包保干部共13184人,核定企業共144121戶,完成系統上傳數據共114067條,完成率達到96.32%。截止12月10日,全市大中型食品銷售企業已基本落實食品安全總監和食品安全員配備工作。
供稿/食品流通安全監管處
日期: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