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華潤五豐-2021中國肉類產業高質量發展大講堂”落下帷幕

   2021-09-18 中國國際肉類產業周523
核心提示:2021年9月16日,“華潤五豐-2021中國肉類產業高質量發展大講堂”專題活動—中國肉類協會團體標準發布會在青島世界博覽城順利召開。會議伊始,農業農村部屠宰技術中心屠宰標準處處長高勝普作開幕致辭,他表示在2018年標準化法實施之后,團體標準就有了法律地位,近年來中國肉類協會在團體標準建設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先后發布了一系列有鮮明特色的團體標準。……(世界食品網-m.cctv1204.com)
   2021年9月16日,“華潤五豐-2021中國肉類產業高質量發展大講堂”專題活動—中國肉類協會團體標準發布會在青島世界博覽城順利召開。 
  會議伊始,農業農村部屠宰技術中心屠宰標準處處長高勝普作開幕致辭,他表示在2018年標準化法實施之后,團體標準就有了法律地位,近年來中國肉類協會在團體標準建設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先后發布了一系列有鮮明特色的團體標準。他一直強調,三流的企業做產品,二流的企業做品牌,一流的企業做標準。一些企業把自身創新的技術貢獻出來,供一個團體或者說更大范圍內的會員企業來使用,從這個方面就充分體現企業的社會責任,這就是一流企業應該做的。這么久以來,中國肉類協會發布的標準是緊跟當前生產與消費中急需解決的問題,針對性非常強,具有非常廣泛的適用性,希望今后協會能夠出更多的有分量的推動行業發展的團體標準,農業農村部屠宰技術中心也會一如既往的支持協會的標準化工作。
 
  在接下來的會議中,中國肉類協會副秘書長、標準化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劉蕾同參會人員進行了《中國肉類協會團體標準體系框架》宣講,她表示,團體標準作為國家標準體系的有益補充,在不低于國家強制性標準要求的基礎上,通過高水平團體標準的制定和實施,能夠增加標準的有效供給,促進畜禽產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實現標準化生產;促進工藝技術革新,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規范市場秩序,引領肉類行業向著產品優質化、管理規范化、生產高效化、決策科學化方向發展。
 

 
  為進一步規范、指導中國肉類協會團體標準研制工作,針對中國肉類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中國肉類協會標準化工作委員會制定中國肉類協會團體標準框架體系,包括產品質量、生產加工、檢驗檢測、肉類食品配料,包括包裝設施、設備、冷鏈物流、清潔消毒,服務九大部分的內容,整個是圍繞著豬、牛、羊、雞、鴨、鵝、禽蛋、其他畜禽肉制品、天然腸衣等產品的生產。標準體系是標準化建設的技術頂層設計,也是開展標準化工作的指引和綱要,既要立足全產業鏈,推進優質優價,還要突出中國特色參與和國際競爭。
 
  框架體系的目標是想構建一個從農場到餐桌的全過程,從設施設備建設到質量安全控制的全類型標準體系。在接下來三年的時間里,中國肉類協會的標準工作重心在產品推優,逐步健全健全畜禽產品及種植品大品類中的優質產品、特色產品、功能性產品的標準研制,希望是能夠滿足消費市場對營養健康的需求,以及企業創新的需要。
 
  接下來的環節進行了團體標準的宣貫。
 
  團體標準《乳飼犢牛肉》宣貫
 
  荷蘭范德利集團駐中國首席代表徐鵬對《乳飼犢牛肉》團體標準進行了宣貫。并同與會代表們分享了自己生產的產品,他表示范德利集團的乳飼牛肉均選用牛齡5-8個月犢牛肉,并且在全產業鏈的加持下,從采購小牛開始,再到簽約農場進行飼養,在飼養的過程中均使用本集團自己生產的代乳粉,最后在自己的屠宰場進行加工,生產出來的犢牛肉、犢牛皮和動物產品。
 
  最后他承諾,可以根據大家的需求進行定制化生產,包括部位的分析標準,包括品牌的設定,并且始終堅持創新引行業發展。
 
  團體標準《富硒豬肉》宣貫
 
  安康市富硒產品研發中心權群學教授對《富硒豬肉》團體標準進行了宣貫。并介紹了富硒產品的優勢,2021年全市富硒產業預計實現綜合產值700多億元,其中富硒食品產業連續6年保持30%左右的超高速增長。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60%以上來自富硒特色種養收入,70%以上的貧困群眾依靠富硒產業脫貧,富硒產業已成為安康發展的新引擎和增長極。
 
  《富硒豬肉》團體標準的發布,必將促進安康乃至全國富硒產業的發展,最后他強調發展富硒豬肉產業不但可以助力鄉村振興還可以幫助人體補充硒元素,是健康的好選擇。
 
  團體標準《調味料 骨湯》宣貫
 
  雙匯生物工程公司總經理呂永林對《骨湯》團體標準進行了宣貫。并對自己企業生產的骨湯進行介紹,他表示漯河雙匯一直把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戰略核心,開創了我國用鮮骨生產抽提物—骨湯的先河。他還強調到產品的創新離不開產業優勢,例如原料優勢、技術與管理優勢、產業升級等等。
 
  最后他和與會代表分享了講解了標準的制定意義,現有市場對骨湯標準分類不明確,對產品質量及要求無統一標準,檢驗方法不統一。設立骨湯標準可規范骨湯行業生產,對骨湯進行明確定義,細化產品的分類。
 
