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農業農村局,廳有關處、直屬單位:
為扎實推進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確保實現“十四五”我省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各項目標,現將《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2022年工作任務清單》印發你們,請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完善政策措施,切實抓好各項目標任務落實,確保取得實效。各責任單位于每季度第一個月5日前,將上季度有關任務落實情況、存在問題及下一步工作措施報送廳發展規劃處。
附件: 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2022年工作任務清單
福建省農業農村廳
2022年2月10日
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2022年工作任務清單
日期:2022-02-14
為扎實推進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確保實現“十四五”我省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各項目標,現將《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2022年工作任務清單》印發你們,請健全工作推進機制,完善政策措施,切實抓好各項目標任務落實,確保取得實效。各責任單位于每季度第一個月5日前,將上季度有關任務落實情況、存在問題及下一步工作措施報送廳發展規劃處。
附件: 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2022年工作任務清單
福建省農業農村廳
2022年2月10日
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2022年工作任務清單
序號 | 重點任務 | 2022年度目標 | 主要措施 | 責任單位 |
一、加快推進品種培優 | ||||
1 | 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 | 1.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任務,完成第三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年度任務。 2.推進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建設。 | 1.加快農作物種質資源采集、入庫(圃)步伐。 2.開展全省各地畜禽品種資源普查面上數據審核。 3.開展畜禽品種資源生產性能測定、屠宰測定、標準照和影像拍攝。 4.推進閩清毛腳雞等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建設,支持地方特色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 | 種業管理處、種子總站、畜牧總站 |
2 | 開展品種創新。 | 育成 20 個以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業新品種。 | 1.鼓勵開展育種技術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2.持續實施種業創新與產業化工程,支持優質綠色水稻、特色果蔬、食用菌、白羽肉雞、高產蛋鴨等育種攻關,選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業新品種。 | 種業管理處、種子總站 |
3 | 加快良種繁育基地建設。 | 1.全省雜交水稻制種面積穩定在30萬畝以上,建成國家級雜交水稻制種大縣1-2個。2.福安市茶苗產量達8億株,邵武市多花黃精種苗產量達2100萬株。提高畜禽品種種源供應能力。 | 1.推進三明“中國稻種基地”建設,加快三明市雜交水稻制種產業發展。 2.支持福安市和邵武市提升建設國家區域性(茶樹、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建設。 3.加強畜禽良種繁育基地建設。 | 種業管理處、種子總站 |
二、加快推進品質提升 | ||||
4 | 推廣優良品種。 | 推廣一批優良品種。建立農作物高產、優質、綠色新品種省級核心展示示范片點360個,面積92000畝。 | 1.示范推廣一批優質綠色水稻、優質專用“兩薯”、特色鮮食玉米、特色優異蔬菜、設施茄果類蔬菜、特色優質水果、特色食用菌等品種,推廣一批禽類、生豬等畜禽良種。 2.成立農作物新品種展示示范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制定實施方案。開展新品種配套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培訓。組織現場考察觀摩,加強新品種宣傳。 | 種業管理處、種子總站 |
5 | 集成創新綠色生產技術模式。 | 1.推廣應用綠色能源的農機裝備2000臺(套)以上。 2.集成推廣化肥減量增效技術。 3.征集推廣一批食用菌、蔬果加工技術。推薦一批加工類技術列入《福建省2022年農業主推技術》。 | 1.將應用綠色能源的農機產品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增加適用農機裝備供給。 2.在30個縣開展化肥投入定額制試點,建立化肥投入定額制示范片100個,通過示范創建帶動,集成推廣配方施肥、機械施肥、水肥一體化等高效施肥技術,減少不合理化肥投入。 3.依托各類科研單位,繼續完善省級農產品加工業專家庫、技術庫、需求庫建設,重點征集一批食用菌、蔬果加工技術,開展技術對接及推廣。 | 農業機械化管理處、土肥總站、農產品加工推廣總站 |
