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我國與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動物衛生標準的比對分析

   2022-01-07 農業農村部677
核心提示: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動物及其產品國際貿易日益頻繁,動物疫病和人獸共患病全球擴散風險增加。為提升全球動物衛生、動物福利和公共衛生水平,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制定了系列動物衛生標準,作為世界貿易組織(WTO)指定的動物及其產品國際貿易應遵循的國際標準。加強我國與OIE動物衛生標準的比對分析,對指導和提升我國動物衛生標準的水平具有重要意義。……(世界食品網-m.cctv1204.com)
我國與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動物衛生標準的比對分析


  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研究系列簡報(一)
 
  編者按: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的總體部署和國家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建設要求,我司組織有關涉農標委會和標準化工作機構,對“十四五”時期我國農業農村重點領域的標準體系和重大標準化問題進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各個專業領域標準體系建設進展、重點標準解讀、標準化重點問題剖析、經驗做法等相關內容。現將部分研究成果匯報編成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研究系列簡報,供大家參考。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動物及其產品國際貿易日益頻繁,動物疫病和人獸共患病全球擴散風險增加。為提升全球動物衛生、動物福利和公共衛生水平,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制定了系列動物衛生標準,作為世界貿易組織(WTO)指定的動物及其產品國際貿易應遵循的國際標準。加強我國與OIE動物衛生標準的比對分析,對指導和提升我國動物衛生標準的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一、OIE動物衛生標準情況
 
  OIE于1968年出臺第1版動物衛生法典,現已出臺至2021版,包括陸生動物衛生法典(簡稱陸生法典)、陸生動物診斷試驗與疫苗手冊(簡稱陸生手冊)、水生動物衛生法典(簡稱水生法典)和水生動物診斷試驗手冊(簡稱水生手冊)等4部標準。
 
  (一)陸生法典。2021版陸生法典共15篇,涵蓋動物疫病防控、動物及其產品國際貿易、獸醫機構建設、獸醫公共衛生、動物福利等5個方面。一是制定90種重要動物疫病防控標準。闡明動物標識、區域劃分、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等關鍵措施,指導動物疫病通報、監測、無疫認證工作。二是促進OIE成員之間安全開展動物及其產品國際貿易。提出進口風險分析策略,明確國際貿易各環節動物衛生措施,提供簽發獸醫證書程序和樣本,詳述不同動物疫病在動物及其產品國際貿易中特殊要求。三是指導獸醫機構建設。規范獸醫主管部門職責、能力建設、能力評價、獸醫立法等要求,旨在推動獸醫機構能力提升,適應日趨拓寬的工作職能。四是強調獸醫公共衛生要求。列明了沙門菌等致病微生物預防、檢測、控制要求,從國家監測、藥物使用、風險分析等角度關注抗微生物制劑耐藥性問題,強調屠宰場對肉產品實施宰前宰后檢疫。五是宣傳推廣動物福利理念和措施。明確了養殖、運輸、屠宰、撲殺、教學等環節和工作中動物福利要求,涵蓋豬、雞、牛、馬、犬等動物。
 
  (二)陸生手冊。陸生手冊與陸生法典是一體兩面的關系,法典較綜合、手冊更聚焦。陸生手冊旨在為名錄疫病制定國際認可的實驗室診斷標準,世界各地的獸醫實驗室普遍用其指導工作。陸生手冊共分3部分:第1部分明確獸醫診斷實驗室及疫苗生產設施通用標準,包括樣品采集、運輸和保存,實驗室和動物設施生物安全,傳統和新型檢測方法,疫苗生產和無菌檢驗等內容。第2部分側重介紹實驗室診斷方法、獸用疫苗研發生產等一般性建議,包括病原檢測方法和細菌藥敏試驗,生物技術使用和生物風險管理,試驗方法驗證指標,疫苗研發、生產、質控最低要求等。第3部分提出名錄疫病診斷方法和疫苗生產要求,根據群體診斷、個體診斷、運輸、凈化等不同目的,推薦不同診斷方法,便于生產和貿易選擇使用。
 
  (三)水生法典和水生手冊。水生法典與陸生法典在架構、內容上整體一致,根據水生動物疫病和貿易特點,不同在于:一是名錄疫病不同。水生法典規定了29種名錄疫病,包括3種兩棲類、9種甲殼類、10種魚類、7種軟體動物類。二是動物疫病防控措施不同。沒有無疫認證、動物追溯、免疫接種等要求,增加了休漁、廢棄物管理和處置、飼料病原控制等內容。三是負責機構不同。陸生法典主要由獸醫主管部門負責,水生法典由水生動物衛生機構負責。水生手冊較陸生手冊內容偏少,主要區別在于水生手冊無疫苗相關內容。
 
  二、我國與OIE動物衛生標準的比對分析
 
  我國動物衛生標準化工作最早可追溯至1978年,歷經40余年發展,已發布的現行有效標準299項(其中國標147項、行標152項),涵蓋動物疫病防控、動物產品衛生、動物衛生監督、動物疾病臨床診療(伴侶動物除外)、動物福利、中獸醫、獸醫機構效能評估等領域。與OIE標準相比,國內標準呈現以下特點。
 
  (一)與OIE標準體系全面接軌。一是診斷標準覆蓋大多數重要動物疫病,形成較為完整的診斷標準體系。OIE規定的90種陸生動物名錄疫病中,80%(72種)的動物疫病已制定診斷標準,并逐步形成包含多個診斷方法的綜合性診斷技術標準體系。二是出臺多項動物衛生操作和獸醫公共衛生標準,包括采樣運輸、免疫操作、無害化處理、人員防護等內容。三是配套了系列動物衛生管理標準,包括動物疫病防控、監測、調查等內容,促進動物衛生法律、法規落地實施。
 
  (二)制標思路與國際逐步同步。根據國際標準和通行做法,適時增加無疫區管理、信息化防疫、風險評估、動物福利等制標內容。近年來,發布了11項無疫區建設和管理標準,實施了4項從養殖到屠宰全鏈條獸醫衛生追溯信息建設標準,出臺了1項跨省調運動物風險評估標準,發布了1項屠宰福利標準,在研6項養殖、撲殺等動物福利標準。
 
  (三)結合國情建立中國特色標準。近年來,為應對抗生素殘留和耐藥性日益凸顯等問題,弘揚傳統醫學,申請中獸醫術語、馬腧穴定位、仔豬泄瀉中獸醫辨證等3項中獸醫標準立項。同時,隨著規模養殖密度增大,以及賽馬運動興起,標委會開始關注動物中毒、代謝等群發疾病以及馬匹慢性疾病診療問題,出臺了1項奶牛酮病診斷及群體風險監測標準,另有2項在研標準,為馬蹄葉炎、奶牛瘤胃酸中毒診療標準。
 
  總體上看,我國動物衛生標準的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但也存在診斷類標準硬性規定偏多、不夠靈活,無疫區等新領域標準進展不快,有的國際標準未及時轉化為國內標準等問題。下一步:一是深層次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加大對OIE標準跟蹤、研究,及時提出評議意見,維護國家利益,積極推動國內專家直接參與國際標準起草工作,增強國際話語權。二是加強國際標準轉化和應用。建立OIE標準翻譯機制,每年更新出版OIE標準,便于行業了解、使用,積極轉化、實施國際標準,提高國內標準與國際標準的一致性程度,為動物及其產品國際貿易、動物疫病防控等工作提供技術保障。
 
  (全國動物衛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 供稿)



日期:2022-01-07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