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配粉原料供需概況及思考 飛鶴乳業采購部總監魏慶梅在乳制品深加工產品科學發展論壇上的發言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同行,大家好!非常感謝乳協邀請我作為行業的供應鏈代表來參加深加工產品專業委員會的工作,自己從業以來一直在乳品行業,和大多數人的豐富履歷比起來簡單而平凡,今天我愿意把我多年的行業經驗積累和當下的一些觀點跟大家進行充分的分享,希望帶給大家以啟發,如果要是有什么不妥,也請大家予以指正。
我僅就我們行業的供應鏈,保證供應這一個環節跟大家進行分享,報告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原料供需概況,還有國產化嬰配粉原料供應思考和建議。
2020年對于每一個人來講都是不平凡的,我們共同經歷了內部和外部諸多的歷史性的事件,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經濟狀態,在這種經濟狀態下,我們更多的行業和企業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壓力,作為嬰配粉行業,尤其是獨特的配方特性和配料特性使行業供應鏈更是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
先跟大家說一下我們原料供需的概況和資源情況。我們就是以國產嬰配粉產業干濕混合法企業的配料為例,除了自有的生牛乳以外,其他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和其他的一些物料都是要進行外采,在這些物料當中進行配方拆分,大家會發現蛋白類的物質在配方投料量中占比是30%到40%,碳水是40%左右,脂肪是10%到20%,當然配方有差距,段位、各個企業有自己的設計特點,但總體上來講微量元素是90%左右的,這些原料中絕大多數蛋白質和碳水是需要進口的,其中還有一部分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國內生產部分前端也是有50%是進來的,所以我們當前國產的嬰配粉有60%以上的原料是依賴進口的,這是行業大家有的共識,也是我們焦慮和困惑的所在。我們看一下我們的資源情況,在行業里公認的三大供應區是北美區,主要供應的是乳糖、功能蛋白、WPC、脫脂乳粉,歐洲區是乳糖、WPC、脫脂、蛋白和脫鹽乳清,澳新區更多的是脫脂乳粉,也有部分功能蛋白和乳糖供應,這三大主產區每個產區的供應保障能力是不一樣的,我們是做了一個簡單的梳理,乳糖為例,北美產區供應產能是大于歐洲的,也是大于大洋洲的,脫脂乳粉僅就嬰配粉級別的原料,不是普通食品原料,普通食品原料跟我們技術指標差異還是很大的,所以脫脂乳粉還是以歐洲和部分大洋洲的物料為主,脫鹽乳清粉絕大多數以歐洲為主,蛋白類原料是北美和歐洲為主,其實以上的這些原料分布能看到歐洲是作為我們國產嬰配粉原料的主產地,現在北美是乳糖和碳水化合物的重要來源地。
我們再進一步把視線聚焦到歐洲產區,把主要物料供應方進行一下畫像,通常來講歐洲分為五個行政區,北歐在我們的采購視線中是產線比較完整,各類乳品原料都能找得到,質量控制體系也是比較完善的。西歐是自然資源比較豐富,產線比較完整,然后是中歐,中歐是產線完整,質量控制體系完善,東歐是嬰配粉企業產線有待完善,質量控制體系也是有待加強,這是我們實地考察的結論。南歐自然資源比較豐富,嬰配級的產線有待完善,對于一些標準化的養殖加工環節的執行還是有很大差距。我們作為主產區的歐洲有50%區域的物料能為嬰配粉所用,我們就可以想象,在這個行業來講物料選擇的空間是并不太樂觀的。