6 | 凈化農業產地環境。 | 1.全省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率達30%。 2.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3%。 3.示范推廣有機肥2000萬畝次。 | 1.完善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工作方案。建立健全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體系。開展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宣傳培訓。 2.建設5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示范基地,集成推廣農藝調控、土壤改良、生物技術等耕地土壤污染防治模式。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列入黨政領導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 3.結合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省推進,全省推廣使用商品有機肥和畜禽糞便堆(漚)肥、沼肥、肥水等有機肥2000萬畝次。 | 植保植檢總站、生態能源總站、土肥總站 |
7 | 推廣綠色投入品。 | 1.全省農藥使用量比2021年減少2%以上。 2.示范推廣綠肥種植400萬畝,秸稈還田500萬畝。 | 1.實施綠色防控3200萬畝次,統防統治1500萬畝次。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高效植保機械。開展科學安全用藥相關宣傳培訓。 2.重點在冬閑田、果茶園上示范推廣紫云英綠肥,并結合種植豆類、油菜等以及果園、茶園種植綠肥。 3.在三明、南平、龍巖等8個設區市實施秸稈還田500萬畝,因地制宜指導農戶采取秸稈粉碎、覆蓋等形式及時還田利用。 | 植保植檢總站、土肥總站 |
三、加快推進農業品牌建設 | ||||
8 | 培育知名品牌。 | 新培育“三品一標”農產品240個以上。 | 1.建立農業品牌標準,鼓勵地方政府、行業協會等,打造一批地域特色突出、產品特性鮮明的區域公用品牌。 2.開展“三品一標”培育行動,大力發展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 | 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
9 | 加強品牌管理。 | 新評選區域公用品牌10個和福建名牌農產品20個以上,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工程6個以上。 | 組織開展福建省著名農業品牌評選,創建一批行業領先、全國知名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以品牌創建帶動品質提升、產業發展、企業壯大。 | 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
10 | 促進品牌營銷。 | 以“生態福建·綠色農業”為主題,以“福建十大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福建名牌農產品”為重點,持續推動“福字號”綠色優質農產品宣傳。 | 1.挖掘和豐富品牌內涵,培育品牌文化,營造優質優價的市場氛圍,利用農交會等農業展會、產銷對接會、電商等平臺促進品牌營銷。 2.提升品牌宣傳,制播“福字號”農產品品牌電視宣傳片,設立高速公路廣告牌,通過新媒體推送我省品牌農業宣傳報道,整體宣傳“生態福建·綠色農業”品牌。 | 市場與信息化處、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
四、加快推進標準化生產 | ||||
11 | 推動農業標準體系建設。 | 推動制修訂農業地方標準10項;全省創建優質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基地250個。 | 1.加強農業地方標準制修訂,強化標準集成轉化,制定一批與標準相配套的生產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推動有標可依。 2.加強優質農產品標準化示范基地創建指導,組織開展技術培訓、現場觀摩、結對幫扶,推動有標必依、全程貫標。 |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種植業管理處、畜牧獸醫處、食用菌技術推廣總站 |
12 |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 1.新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50家以上。 2.新增縣級以上農民合作社示范社1000家。新培育縣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1000家。 | 1.扶持建設一批農業產業化省級示范聯合體,示范帶動市縣兩級打造一批分工協作、優勢互補、聯系緊密的利益共同體。 2.繼續扎實開展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縣實現全省全覆蓋,深入開展示范社“四級聯創”。 3.組織新一批示范家庭農場創建。加大農場主培訓,提升家庭農場主素質。指導36個省級家庭農場示范縣建立家庭農場輔導員隊伍,規范家庭農場名錄管理,整縣推進家庭農場培育。 | 鄉村產業發展處、農村合作經濟指導處 |
13 | 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 | 全省完成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面積120萬畝次以上。 | 認真實施中央財政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突出以小農戶為主要服務對象,在重點落實水稻等糧食作物生產托管的同時,持續向食用菌、果樹、茶葉、蔬菜等特色經濟作物延伸,大力發展單環節、多環節、全程生產托管服務。著力打造丘陵地區農業生產托管樣板。 | 農村合作經濟指導處 |
