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安徽農業大學在肉品天然保鮮和新鮮度智能指示包裝研究領域發表多篇高水平論文

   2021-08-09 安徽農業大學947
核心提示:近期,針對以上問題,安徽農業大學茶與食品科技學院熊國遠教授團隊圍繞肉品天然保鮮和新鮮度智能指示包裝研究領域,開展了環境友好型肉品天然保鮮包裝和肉品新鮮度快速、智能指示天然保鮮包裝研究。(世界食品網-m.cctv1204.com)
本網訊 肉品因其高蛋白、高水分等營養特點,極易腐敗變質,常采用高溫高壓殺菌和添加化學防腐劑以提高貨架期,但會使肉品品質和安全性降低;傳統肉品包裝多為塑料和鋁箔包裝,容易造成“白色污染”;肉品新鮮度的檢驗方法過程繁瑣、成本高,消費者購買肉品時會因受教育程度、個人經驗等因素導致肉品新鮮度判別不準確等問題。
 
  近期,針對以上問題,安徽農業大學茶與食品科技學院熊國遠教授團隊圍繞肉品天然保鮮和新鮮度智能指示包裝研究領域,開展了環境友好型肉品天然保鮮包裝和肉品新鮮度快速、智能指示天然保鮮包裝研究,并在中科院一區《Carbohydrate Polymer》(Top 期刊,IF: 9.381)、《Food Hydrocolloids》(Top 期刊,IF: 9.147)和中科院二區《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Top 期刊,IF: 6.953)發表多篇高水平研究論文。
 
  研究團隊經過三年的研究積累,針對肉品新鮮度檢測繁瑣、成本高等問題,研究人員巧妙地構建了雙層指示薄膜(DIF,由卡拉膠(CAR),姜黃素(CUR)和/或花青素(ATH)制成的指示層,以及由魔芋葡甘聚糖(KGM)和山茶油制成的乳化層(KC層)以監測肉品的新鮮度,開發了能指示肉品腐敗變質的防水智能指示包裝。相關研究內容發表在中科院一區雜志《Food Hydrocolloids》(Top 期刊,IF: 9.147)上,我校碩士研究生周希為第一作者,熊國遠教授為通訊作者,本校為第一單位。全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hyd.2021.106695

  針對肉品高水分不易涂膜的問題,通過添加山茶油等疏水物質開發了天然防水保鮮包裝,并表征了基于魔芋葡甘聚糖/卡拉膠/山茶油的乳化混合薄膜的物理、結構和防水性能。相關研究內容發表在中科院一區雜志《Carbohydrate Polymer》(Top 期刊,IF: 9.381)上,我校碩士研究生周希為第一作者,熊國遠教授為通訊作者,本校為第一單位。全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carbpol.2020.117100

  針對肉品易腐敗變質、保質期短和包裝“白色污染”的問題,利用天然抗菌物質,開發了天然抗菌包裝和涂膜保鮮策略:
 
  基于明膠/聚葡萄糖/山茶油并加入戊糖乳桿菌的新型乳液薄膜的物理、結構和抗菌性能的研究及開發。相關研究內容發表在中科院一區雜志《Food Hydrocolloids》(Top 期刊,IF: 9.147)上,我校碩士研究生縱心想為第一作者,熊國遠教授為通訊作者,本校為第一單位。全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hyd.2021.107063

  研究并開發了魔芋葡甘聚糖/卡拉膠結合山茶油復合可食乳液涂層對雞肉品質及貨架期的涂膜保鮮包裝,能使新鮮雞肉貨架期顯著延長至10-12天,相關研究內容發表在中科院二區雜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Top 期刊,IF: 6.953)上,我校碩士研究生周希為第一作者,熊國遠教授為通訊作者,本校為第一單位。全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ijbiomac.2021.04.165

  研究團隊還聯合應用開發了新型肉品保鮮系統,并正在安徽傳統肉制品中加以應用,以期能產業化。同時團隊還利用以上成果積極撰寫商業策劃書,并代表學校參加了第七屆安徽省“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并入圍省賽現場賽,為肉品保鮮產業化應用提供新見解、新思路、新方法。
 
  本研究得到安徽省家禽產業競爭力提升科技行動、安徽省重大科技專項、2020和2021安徽農業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和皖北第三批產業創新團隊的資助。



日期:2021-08-09
 
地區: 安徽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