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 研究員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 副院長兼總工程師
,2021年1月8日下午,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中國科技協會指導下,舉辦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會上,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陳穎研究員和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微生物實驗室主任李鳳琴研究員就“諾如病毒--導致食源性疾病的‘慣犯’”的熱點問題進行了分享。
熱點九:諾如病毒--導致食源性疾病的“慣犯”
解讀專家:陳 穎 研究員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
副院長兼總工程師
李鳳琴 研究員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
微生物實驗室主任
大家下午好!
剛才主持人也說了,諾如病毒病毒是導致食源性疾病的慣犯,下面我想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個慣犯。
諾如病毒(Norovirus,NV),是一組形態相似、抗原性略有不同的病毒顆粒。主要污染貝類、水果、蔬菜和水,能夠引起人類急性胃腸炎。所有年齡段的人群對諾如病毒普遍易感,兒童、老年人及免疫缺陷者屬高危人群。
諾如病毒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入秋以來發病比較高,每年一般是10月到次年3月是諾如病毒的高發季節,它的潛伏期一般比較短,也就1-2天,癥狀的持續時間平均是2-3天。
諾如病毒雖然具有很強的感染性,但感染后屬于自限性疾病,無需特殊治療。諾如病毒的感染性強、感染劑量低,18-2800個病毒粒子即可引起感染。而且其病毒流行株的變異速度快,每隔2-3年即可出現引起全球流行的新變異株。機體感染諾如病毒后的免疫保護力僅可持續6-24個月,即使近期曾感染過諾如病毒,但同一個體仍可重復感染同一毒株或不同毒株的諾如病毒。
目前,諾如病毒感染的治療主要以對癥或支持治療為主,多數人一周內可以康復,敏感人群如幼兒、老人需格外關注。
諾如病毒傳播途徑包括可通過食用被諾如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傳播,也可以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傳播,其中牡蠣等貝類海產品和生食的蔬果類是引起諾如病毒感染暴發的常見食品。
諾如病毒的預防和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注意手衛生、環境消毒、食品和水安全控制,以及感染病例的管理、健康教育等。
我們認識了諾如病毒也知道是怎么傳播的,我們給出一些建議更好的預防諾如病毒的感染:
第一,保持良好的衛生和飲食習慣是預防諾如病毒感染和控制傳播最為有效的措施。
消費者應按照WHO“食品安全五要點”的要求加工和準備食物,就能很好的預防諾如病毒的感染或傳播。即:
保持食物和手的清潔;
生熟分開;
食物加工時要徹底煮熟燒透;
食物要在安全的溫度下保存(5℃以下,或60℃以上);
選擇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材料等。
第二,疑似病例及時上報,加強感染者的治療和管理。
幼兒園、學校等人群聚集單位或場所發現疑似諾如病毒感染后,應及時向轄區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事件的調查和處置。
應立即封存可能污染病毒的食品、原料等,妥善處理病人嘔吐物,及時對感染患者進行隔離治療。
第三,加強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的監督、管理。
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應對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制定相應的指導、監管措施。特別是對學校、托幼機構、養老機構的單位食堂、供餐單位建立必要的環境清潔消毒、人員培訓制度,降低諾如病毒的傳播和感染。
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若出現諾如病毒患者或隱性感染者,應及時調離接觸食品的崗位,并需連續2次糞便或肛拭子諾如病毒核酸檢測陰性后方可上崗。
諾如病毒的感染如果做好預防我們是可以可防可控的,所以一定要注意衛生,加強防范,讓諾如病毒遠離我們,也讓大家更健康,謝謝大家!
相關報道: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之熱點一:春節防疫——嚴防反彈、控制食品污染
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之熱點二:誤食毒蘑菇——我國食品安全頭號致死因子
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之熱點三:米酵菌酸--“酸湯子”中毒的罪魁禍首
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之熱點四:免疫力——后疫情時代消費者的首要健康需求
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之熱點五:植物基食品——健康飲食的新潮流
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之熱點六:糧食安全——喚醒危機意識,杜絕食物浪費
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之熱點七:直播帶貨——堵住火熱營銷下的安全漏洞
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之熱點八: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下的難點與重點
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之熱點九:諾如病毒--導致食源性疾病的“慣犯”
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之熱點十:食物過敏——被忽視的食品安全“隱形殺手”
日期: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