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消息 2021年5月25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西南糧食主產區重金屬和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與修復技術示范”課題績效評價評審會在重慶西南大學召開,會議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朱永官研究員等7位專家組成評審專家組,認真聽取了云南農業大學張乃明教授主持的“高原紅壤區砷鎘污染農田安全利用與修復技術集成示范”課題研究工作的匯報,審閱了相關績效評價材料,認為課題組嚴格按照任務書的要求開展研究工作,提交的績效評價資料齊全,完成了課題研究任務和考核指標,達到了預期目標。初步構建了“重金屬低累積品種+N”的鎘砷復合污染土壤安全利用的技術體系,其中N包括(弱堿性肥料+土壤鈍化劑+調理劑+葉面阻控劑),形成了鎘砷復合污染農田土壤“兩高一低”(鈍化效率高、農產品達標率高、修復成本低)的安全利用修復技術模式,在云南多地示范應用1250畝,第三方監測報告表明水稻、玉米等作物籽粒中鎘砷含量達到GB2762-2017的限值要求。課題發表論文14篇,其中SCI論文4篇,出版專著1部,申請專利5件,授權1件,獲得軟件著作權3件;培養研究生5名,培訓農技人員467人次,專家組一致同意課題通過績效評價。
課題形成的安全、高效、適用、低成本、易推廣的云南高原紅壤區砷鎘污染農田修復與安全利用的技術模式和規范,不僅為云南而且為整個西南地區砷鎘復合污染農田土壤安全利用與修復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和示范樣板。
日期:2021-06-16
課題形成的安全、高效、適用、低成本、易推廣的云南高原紅壤區砷鎘污染農田修復與安全利用的技術模式和規范,不僅為云南而且為整個西南地區砷鎘復合污染農田土壤安全利用與修復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和示范樣板。
日期:202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