基于以上的原料需求和資源分布的思考,我們大家今天坐在這里就是要共同討論國產化嬰配粉原料的工作,我也是對這個國產化的原料供應思路做了一些思考。正如宋理事長上午的報告所說,我們行業目前絕大多數的嬰配粉原料都是依賴進口,事實就是這樣,每個行業和企業面臨的現狀都是這樣,絕大多數依賴于進口,依賴期的特點帶給你的痛苦就是避免不了的,大宗級高技術原料物料基本是百分之百進口的,質量話語權不大,在做一些商務標準議定過程中,質量標注和技術標準經常被供方質疑和挑戰甚至是不接受,還有我們供應數量并不是絕對充沛的,我們可用資源只是在西歐和北歐這幾個部分。還有一些區域,像西歐部分,這個地方是有產地的限制,所以對于我們采購來講,這種資源并不是特別舒服。因為它半年甚至是5個月要給你生產出全年的原物料,這樣你的物料新鮮度、指標的合同溢價都是非常困難的。我們想脫離這個依賴期,一定要經過一個過渡期,這個過渡期我也進行了思考,我認為我們當前應該進行全球的有效資源的篩選、評估和準入準備,可以考慮和一些政治資源相對穩定的中東歐有產能、有資源,但是產線技術水平有待提升的企業,做一些聯合的商務共同體,提高我們的商務話語權。還有一個就是加快自己的牧業建設和自有技術與資源的儲備與布局,剛才看到很多乳業同行已經在技術端前行了,后續我們可能是資源端的同事也要加把勁,這邊工作一起同步推進上去。然后大家共同期待的是到達一個自主期,但是自主期也不是說全都是好的結果,自主期可能有商務話語權和優先權,但是自主布局也會有很大壓力,后續會給大家展示。但是我們還有一個優點,供應鏈的靈活性和競爭性也會大大提高。
年初的時候跟乳協領導開會啟發我們,做底線思考,我們一開始覺得有點危言聳聽,隨著疫情和國際形勢越來越嚴峻,我們經過認認真真的思考,特別深刻的感受到我們要擁有獨立的、完整的、安全的產業鏈,對于我們全行業都是至關重要的,今天感謝乳協的各位領導能夠組織我們召開這樣一個會議,共同解決行業的困難。
我們著眼未來的路徑是明確了,要經過依賴過渡期和自主期,立足當下能解決什么問題呢?我們要降低風險,提高保障能力,我認為可以從兩個大的維度去展開,第一個就是企業自身內部要做的一些工作,還有就是期待著產業和行業給我們配套的一些資源,我們企業內部首先就應該做的摸底全球產業和產能,甄別潛在和合作的資源,我相信絕大多數的供方已經在做了。還有技術交流與技術儲備,這個肯定是要技術先行,等資源有了、奶源有了,如果沒有技術一切也是推不進。還有供應精進,剛才聽到蒙牛陳總講的特別好,從牛奶開始進行深加工,不是從乳清開始去做深加工,如果這個思路可行,特別期待我們技術的商業化和產業化,能解決這個行業巨大的困難。還有研發創新商務的拓展,要建一些合作的價值鏈的產業鏈上的合作和共同體。期待著行業和產業推動,當然是奶牛養殖業的促進與提升,還有奶制品消費結構升級與消費者終端的引導,因為行業或者是國家對于消費者的引導公信力是遠大于企業的,所以說特別希望行業和產業更多的做一些消費者的引導。產業與行業發展宏觀推動,還有行業產業質量技術標準的建立,這個是我們的一個基礎保障,相信大家都會有所共識。
最后想跟大家做一個小數學題,一起看一看我們真正實現自主的供應鏈還是需要有一些比較大的投入,先來做資源評估,作為行業的人都能知道,初級加工是全脂奶粉、脫脂奶粉,深加工是到了原制奶酪和干基乳清,干基乳清在進一步深加工才會有嬰配乳品的原料,還不是所有嬰配乳品原料,幾乎是被定制原料才能滿足的,脫鹽乳清、乳糖、濃縮WPC。再大膽做一個測算,以國內行業65萬噸嬰配粉年產來測算,我們大概需要脫鹽乳清18萬噸,乳糖8萬噸,脫脂粉11萬噸,這樣就要產生63萬噸的奶酪,無水奶油5.5萬噸,鮮奶710萬噸,這是一個概算,不是很精準,但是量級不會錯。國內2019年奶牛存欄量1044萬頭,產量是3200萬噸,就會看到710萬噸牛奶是當前產能22%的缺口,還有70萬噸的中間產品怎么做消耗,還有終端消費者養成習慣,會不會很順利的短期內形成,這對我們行業都是挑戰。所以說如果要實現國產嬰配粉國產原料,這將是乳品行業結構的調整,任重而道遠,大家一起努力吧。
