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限空間事故頻頻發生,據統計,2016年1月1日至今年7月15日,工貿行業共發生有限空間較大事故66起,共造成248人死亡。今年以來,工貿行業已發生6起有限空間較大事故,共造成26人死亡,特別是四川省連續發生了兩起死亡6人以上的有限空間中毒事故,給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帶來很大影響。
有限空間作業事故多發、易發、傷亡大,作為輕工行業中事故占比較高的食品加工企業該如何正確認識有限空間的風險特性,加強對有限空間作業的管控,提升作業安全管理水平,避免作業事故呢?在此,食品伙伴網同各位小伙伴們一起探討分析規避其風險。
1、有限空間的定義
根據《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與監督暫行規定》可知,有限空間是指封閉或者部分封閉,與外界相對隔離,出入口較為狹窄,作業人員不能長時間在內工作,自然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間。如反應器、塔、釜、槽、罐、壓力容器、管道、儲藏室、酒糟池、發酵池、鍋爐、污水井、原材料倉、冷庫等。具體可參考《工貿企業有限空間參考目錄》。
2、有限空間作業風險分析
有限空間受其自身的限制,空間狹小、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險物質的積聚且作業條件復雜,極易發生危險事故。事故類型多為中毒與窒息、火災、爆炸、坍塌、淹溺、高處墜落、觸電、機械傷害等。
2.1作業風險特點
① 危險性大。有毒有害氣體可導致中毒窒息事故,或遇到火源發生火災爆炸,還可能發生觸電、高處墜落、淹溺、燙傷等危險性極大的事故。
② 隱蔽性強。有限空間中危險因素往往具有一定的隱蔽性,人們容易忽視其存在和危險性,進而喪失警惕性。
③ 作業環境復雜。作業空間一般平時處于密閉狀態或低洼處,通風不良,不利于有害氣體的排出。其次,空間一般較狹小,對于作業人員的逃生及獲救都有不利影響。
④ 臨時性作業。有限空間作業多是臨時性作業,易對危險因素辨識不清,安全防護措施不到位。
⑤ 盲目施救。事故發生后,往往由于救援人員不了解正確的救援方法,在缺乏個體防護措施的情況下貿然進行施救,導致事故傷亡進一步擴大。
2.2事故原因分析
有限空間作業事故的發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除了事物本身的不安全因素外,人員的安全意識及管理因素也是至關重要的。
安全意識不足,負責人不重視安全工作,忽視有限空間的風險,安全投入不足,未能有效落實安全管理措施;安全管理人員未能履行安全管理職責,培訓監管不到位;作業人員及救援人員安全技能不足,存在冒險、僥幸心理。
管理方面,企業未建立和完善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制度,未對作業人員開展安全教育培訓;未能在作業前進行風險辨識和分析,未能嚴格履行有限空間作業審批手續,未按照規章制度進行作業,未落實應急救援措施等,都可能導致有限空間作業事故。
3、有限空間作業風險管控
食品企業應根據自身有限空間作業特點,建立健全與本企業實際相適應的有限空間作業風險辨識管控、現場作業管理、教育培訓、應急處置等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并納入本單位安全管理制度體系進行風險管控。
3.1 增強安全意識,落實責任制
《安全生產法》明確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本單位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其他負責人對職責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責。食品企業需增強作業相關人員的安全意識,確保其掌握有限空間作業的危險性,作業前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交底,從而落實各層面安全生產責任制,防止因人員缺乏安全意識導致的擅自作業和盲目施救。
3.2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存在有限空間作業的食品企業應當建立下列安全生產制度和規程:
① 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責任制度;
② 有限空間作業審批制度;
③ 有限空間作業現場安全管理制度;
④ 有限空間作業現場負責人、監護人員、作業人員、應急救援人員安全培訓教育制度;
⑤ 有限空間作業應急管理制度;
⑥ 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操作規程。
3.3 深化專項安全培訓
