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產中磷肥當季利用率低,長期施肥導致土壤磷大量積累,加劇面源污染風險。如何兼顧糧食生產和資源環境可持續一直是農業環境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近日,四川農業大學環境學院宋春副教授團隊依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紫色丘陵區玉米-大豆套作系統根際解磷菌活化土壤難溶磷的生化機制”的資助,在農田生態系統磷素高效利用上取得新進展,其研究成果在國際知名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清潔生產雜志》,中科院1區top, IF=9.297)發表。
為使農業生產可持續,需要采取優良的栽培和管理措施來提高作物對磷的吸收效率。該團隊利用叢枝菌根真菌及其伴生菌聯合接種來提高玉豆間作系統作物磷素有效性。他們研究發現玉豆間作條件下,叢枝菌根真菌及其伴生菌聯合接種在保證作物產量的同時,可減少磷肥施用量至常規推薦磷肥用量的50%,活化利用了土壤中難溶態Al-P、Fe-P和Ca-P。研究結果為復合種植系統磷素高效利用提供了新的理論支撐和技術依據。研究成果“Mycorrhizosphere bacteria and plant-plant interactions facilitate maize P acquisition in an intercropping system”(菌根細菌和植物-植物相互作用促進間作玉米磷吸收)近日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jclepro.2021.127993)。
此外,團隊在西南地區玉米-大豆間作條件下,從大豆根際分離篩選出9株解磷能力較強的解磷細菌(PSB)。16S rDNA測序和系統發育分析表明,這些PSB主要屬于芽孢桿菌和假單胞菌,均能分泌大量有機酸,包括草酸、丙二酸、檸檬酸和琥珀酸。這些菌株都能產生吲哚乙酸(IAA)和促進植物生長的鐵載體,進而促進相鄰作物玉米種子萌發和植株磷積累。對減少農田生態系統化學磷肥的施用和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潛力。相關研究成果“Growth promotion ability of phosphatesolubilizing bacteria from the soybean rhizosphere under maize–soybean intercropping systems”(玉米-大豆間作條件下大豆根際溶磷細菌的促生長能力)已在國際知名期刊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食品與農業科學雜志》,中科院2區top, IF=3.638)發表(論文鏈接http://doi.org/10.1002/jsfa.11477)。
日期:2021-09-01
為使農業生產可持續,需要采取優良的栽培和管理措施來提高作物對磷的吸收效率。該團隊利用叢枝菌根真菌及其伴生菌聯合接種來提高玉豆間作系統作物磷素有效性。他們研究發現玉豆間作條件下,叢枝菌根真菌及其伴生菌聯合接種在保證作物產量的同時,可減少磷肥施用量至常規推薦磷肥用量的50%,活化利用了土壤中難溶態Al-P、Fe-P和Ca-P。研究結果為復合種植系統磷素高效利用提供了新的理論支撐和技術依據。研究成果“Mycorrhizosphere bacteria and plant-plant interactions facilitate maize P acquisition in an intercropping system”(菌根細菌和植物-植物相互作用促進間作玉米磷吸收)近日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jclepro.2021.127993)。
此外,團隊在西南地區玉米-大豆間作條件下,從大豆根際分離篩選出9株解磷能力較強的解磷細菌(PSB)。16S rDNA測序和系統發育分析表明,這些PSB主要屬于芽孢桿菌和假單胞菌,均能分泌大量有機酸,包括草酸、丙二酸、檸檬酸和琥珀酸。這些菌株都能產生吲哚乙酸(IAA)和促進植物生長的鐵載體,進而促進相鄰作物玉米種子萌發和植株磷積累。對減少農田生態系統化學磷肥的施用和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潛力。相關研究成果“Growth promotion ability of phosphatesolubilizing bacteria from the soybean rhizosphere under maize–soybean intercropping systems”(玉米-大豆間作條件下大豆根際溶磷細菌的促生長能力)已在國際知名期刊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食品與農業科學雜志》,中科院2區top, IF=3.638)發表(論文鏈接http://doi.org/10.1002/jsfa.11477)。
日期:2021-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