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作為第二完成單位,參與完成的“漁業產地環境典型污染要素監測與生物效應評價關鍵技術”成果榮獲2020年度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該項成果通過調查研究掌握了全國重要漁業水域的污染狀況、分布規律和變化趨勢,編寫的《中國漁業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00-2019)每年由生態環境部和農業農村部聯合發布,并被《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等國家級公報采納、引用。建立了水產養殖業主要水污染物產生和排放水平的測算方法,并應用該方法測算了全國8大水產養殖主產區186種監測模式的產排污強度,闡明了9種代表性養殖模式40種養殖品種的產排污規律,為推動水產養殖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編制的《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農業源)水產養殖業產排污系數手冊》被生態環境部采納,并用于全國2491個涉及水產養殖縣的總氮、總磷、氨氮和COD排放量的核算,為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做出重大貢獻。揭示了雙酚A替代物等新興水體污染物對水生生物的生態風險,闡明了鄰苯二甲酸酯、多溴聯苯醚、多環芳烴、全氟辛基磺酸和燃料油污染物等漁業水域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對水生生物的毒性效應和致毒機制,為漁業污染物的早期預警和綜合防控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項目率先開展了稻漁綜合種養模式生態友好農藥篩選研究,篩選出的三種低毒農藥產品,在我國稻-蝦綜合種養主產區得到廣泛應用,有效解決了施藥后蝦苗的死亡問題,提高了養殖效益。發表學術論文80篇(SCI論文39篇),其中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Environmental Pollution和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環境科學領域頂級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12篇,1篇論文入選ESI 1%高被引;授權國家專利12項,編制重要研究報告和技術文件30余項,其中22項得到省部級單位的采納,為漁業水域生態環境保護和水產養殖環境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技術支撐。
日期:2021-02-02
該項成果通過調查研究掌握了全國重要漁業水域的污染狀況、分布規律和變化趨勢,編寫的《中國漁業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00-2019)每年由生態環境部和農業農村部聯合發布,并被《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等國家級公報采納、引用。建立了水產養殖業主要水污染物產生和排放水平的測算方法,并應用該方法測算了全國8大水產養殖主產區186種監測模式的產排污強度,闡明了9種代表性養殖模式40種養殖品種的產排污規律,為推動水產養殖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編制的《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農業源)水產養殖業產排污系數手冊》被生態環境部采納,并用于全國2491個涉及水產養殖縣的總氮、總磷、氨氮和COD排放量的核算,為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做出重大貢獻。揭示了雙酚A替代物等新興水體污染物對水生生物的生態風險,闡明了鄰苯二甲酸酯、多溴聯苯醚、多環芳烴、全氟辛基磺酸和燃料油污染物等漁業水域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對水生生物的毒性效應和致毒機制,為漁業污染物的早期預警和綜合防控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項目率先開展了稻漁綜合種養模式生態友好農藥篩選研究,篩選出的三種低毒農藥產品,在我國稻-蝦綜合種養主產區得到廣泛應用,有效解決了施藥后蝦苗的死亡問題,提高了養殖效益。發表學術論文80篇(SCI論文39篇),其中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Environmental Pollution和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環境科學領域頂級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12篇,1篇論文入選ESI 1%高被引;授權國家專利12項,編制重要研究報告和技術文件30余項,其中22項得到省部級單位的采納,為漁業水域生態環境保護和水產養殖環境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技術支撐。
日期: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