企業應制訂完善的培訓計劃,組織有限空間作業現場負責人、作業人員、監護人員、救援人員定期開展安全教育培訓,并對相關材料簽字確認及時歸檔。有限空間作業專項培訓內容應包括:①廠區內存在的有限空間數量和類型,及其危險有害因素和對應的安全措施;②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操作規程和作業審批制度;③所配備的檢測儀器、勞動防護用品、應急器材的正確操作方法;④事故應急處置措施。
3.4 全面開展有限空間辨識分析,完善有限空間臺賬
食品企業應當根據《工貿企業有限空間參考目錄》,對本企業的有限空間作業場所進行辨識,確認本單位有限空間名稱、數量、位置、類型和危險因素等基本信息,建立有限空間管理臺賬,確定風險等級,制定管控措施,對存在中毒窒息和易燃易爆危險因素的有限空間,實施重點管控,劃定管控區域,實行人員出入及過程管控。并在有限空間出入口、關鍵部位和有關設施設備上設置醒目、清晰、規范的安全警示標識和警示牌。
3.5 規范操作,嚴格落實安全防護制度
作業前,對作業環境進行評估,分析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制定有限空間作業方案,嚴格執行審批制度。遵守“先通風、再檢測、后作業”的原則,未經通風和檢測合格,任何人員不得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對參與作業相關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配備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規定的勞動防護用品和應急救援器材,如:防毒面罩、安全繩、安全帶等。作業人員熟知作業過程中的危險因素和應當采取的防護措施,與監護人員保持有效的信息溝通,遵守操作規程,正確使用安全防護設施并佩戴好個人防護用品,熟練掌握應急救援措施。監護人員全程實時監控,現場監督管理。
3.6 強化應急管理制度,加強演練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及本企業有限空間作業的特點制定應急管理制度,配備救援器材,并進行有效維護;定期進行應急救援預案或者現場處置方案應急演練,提高安全意識,鍛煉救援隊伍,檢驗應急預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4、小結
有限空間作業具有危險性大、隱蔽性強、作業環境復雜等特性,在企業眾多作業活動中,有限空間作業的風險是極高的,一旦發生有限空間事故,將對企業造成非常大的負面影響。食品企業應正確認識有限空間作業風險,重視企業安全管理工作,通過深入辨識和分析,完善有限空間臺賬和安全管理制度,切實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健全風險防范化解機制,保障企業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
日期:2021-09-08
有限空間作業事故多發、易發、傷亡大,作為輕工行業中事故占比較高的食品加工企業該如何正確認識有限空間的風險特性,加強對有限空間作業的管控,提升作業安全管理水平,避免作業事故呢?在此,食品伙伴網同各位小伙伴們一起探討分析規避其風險。
1、有限空間的定義
根據《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與監督暫行規定》可知,有限空間是指封閉或者部分封閉,與外界相對隔離,出入口較為狹窄,作業人員不能長時間在內工作,自然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積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間。如反應器、塔、釜、槽、罐、壓力容器、管道、儲藏室、酒糟池、發酵池、鍋爐、污水井、原材料倉、冷庫等。具體可參考《工貿企業有限空間參考目錄》。
2、有限空間作業風險分析
有限空間受其自身的限制,空間狹小、通風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險物質的積聚且作業條件復雜,極易發生危險事故。事故類型多為中毒與窒息、火災、爆炸、坍塌、淹溺、高處墜落、觸電、機械傷害等。
2.1作業風險特點
① 危險性大。有毒有害氣體可導致中毒窒息事故,或遇到火源發生火災爆炸,還可能發生觸電、高處墜落、淹溺、燙傷等危險性極大的事故。
② 隱蔽性強。有限空間中危險因素往往具有一定的隱蔽性,人們容易忽視其存在和危險性,進而喪失警惕性。
③ 作業環境復雜。作業空間一般平時處于密閉狀態或低洼處,通風不良,不利于有害氣體的排出。其次,空間一般較狹小,對于作業人員的逃生及獲救都有不利影響。
④ 臨時性作業。有限空間作業多是臨時性作業,易對危險因素辨識不清,安全防護措施不到位。
⑤ 盲目施救。事故發生后,往往由于救援人員不了解正確的救援方法,在缺乏個體防護措施的情況下貿然進行施救,導致事故傷亡進一步擴大。
2.2事故原因分析
有限空間作業事故的發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除了事物本身的不安全因素外,人員的安全意識及管理因素也是至關重要的。
