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9日,南京財經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楊文建教授團隊在食品領域TOP期刊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上發表了題為“Transcriptome analysis reveals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nanocomposite packaging in delaying quality deterioration of Flammulina velutipes”的研究論文。南京財經大學為該論文第一單位,楊文建教授為通訊作者。本研究受到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江蘇省高等學校自然科學研究項目的資助。
金針菇是一種可食用大型真菌,味美適口,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喜愛。但其子實體含水量高、質地脆嫩、采后呼吸作用和新陳代謝旺盛,菇體在儲運銷售過程中極易發生快速的后生長,造成菌蓋開傘脫落,菇柄伸長變粗和木質化衰老,甚至發生腐爛等品質劣變現象。楊文建教授團隊在前期研究中發現納米復合包裝能夠通過調節呼吸作用、活性氧(ROS)代謝、能量代謝、細胞程序性死亡(PCD)等途徑延緩采后金針菇品質劣變,但其分子調控機制仍不清晰。
本研究采用轉錄組學技術,分析了納米復合包裝與普通聚乙烯(PE)包裝下金針菇基因表達的差異。與普通聚乙烯包裝相比,在納米復合包裝的金針菇中鑒定出379個差異表達基因,包括161個上調基因和218個下調基因。納米復合包裝通過上調msp2基因的表達,保證了ROS的穩態,進而抑制了cyc1的表達,延緩了PCD進程,提高了金針菇的抗逆性。同時,納米復合包裝還通過調節氧化磷酸化和糖酵解/糖異生代謝途徑相關基因cox1101和MSTRG.9055.9的表達,確保了充足的能量供應。此外,納米復合包裝通過調節GLG4和SPAC16E8.04c基因的表達,抑制了木質素的積累,延緩了金針菇的木質化進程。因此,納米復合包裝可能通過調控ROS、PCD、能量以及木質素代謝途徑中相關基因的表達,延緩采后金針菇的品質劣變。該研究從基因水平進一步驗證和完善了團隊前期的研究,有助于促進納米復合包裝在食用菌保鮮方面的應用。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postharvbio.2021.111723
日期:2021-11-22
金針菇是一種可食用大型真菌,味美適口,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喜愛。但其子實體含水量高、質地脆嫩、采后呼吸作用和新陳代謝旺盛,菇體在儲運銷售過程中極易發生快速的后生長,造成菌蓋開傘脫落,菇柄伸長變粗和木質化衰老,甚至發生腐爛等品質劣變現象。楊文建教授團隊在前期研究中發現納米復合包裝能夠通過調節呼吸作用、活性氧(ROS)代謝、能量代謝、細胞程序性死亡(PCD)等途徑延緩采后金針菇品質劣變,但其分子調控機制仍不清晰。
本研究采用轉錄組學技術,分析了納米復合包裝與普通聚乙烯(PE)包裝下金針菇基因表達的差異。與普通聚乙烯包裝相比,在納米復合包裝的金針菇中鑒定出379個差異表達基因,包括161個上調基因和218個下調基因。納米復合包裝通過上調msp2基因的表達,保證了ROS的穩態,進而抑制了cyc1的表達,延緩了PCD進程,提高了金針菇的抗逆性。同時,納米復合包裝還通過調節氧化磷酸化和糖酵解/糖異生代謝途徑相關基因cox1101和MSTRG.9055.9的表達,確保了充足的能量供應。此外,納米復合包裝通過調節GLG4和SPAC16E8.04c基因的表達,抑制了木質素的積累,延緩了金針菇的木質化進程。因此,納米復合包裝可能通過調控ROS、PCD、能量以及木質素代謝途徑中相關基因的表達,延緩采后金針菇的品質劣變。該研究從基因水平進一步驗證和完善了團隊前期的研究,有助于促進納米復合包裝在食用菌保鮮方面的應用。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postharvbio.2021.111723
日期:202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