  談到《可生食鮮雞蛋》《葉黃素雞蛋》團體標準時,他指出中國的雞蛋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中國的蛋品行業當前的市場競爭仍處于低質量水平,高質量的品牌雞蛋很少。因此,建立可生食鮮雞蛋的團體標準,將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雞蛋的日益增長的需求,有助于推動中國蛋品市場全面消除沙門氏菌的愿景。
 
  針對《川式香腸腸》《川式臘腸》團體標準,他表示,傳統特色川式香腸、臘肉加工企業數以千計,產量巨大,在四川及其毗鄰地區,僅僅是秋末冬季作為“年貨”加工的就高達數百萬噸,在四川及其毗鄰地區的肉類制品中,臘腸、臘肉及其他腌臘制品、醬鹵肉等傳統肉制品成為了加工和消費的主體。但由于標準的缺乏,導致四川特色的香腸、臘肉制品的加工和質量鑒定處于無序狀態。本標準的制定將為川式香腸、臘肉加工技術提升和質量安全控制提供依據,奠定傳統肉制品標準化基礎,推進傳統產業提質增效。
 
  新希望六和禽產業市場運營中心品牌經理周倩對《禽肉及其制品生物安全性快速評價方法 斑馬魚胚胎測試法》團體標準進行宣講。并為大家介紹了斑馬魚檢測技術及運用,她表示團體標準的制定適應國家發展需求、適應行業發展需要。
 
  希悅爾(中國)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官李小俊代表包裝分會對《肉類食品包裝標準體系建設的探索》進行了宣講。
 
  他強調,我國是肉類生產和消費大國,肉類總產量占世界總產量三分之一左右,其中豬肉占到一半以上,但鮮肉包裝比例低,肉制品包裝形式多樣,并且肉類食品的標準化程度有待提高,缺少包裝標準。同時還和與會代表們匯報了熱收縮包裝、氣調包裝、真空貼體包裝的標準制定進度。

 
  品鑒環節
 
  “華潤五豐-2021中國肉類產業高質量發展大講堂”專場活動—肉制品創新工藝對高質發展的支撐與貢獻專題講座于9月16日下午在青島世界博覽城成功召開。
 
  會議期間來自各大院校的專家學者、行業精英就議題為參會人員分享了諸多專業知識,不容錯過??
 
  渤海大學食品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劉登勇以“肉食品風味的提升方向與手段”為題,詳細講解了風味肉制品最重要的品質指標、消費者選擇食品最主要的動機、經典風味的的準確表征與工藝創新、新風味的融合與創新等方面內容。最后,他介紹了渤海大學肉品科研團隊的相關情況。
 
  奧秘(青島)食品有限公司銷售經理李曉偉從復合香辛料、肉類添加劑、魚和海鮮類配料、香精、定制化產品、植物肉配料等六方面方面重點介紹了奧秘植物肉。其中,他重點強調了3D打印肉最大的創新之處就在紋理,創造出具有與肌肉組織相同質地的微纖維,會有更多的纖維選項,例如豌豆蛋白和大米蛋白。
 
  中國畜產品加工學會常務理事、肉品分會主任孔保華從健康肉制品簡介、低鹽-低鈉鹽配方開發及其在肉制品中的應用、低脂-豬油甘油二酯及加工特性的研究、低硝-亞硝基血紅蛋白制備及降低亞硝酸鹽作用、低硝-微生物適度發酵替代亞硝酸鹽的研究五個方面入手介紹低脂、低鹽和低硝肉制品研究開發與創新技術。同時,她表示,其團隊的在此課題研究的技術特色:1、篩選出具有“呈色”功能的菌株后,考察其“抑菌”特性,以同時替代肉制品中亞硝酸鹽的多重作用;2、使用多種光譜技術,UV-Vis, ESR(電子自旋共振)和RR(共振拉曼光譜)對肉中紅色素進行鑒定;3、同時利用依賴于培養和不依賴于培養兩種方法對肉環境中菌群進行分析,考察各菌株作為肉用生物保護菌的可能性。
 
  鄭州容大食品有限公司研發總監聶婷婷為從爆品產品介紹、肉質保水及改良、裹粉技術、公司特色產品等四方面入手介紹裹粉技術的重要性。她介紹到油炸裹粉是一種以面粉或淀粉為主料,向其中加入膨松劑、增稠劑、調味料、著色劑等添加劑混合而成的復配粉。其主要作用是增加產品的附加值,賦予產品多樣化和獨特性。她強調,其公司油炸外裹粉優勢:產品多樣化,種類豐富;定制性產品,個性化強;質量穩定,效價比佳。
 
  中國肉類協會首席專家張子平作新型肉制品設計中的營養學工具應用演講。他介紹食品設計時表示,8個變量因素可交叉組合,為設計提供無限種可能性,其分別為感官指標、營養物質、安全性、保質期的個體關聯要素和經濟成本、關聯景觀與文化、可持續生產性、倫理食品的社會屬性要素。其中,他強調肉食消費影響著人類的進化歷程,肉和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以為人類提供所有的必需氨基酸。肉類,作為膳食平衡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人類提供很多植物食材不能提供的營養成分,包括鐵、鋅、VB12、多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是大腦和其他組織發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質。當然,素食者膳食也能保證人健康地活著,但是,完全排除動物源食材的素食是對人類是已經適應現存營養食材系統的雜食者證據的挑戰。
 
 



日期:2021-09-18
 
地區: 山東 青島市
行業: 畜禽肉品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