安全意識不足,負責人不重視安全工作,忽視有限空間的風險,安全投入不足,未能有效落實安全管理措施;安全管理人員未能履行安全管理職責,培訓監管不到位;作業人員及救援人員安全技能不足,存在冒險、僥幸心理。
管理方面,企業未建立和完善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制度,未對作業人員開展安全教育培訓;未能在作業前進行風險辨識和分析,未能嚴格履行有限空間作業審批手續,未按照規章制度進行作業,未落實應急救援措施等,都可能導致有限空間作業事故。
3、有限空間作業風險管控
食品企業應根據自身有限空間作業特點,建立健全與本企業實際相適應的有限空間作業風險辨識管控、現場作業管理、教育培訓、應急處置等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并納入本單位安全管理制度體系進行風險管控。
3.1 增強安全意識,落實責任制
《安全生產法》明確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本單位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其他負責人對職責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責。食品企業需增強作業相關人員的安全意識,確保其掌握有限空間作業的危險性,作業前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交底,從而落實各層面安全生產責任制,防止因人員缺乏安全意識導致的擅自作業和盲目施救。
3.2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存在有限空間作業的食品企業應當建立下列安全生產制度和規程:
① 有限空間作業安全責任制度;
② 有限空間作業審批制度;
③ 有限空間作業現場安全管理制度;
④ 有限空間作業現場負責人、監護人員、作業人員、應急救援人員安全培訓教育制度;
⑤ 有限空間作業應急管理制度;
⑥ 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操作規程。
3.3 深化專項安全培訓
企業應制訂完善的培訓計劃,組織有限空間作業現場負責人、作業人員、監護人員、救援人員定期開展安全教育培訓,并對相關材料簽字確認及時歸檔。有限空間作業專項培訓內容應包括:①廠區內存在的有限空間數量和類型,及其危險有害因素和對應的安全措施;②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操作規程和作業審批制度;③所配備的檢測儀器、勞動防護用品、應急器材的正確操作方法;④事故應急處置措施。
3.4 全面開展有限空間辨識分析,完善有限空間臺賬
食品企業應當根據《工貿企業有限空間參考目錄》,對本企業的有限空間作業場所進行辨識,確認本單位有限空間名稱、數量、位置、類型和危險因素等基本信息,建立有限空間管理臺賬,確定風險等級,制定管控措施,對存在中毒窒息和易燃易爆危險因素的有限空間,實施重點管控,劃定管控區域,實行人員出入及過程管控。并在有限空間出入口、關鍵部位和有關設施設備上設置醒目、清晰、規范的安全警示標識和警示牌。
3.5 規范操作,嚴格落實安全防護制度
作業前,對作業環境進行評估,分析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制定有限空間作業方案,嚴格執行審批制度。遵守“先通風、再檢測、后作業”的原則,未經通風和檢測合格,任何人員不得進入有限空間作業。對參與作業相關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配備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規定的勞動防護用品和應急救援器材,如:防毒面罩、安全繩、安全帶等。作業人員熟知作業過程中的危險因素和應當采取的防護措施,與監護人員保持有效的信息溝通,遵守操作規程,正確使用安全防護設施并佩戴好個人防護用品,熟練掌握應急救援措施。監護人員全程實時監控,現場監督管理。
3.6 強化應急管理制度,加強演練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及本企業有限空間作業的特點制定應急管理制度,配備救援器材,并進行有效維護;定期進行應急救援預案或者現場處置方案應急演練,提高安全意識,鍛煉救援隊伍,檢驗應急預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4、小結
有限空間作業具有危險性大、隱蔽性強、作業環境復雜等特性,在企業眾多作業活動中,有限空間作業的風險是極高的,一旦發生有限空間事故,將對企業造成非常大的負面影響。食品企業應正確認識有限空間作業風險,重視企業安全管理工作,通過深入辨識和分析,完善有限空間臺賬和安全管理制度,切實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健全風險防范化解機制,保障企業有限空間作業的安全。
日期:2021-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