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研究團隊揭示取食抑制昆蟲甜味感知的分子與神經機制

   2021-08-23 南京農業大學285
核心提示:近日,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研究團隊揭示取食抑制昆蟲甜味感知的分子與神經機制。8月16日,該研究“Cholecystokinin-like peptide mediates satiety by inhibiting sugar attraction”發表在PLOS GENETICS雜志。……(世界食品網-m.cctv1204.com)
近日,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研究團隊揭示取食抑制昆蟲甜味感知的分子與神經機制。8月16日,該研究“Cholecystokinin-like peptide mediates satiety by inhibiting sugar attraction”發表在PLOS GENETICS雜志。
 
  饑餓的時候,食物聞著香、吃著甜,為何吃飽狀態時不覺得呢?人需要生產糧食喂飽肚子,而一些植食性昆蟲如褐飛虱和二化螟等也取食我們的作物如水稻,因此了解昆蟲取食行為的分子與神經機制可幫助我們更好的從蟲口奪糧,保障糧食生產安全。
 
  神經肽硫激肽(類似于哺乳動物體內的膽囊收縮素)作為飽腹因子抑制昆蟲取食行為的分子機制未知。實驗室研究發現,注射硫激肽能夠抑制褐飛虱取食,而沉默編碼硫激肽的基因后能夠增加其取食量,饑餓的褐飛虱取食水稻后,會分泌硫激肽從而抑制其取食行為。有趣的是,硫激肽可負調控甜味受體基因的表達,從而抑制甜味感受。進一步在模式昆蟲黑腹果蠅中研究發現,飽腹能夠提高硫激肽表達神經元的活性,而激活硫激肽表達神經元能夠抑制果蠅對甜味的反應,硫激肽受體亦部分表達于果蠅甜味感知神經元中。
 
  植物保護學院吳順凡教授長期從事昆蟲行為與害蟲遺傳控制的研究工作,前期研究發現硫激肽能夠抑制昆蟲生殖行為(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甜味感知可抑制昆蟲產卵時對硬度的區分(eLife, 2019);而本研究進一步發現硫激肽亦可通過降低甜味感知從而抑制昆蟲取食行為(PLoS Genetics, 2021)。研究結果不僅能夠幫助人們更好的理解昆蟲生殖與取食行為的分子與神經機制,亦可為開發昆蟲行為抑制劑和害蟲遺傳控制新策略提供幫助。
 
  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吳順凡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碩士生郭迪和博士生張伊杰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碩士生張素、李劍、張寧、賈亞龍、李晨雨,本科生馬俊宇,殺蟲劑毒理與抗藥性研究團隊高聰芬教授和東南大學潘玉峰教授、郭超博士、清華大學劉晨曦博士以及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Dick R. N?ssel教授參與了該項研究。該研究承蒙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項目和面上項目資助(No.32022011&31772205)。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gen.1009724



日期:2021-08-23
 
地區: 江蘇 南京市
標簽: 昆蟲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