14 | 提升農產品加工業水平。 | 1.建設200個農產品產地初加工中心。 2.推進福建農林大學食用菌加工技術集成科研基地項目實施。 3.推動10家食用菌精深加工企業發展壯大。 4.支持2個縣(市、區)整縣推進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 | 1.以蔬果、食用菌、茶葉、糧食等生產基地為重點,鼓勵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建或改造農產品產地初加工中心。 2.指導福建農林大學圍繞食用菌產業特色,加快相關儀器設備采購和實驗室改造,確保按時完成基地建設及項目驗收。 3.以國家珍稀食用菌產業集群、古田國家(食用菌)產業園等項目建設為依托,支持古田、浦城、漳州等地10家食用菌精深加工企業發展壯大。 | 市場與信息化處、食用菌技術推廣總站、農產品加工推廣總站 |
15 | 重點區域先行示范。 | 1.依托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等重點區域,加快推行農業生產“三品一標”。 2.新增建設10個省級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總結推廣20個農業綠色發展典型模式。 | 1.建立2022年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創建任務清單,并列入廳對設區市主要工作考核指標,加強日常監督管理。 2.在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等,以典型示范為引領,全域推行“三品一標”,打造示范樣板。 | 發展規劃處、鄉村產業發展處、生態能源總站 |
五、持續強化農產品質量監管 | ||||
16 |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 | 全省源頭快速篩查農產品樣品60萬個,風險監測和監督抽查樣品6萬個。 | 1.強化源頭快速篩查、風險監測排查和重點監督抽查,全面落實“雙隨機”“四快速”要求,提高監測針對性、代表性、科學性。 2.加強監測結果運用,嚴格落實快速反應制度,嚴厲查處不合格產品和生產單位。 3.開展“瘦肉精”、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生鮮乳抽檢,督促屠宰企業落實“瘦肉精”自檢制度。 |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動物衛生技術中心、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 |
17 | 強化質量安全監管。 | 保持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總體合格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 1.推進“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行動,進一步完善精準治理清單,深入開展摸底排查、集中培訓、指導服務、專項監測、執法辦案,逐步推動頑疾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2.推進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與一品一碼追溯并行制度,堅持省級每季、市級每月、縣級每周、鄉鎮每天線上巡查全覆蓋,督促生產主體建立健全生產記錄檔案,及時規范完整上傳追溯信息,推動賦碼出證500萬批次以上。 3.結合省條例草案初稿開展立法調研。同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修訂情況,對省條例草案初稿進行進一步論證完善。 | 法規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 |
18 | 嚴格執法辦案。 | 保持執法高壓態勢,加大對相關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堅決守住質量安全底線。 | 1.全面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打聯動”和案件督查督辦機制,圍繞食用農產品“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行動方案的要求,嚴查違法違規使用農業投入品,杜絕使用禁用藥物及非法添加物。 2.堅持問題導向,認真排查日常監管部門移送的相關問題線索,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強化部門聯合和區域協作,做好“行刑銜接”,做到“有案必查,查必徹底”。 | 農業綜合執法監督局 |
六、深入推進安全綠色優質農產品發展 | ||||
19 | 強化農產品認證和監管。 | 打造2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保障認證企業年檢率100%。 | 1.加快發展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通過抓時限、抓規范、抓督導,打造無公害農產品“實效提升年”。 2.全面實施綠色食品線上無紙化申報,完善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審核流程和技術規范。 3.規范標志使用,推行頒證面談和質量風險防控約談制度,加強相關風險監測和證后監管,穩步擴大認證規模,嚴格淘汰退出機制。 4.引導獲證主體開展品牌培育、技術改造、科技創新和產業融合,推動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和品質提升。 | 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
20 | 深入實施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 | 推動一批地理標志農產品標準化發展與保護工程。 | 1.圍繞“基礎條件建設、品牌宣傳營銷和知識產權保護”三個方面實施地標工程保護。 2.從“標準化生產加工、品牌化宣傳推介、特色化稟賦挖掘、融合化三產發展、組織化管理運作、信息化全面展示”六化引領打造精品工程。 3.充分挖掘展現地理標志農產品特定的地域、特有的品質、特殊的工藝、特色的文化,擴大地理標志農產品影響力。 | 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
日期:202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