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植物營養理論與方法創新學術研討會”在京成功舉辦

   2020-11-02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383
核心提示:2020年10月26~27日,由《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組織的首屆植物營養理論與方法創新學術研討會于北京成功舉辦。在中國科技期刊卓越
2020年10月26~27日,由《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組織的首屆“植物營養理論與方法創新學術研討會”于北京成功舉辦。在“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資助下,本次學術研討會旨在把握植物營養與肥料學科的發展趨勢,拓展植物營養理論內涵和范疇,加強學術交流,促進學科和期刊創新發展。


  此次研討會吸引了相關領域諸多專家和學者的關注。來自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沈陽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所、中國科學院沈陽生態所、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所、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山東農科院等單位的約30名學者參加了現場研討,100余人參加了線上會議。周衛副所長到會致辭,指出本次研討會在新時代國家發展的坐標上,以“植物營養理論與方法創新”為主題,倡導植物營養與土壤肥料界科技人員堅定創新使命、主動擔當作為,立意高遠;學報立足植物營養科學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充分發揮了聯系科技工作者紐帶的作用。學術報告由劉曉燕副主編主持,白由路理事長主持了學術研討。


  本次研討會上,徐芳森教授、米國華教授、白由路研究員、周建斌教授、王火焰研究員、徐明崗研究員、胡紅青教授、杜昌文研究員、巨曉棠教授等9位專家分別從植物營養研究基礎理論、如何合理計算肥料利用率開展養分科學管理兩大方面做了學術報告,介紹了各自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梳理和展望了未來學科發展趨勢。與會專家就學術界比較關心的養分高效品種培育、養分利用效率、土壤健康、生物炭、植物光譜特征和應用等方面的研究熱點和難點進行了深入研討。對人體和生態系統健康的實際需求,以及對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求,都離不開以糧食生產為核心的資源高效循環利用。隨著信息、生命科學、能源、材料等學科的交叉融合、顛覆性創新,正不斷深化和拓寬植物營養理論和方法。習主席曾多次講到“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一個國家只有立足糧食基本自給,才能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進而才能掌控經濟社會發展這個大局。”糧食生產也是國家安全的基礎,植物營養學科是確保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主要科技支撐力量之一。與會專家普遍認為,在糧食安全和環境安全雙重壓力下,植物營養學科如何在危機中發現新機,于變局中開拓新局面,要以需求和問題為導向,在正確理解和遵循植物營養理論的同時,不斷創新,提升學科的影響力和支撐力。


  最后,朱兆良院士做了總結發言,指出肥料是糧食的“糧食”,施肥是增加農作物單產的重要措施。但隨著農業種植結構的變化,植物營養理論與施肥技術的應用也應隨農業的發展而不斷創新,總的原則是理論與技術可以不斷深化,但在應用上力求簡單,便于指導農業生產。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從農業生產實際出發,不斷開拓植物營養與肥料學科的新局面。



日期:2020-11-02
 
地區: 北京
標簽: 中國 北京 研討會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