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亞熱帶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唐湘如教授團隊在國際環境科學與生態學領域TOP期刊《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IF2020=6.291)上發表了3篇關于香稻抗逆豐產優質方面的研究論文:“Ultrasonic seed treatment improved morpho-physiological and yield traits and reduced grain Cd concentrations in rice”(論文在線網址:https://doi.org/10.1016/j.ecoenv.2021.112119)、“ Molybdenum improves 2-acetyl-1-pyrroline, grain quality traits and yield attributes in fragrant rice through efficient nitrogen assimilation under cadmium toxicity”(論文在線網址:https://doi.org/10.1016/j.ecoenv.2021.111911)和“Application of γ-aminobutyric acid under low light conditions: Effects on yield, aroma, element status, and physiological attributes of fragrant rice”(論文在線網址:https://doi.org/10.1016/j.ecoenv.2021.111941)。
非生物逆境影響水稻的正常生長和生理代謝,進而影響水稻產量和品質的形成。為了創建香稻抗逆(鎘毒害和寡日照等逆境)豐產優質栽培新技術,團隊開展了超聲波處理種子、施用鉬肥和噴施γ-氨基丁酸等新技術措施的研究。結果表明:超聲波處理香稻種子能夠緩解其鎘的脅迫效應,提高了劍葉的過氧化物酶活性,顯著降低了丙二醛含量,改善了生理特性,調節了水稻不同部位鎘的分布,促進香稻籽粒產量和香氣2-乙酰-1-吡咯啉(2-AP)含量提高;香稻施用鉬肥改善了鎘脅迫下葉片葉綠體形態,提高了光合作用、可溶性蛋白質和脯氨酸含量,硝酸還原酶、亞硝酸還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的活性和轉錄水平,從而增強了氮素同化,顯著增加了香稻籽粒產量和2-AP含量;香稻噴施γ-氨基丁酸能夠調節鈉、錳、鐵等微量營養元素的積累,影響2-AP生物合成相關酶的活性和植株生長及相關生理生化特性,從而能協調弱光條件下香稻產量形成和2-AP的積累。
3篇論文分別為第一作者2021屆博士畢業生黃穗華、通訊作者唐湘如教授,第一作者博士后Muhammad Imran、通訊作者唐湘如教授,第一作者2020屆碩士畢業生謝文君,通訊作者唐湘如教授和莫釗文副教授;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97184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601244)、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8151064201000017)、世界銀行貸款廣東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0724-1510A08N3684)、廣東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研究(2018LM1098)項目的資助。
日期:2021-07-08
非生物逆境影響水稻的正常生長和生理代謝,進而影響水稻產量和品質的形成。為了創建香稻抗逆(鎘毒害和寡日照等逆境)豐產優質栽培新技術,團隊開展了超聲波處理種子、施用鉬肥和噴施γ-氨基丁酸等新技術措施的研究。結果表明:超聲波處理香稻種子能夠緩解其鎘的脅迫效應,提高了劍葉的過氧化物酶活性,顯著降低了丙二醛含量,改善了生理特性,調節了水稻不同部位鎘的分布,促進香稻籽粒產量和香氣2-乙酰-1-吡咯啉(2-AP)含量提高;香稻施用鉬肥改善了鎘脅迫下葉片葉綠體形態,提高了光合作用、可溶性蛋白質和脯氨酸含量,硝酸還原酶、亞硝酸還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的活性和轉錄水平,從而增強了氮素同化,顯著增加了香稻籽粒產量和2-AP含量;香稻噴施γ-氨基丁酸能夠調節鈉、錳、鐵等微量營養元素的積累,影響2-AP生物合成相關酶的活性和植株生長及相關生理生化特性,從而能協調弱光條件下香稻產量形成和2-AP的積累。
3篇論文分別為第一作者2021屆博士畢業生黃穗華、通訊作者唐湘如教授,第一作者博士后Muhammad Imran、通訊作者唐湘如教授,第一作者2020屆碩士畢業生謝文君,通訊作者唐湘如教授和莫釗文副教授;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97184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601244)、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8151064201000017)、世界銀行貸款廣東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0724-1510A08N3684)、廣東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研究(2018LM1098)項目的資助。
日期:2021-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