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房玉林教授團隊在提高葡萄酚類物質領域取得新進展

   2021-01-03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971
核心提示:  2020年12月15日,葡萄酒學院房玉林教授團隊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發表了題為Foliar Phenylalani
   2020年12月15日,葡萄酒學院房玉林教授團隊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發表了題為“Foliar Phenylalanine Application Promote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in Cabernet Sauvignon by Regulating Phenolic Biosynthesis”的封面文章。葡萄酒學院2017級博士研究生程相涵為第一作者,房玉林教授和青年教師孫翔宇為共同通訊作者。 
  該研究發現在低氮葡萄園中,在轉色期對葡萄葉片施用苯丙氨酸肥可通過促進赤霞珠酚類物質的生物合成來提高果實抗氧化活性。
 

 
  氧化應激與人類某些疾病的形成有關。葡萄與葡萄酒中的酚類成分由于其具有抗氧化特性,可以抵消這些氧化應激的負面影響,使葡萄酒越來越受消費者歡迎。因此,釀酒葡萄種植者一直在尋求可以提高果實中酚類物質的栽培措施,來進一步提高葡萄酒的品質。轉色期為營養生長與生殖發育的分界期,在這一時期對葡萄葉片少量補充氮肥,不僅不影響植株的營養生長,反而會提高低氮葡萄園中葡萄果實的酚類物質。
 

 
  該試驗研究了轉色期葉面噴施苯丙氨酸(Foliar phenylalanine application during veraison,FPV)對葡萄酚類生物合成的影響及其酚類成分與抗氧化活性之間的關系。在轉色期間,對葡萄葉片噴施69和138 mg N/株的苯丙氨酸(Pe1和Pe2)和不含氮的空白水溶液(CK),共三次。且在田間和溫室砂培同時開展了該實驗均發現,FPV可以顯著提高葡萄的抗氧化活性。與CK相比,FPV處理后對抗氧化活性影響最大的酚類成分是花色苷和芪類物質。從第一次FPV施用到收獲期間,酚類合成途徑中的前體物質苯丙氨酸的代謝水平,脫落酸含量和VvPAL,VvCHS,VvF3H,VvUFGT和VvSTS的表達水平均有提高。盡管Pe2較Pe1顯著增加了葡萄的總酚含量,但苯丙氨酸的施用劑量并不會顯著影響到其對果實抗氧化活性。總之,我們的研究表明,FPV是一種有效的補氮措施,可以提高缺氮葡萄園中葡萄酚類物質的含量進而提高其抗氧化活性。
 
  原文鏈接:https://dx.doi.org/10.1021/acs.jafc.0c05565



日期:2021-01-03
 
地區: 廣西 玉林市
標簽: 葡萄酒 葡萄
行業: 葡萄酒 酒業 果蔬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