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蜂產品質量與風險評估團隊在油菜蜂花粉過敏原識別及酶處理降敏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食品(Foods)》期刊上在線發表。
蜂花粉是蜜蜂將花蜜及唾液腺分泌物加入其所采集的花粉粒中形成的團狀物。因其極高的營養價值,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作為營養補充劑食用。但部分過敏體質人群食用蜂花粉出現過敏反應的問題不容忽視。在之前的研究中,團隊成功鑒定出了白菜型油菜蜂花粉(Brassica campestris)中五種潛在過敏原,并分析預測了復合酶處理后致敏性的變化。
本研究建立了BALB/c小鼠食物過敏模型,檢測血液中的過敏指標,并對相應器官進行了病理學分析,之后又進行了血清代謝組分析和腸道菌群分析。相比于天然蜂花粉組,酶處理后的蜂花粉可使小鼠抓癢次數減少,血液中免疫球蛋白E(IgE)和生物胺等過敏指標水平下降,器官病變減輕,同時對過敏和免疫相關的代謝通路及腸道微生物有調控作用。研究結果表明酶處理使油菜蜂花粉致敏性顯著降低。
本研究證明,復合酶處理可以顯著降低油菜蜂花粉的致敏性,同時酶處理后的蜂花粉對小鼠代謝和腸道菌群有調控作用。本研究可為低致敏性蜂花粉產品的進一步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項目資助。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3390/foods11213454
日期:2022-12-05
蜂花粉是蜜蜂將花蜜及唾液腺分泌物加入其所采集的花粉粒中形成的團狀物。因其極高的營養價值,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作為營養補充劑食用。但部分過敏體質人群食用蜂花粉出現過敏反應的問題不容忽視。在之前的研究中,團隊成功鑒定出了白菜型油菜蜂花粉(Brassica campestris)中五種潛在過敏原,并分析預測了復合酶處理后致敏性的變化。
本研究建立了BALB/c小鼠食物過敏模型,檢測血液中的過敏指標,并對相應器官進行了病理學分析,之后又進行了血清代謝組分析和腸道菌群分析。相比于天然蜂花粉組,酶處理后的蜂花粉可使小鼠抓癢次數減少,血液中免疫球蛋白E(IgE)和生物胺等過敏指標水平下降,器官病變減輕,同時對過敏和免疫相關的代謝通路及腸道微生物有調控作用。研究結果表明酶處理使油菜蜂花粉致敏性顯著降低。
本研究證明,復合酶處理可以顯著降低油菜蜂花粉的致敏性,同時酶處理后的蜂花粉對小鼠代謝和腸道菌群有調控作用。本研究可為低致敏性蜂花粉產品的進一步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項目資助。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3390/foods11213454
日期: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