日期:2020-12-1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同行,大家好!非常感謝乳協邀請我作為行業的供應鏈代表來參加深加工產品專業委員會的工作,自己從業以來一直在乳品行業,和大多數人的豐富履歷比起來簡單而平凡,今天我愿意把我多年的行業經驗積累和當下的一些觀點跟大家進行充分的分享,希望帶給大家以啟發,如果要是有什么不妥,也請大家予以指正。
我僅就我們行業的供應鏈,保證供應這一個環節跟大家進行分享,報告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原料供需概況,還有國產化嬰配粉原料供應思考和建議。
2020年對于每一個人來講都是不平凡的,我們共同經歷了內部和外部諸多的歷史性的事件,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經濟狀態,在這種經濟狀態下,我們更多的行業和企業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壓力,作為嬰配粉行業,尤其是獨特的配方特性和配料特性使行業供應鏈更是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
先跟大家說一下我們原料供需的概況和資源情況。我們就是以國產嬰配粉產業干濕混合法企業的配料為例,除了自有的生牛乳以外,其他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和其他的一些物料都是要進行外采,在這些物料當中進行配方拆分,大家會發現蛋白類的物質在配方投料量中占比是30%到40%,碳水是40%左右,脂肪是10%到20%,當然配方有差距,段位、各個企業有自己的設計特點,但總體上來講微量元素是90%左右的,這些原料中絕大多數蛋白質和碳水是需要進口的,其中還有一部分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國內生產部分前端也是有50%是進來的,所以我們當前國產的嬰配粉有60%以上的原料是依賴進口的,這是行業大家有的共識,也是我們焦慮和困惑的所在。我們看一下我們的資源情況,在行業里公認的三大供應區是北美區,主要供應的是乳糖、功能蛋白、WPC、脫脂乳粉,歐洲區是乳糖、WPC、脫脂、蛋白和脫鹽乳清,澳新區更多的是脫脂乳粉,也有部分功能蛋白和乳糖供應,這三大主產區每個產區的供應保障能力是不一樣的,我們是做了一個簡單的梳理,乳糖為例,北美產區供應產能是大于歐洲的,也是大于大洋洲的,脫脂乳粉僅就嬰配粉級別的原料,不是普通食品原料,普通食品原料跟我們技術指標差異還是很大的,所以脫脂乳粉還是以歐洲和部分大洋洲的物料為主,脫鹽乳清粉絕大多數以歐洲為主,蛋白類原料是北美和歐洲為主,其實以上的這些原料分布能看到歐洲是作為我們國產嬰配粉原料的主產地,現在北美是乳糖和碳水化合物的重要來源地。
我們再進一步把視線聚焦到歐洲產區,把主要物料供應方進行一下畫像,通常來講歐洲分為五個行政區,北歐在我們的采購視線中是產線比較完整,各類乳品原料都能找得到,質量控制體系也是比較完善的。西歐是自然資源比較豐富,產線比較完整,然后是中歐,中歐是產線完整,質量控制體系完善,東歐是嬰配粉企業產線有待完善,質量控制體系也是有待加強,這是我們實地考察的結論。南歐自然資源比較豐富,嬰配級的產線有待完善,對于一些標準化的養殖加工環節的執行還是有很大差距。我們作為主產區的歐洲有50%區域的物料能為嬰配粉所用,我們就可以想象,在這個行業來講物料選擇的空間是并不太樂觀的。
