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2月15日,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趙廣華教授研究團隊在化學領域頂級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在線發表綜述文章“Redesign of protein nanocages: the way from 0D, 1D, 2D to 3D assembly”,該論文由趙廣華團隊獨立完成,論文第一作者是食品學院青年教師呂晨艷博士,通訊作者是趙廣華。
籠形蛋白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病毒衣殼,鐵蛋白、小熱激蛋白和Dps蛋白等,其獨特的水溶性、高分散性、對稱性、均一性使其在營養、醫學、納米材料領域受到廣泛的關注。然而,天然籠形蛋白的結構和尺寸單一問題限制了其進一步的應用。該綜述文章系統地闡述了近五年國際上關于人工設計制備零維籠形蛋白單體的四種主要策略,其中包括趙廣華研究團隊率先提出了關鍵界面設計策略,成功構建了一系列不同尺寸和形狀的籠形蛋白,及其在營養、醫學以及納米領域的應用;并闡述了籠形蛋白的一維、二維和三維組裝的調控方法及其機制,這些組裝體拓寬了籠形蛋白作為藥物/活性分子載體在食品、納米材料、生物醫藥以及腫瘤成像等領域的應用范圍。
此外,趙廣華研究團隊還利用組氨酸殘基對于pH和金屬離子雙重響應的特性,通過關鍵界面設計策略制備了具有雙開關調控的籠形蛋白,于2020年11月在《ACS Nano》上發表題為“His-mediated reversible self-assembly of ferritin nanocages through two different switches for encapsulation of cargo molecules”的研究論文。與天然蛋白相比,這種新型的籠形蛋白對于營養及活性小分子的包埋具有裝載率更高、條件更溫和、可雙重調控等優點。食品學院博士生顧春凱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趙廣華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
以上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31730069)、面上項目(31972018)和我校“2115人才培育發展支持計劃”的支持。
論文1鏈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1/cs/d0cs01349h;
論文2鏈接: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nano.0c06670
(食品學院 供圖)
日期:2021-02-22
籠形蛋白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病毒衣殼,鐵蛋白、小熱激蛋白和Dps蛋白等,其獨特的水溶性、高分散性、對稱性、均一性使其在營養、醫學、納米材料領域受到廣泛的關注。然而,天然籠形蛋白的結構和尺寸單一問題限制了其進一步的應用。該綜述文章系統地闡述了近五年國際上關于人工設計制備零維籠形蛋白單體的四種主要策略,其中包括趙廣華研究團隊率先提出了關鍵界面設計策略,成功構建了一系列不同尺寸和形狀的籠形蛋白,及其在營養、醫學以及納米領域的應用;并闡述了籠形蛋白的一維、二維和三維組裝的調控方法及其機制,這些組裝體拓寬了籠形蛋白作為藥物/活性分子載體在食品、納米材料、生物醫藥以及腫瘤成像等領域的應用范圍。
此外,趙廣華研究團隊還利用組氨酸殘基對于pH和金屬離子雙重響應的特性,通過關鍵界面設計策略制備了具有雙開關調控的籠形蛋白,于2020年11月在《ACS Nano》上發表題為“His-mediated reversible self-assembly of ferritin nanocages through two different switches for encapsulation of cargo molecules”的研究論文。與天然蛋白相比,這種新型的籠形蛋白對于營養及活性小分子的包埋具有裝載率更高、條件更溫和、可雙重調控等優點。食品學院博士生顧春凱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趙廣華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
以上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31730069)、面上項目(31972018)和我校“2115人才培育發展支持計劃”的支持。
論文1鏈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1/cs/d0cs01349h;
論文2鏈接: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nano.0c06670
(食品學院 供圖)
日期: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