基于以上的原料需求和資源分布的思考,我們大家今天坐在這里就是要共同討論國產化嬰配粉原料的工作,我也是對這個國產化的原料供應思路做了一些思考。正如宋理事長上午的報告所說,我們行業目前絕大多數的嬰配粉原料都是依賴進口,事實就是這樣,每個行業和企業面臨的現狀都是這樣,絕大多數依賴于進口,依賴期的特點帶給你的痛苦就是避免不了的,大宗級高技術原料物料基本是百分之百進口的,質量話語權不大,在做一些商務標準議定過程中,質量標注和技術標準經常被供方質疑和挑戰甚至是不接受,還有我們供應數量并不是絕對充沛的,我們可用資源只是在西歐和北歐這幾個部分。還有一些區域,像西歐部分,這個地方是有產地的限制,所以對于我們采購來講,這種資源并不是特別舒服。因為它半年甚至是5個月要給你生產出全年的原物料,這樣你的物料新鮮度、指標的合同溢價都是非常困難的。我們想脫離這個依賴期,一定要經過一個過渡期,這個過渡期我也進行了思考,我認為我們當前應該進行全球的有效資源的篩選、評估和準入準備,可以考慮和一些政治資源相對穩定的中東歐有產能、有資源,但是產線技術水平有待提升的企業,做一些聯合的商務共同體,提高我們的商務話語權。還有一個就是加快自己的牧業建設和自有技術與資源的儲備與布局,剛才看到很多乳業同行已經在技術端前行了,后續我們可能是資源端的同事也要加把勁,這邊工作一起同步推進上去。然后大家共同期待的是到達一個自主期,但是自主期也不是說全都是好的結果,自主期可能有商務話語權和優先權,但是自主布局也會有很大壓力,后續會給大家展示。但是我們還有一個優點,供應鏈的靈活性和競爭性也會大大提高。
年初的時候跟乳協領導開會啟發我們,做底線思考,我們一開始覺得有點危言聳聽,隨著疫情和國際形勢越來越嚴峻,我們經過認認真真的思考,特別深刻的感受到我們要擁有獨立的、完整的、安全的產業鏈,對于我們全行業都是至關重要的,今天感謝乳協的各位領導能夠組織我們召開這樣一個會議,共同解決行業的困難。
我們著眼未來的路徑是明確了,要經過依賴過渡期和自主期,立足當下能解決什么問題呢?我們要降低風險,提高保障能力,我認為可以從兩個大的維度去展開,第一個就是企業自身內部要做的一些工作,還有就是期待著產業和行業給我們配套的一些資源,我們企業內部首先就應該做的摸底全球產業和產能,甄別潛在和合作的資源,我相信絕大多數的供方已經在做了。還有技術交流與技術儲備,這個肯定是要技術先行,等資源有了、奶源有了,如果沒有技術一切也是推不進。還有供應精進,剛才聽到蒙牛陳總講的特別好,從牛奶開始進行深加工,不是從乳清開始去做深加工,如果這個思路可行,特別期待我們技術的商業化和產業化,能解決這個行業巨大的困難。還有研發創新商務的拓展,要建一些合作的價值鏈的產業鏈上的合作和共同體。期待著行業和產業推動,當然是奶牛養殖業的促進與提升,還有奶制品消費結構升級與消費者終端的引導,因為行業或者是國家對于消費者的引導公信力是遠大于企業的,所以說特別希望行業和產業更多的做一些消費者的引導。產業與行業發展宏觀推動,還有行業產業質量技術標準的建立,這個是我們的一個基礎保障,相信大家都會有所共識。
最后想跟大家做一個小數學題,一起看一看我們真正實現自主的供應鏈還是需要有一些比較大的投入,先來做資源評估,作為行業的人都能知道,初級加工是全脂奶粉、脫脂奶粉,深加工是到了原制奶酪和干基乳清,干基乳清在進一步深加工才會有嬰配乳品的原料,還不是所有嬰配乳品原料,幾乎是被定制原料才能滿足的,脫鹽乳清、乳糖、濃縮WPC。再大膽做一個測算,以國內行業65萬噸嬰配粉年產來測算,我們大概需要脫鹽乳清18萬噸,乳糖8萬噸,脫脂粉11萬噸,這樣就要產生63萬噸的奶酪,無水奶油5.5萬噸,鮮奶710萬噸,這是一個概算,不是很精準,但是量級不會錯。國內2019年奶牛存欄量1044萬頭,產量是3200萬噸,就會看到710萬噸牛奶是當前產能22%的缺口,還有70萬噸的中間產品怎么做消耗,還有終端消費者養成習慣,會不會很順利的短期內形成,這對我們行業都是挑戰。所以說如果要實現國產嬰配粉國產原料,這將是乳品行業結構的調整,任重而道遠,大家一起努力吧。
日期: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