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縣(區)科技局,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關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 繼續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的決定》和《關于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實施意見》,發揮創新驅動作用,推動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發展,為建設黃河流域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在廣泛征集需求和認真凝練的基礎上,現將公開競爭性遴選項目承擔單位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遴選原則
(一)突出重大關鍵技術突破。按照“圍繞產業、聚焦瓶頸、重點突破”的原則,深化以技術需求為導向的項目形成機制改革,聚焦產業發展中戰略性、基礎性、應用性、前瞻性技術問題,努力攻克重大關鍵技術瓶頸,創制新產品,創建新模式和新業態,引領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突出產業“四化”發展導向。以加快構建品質高端、生產綠色、管理智能、發展融合的現代特色優勢農業技術體系為主線,緊扣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發展關聯性、系統性技術,組織多學科、跨領域協同創新,提升農業科學化、機械化、信息化水平,支撐農業產業體系完善、生產體系重構、經營體系升級。
(三)突出引領產業結構調整。樹立大食物觀、大農業觀、大生態觀,圍繞“五優四化四調”“百千億行動”部署,按照讓優質糧食、瓜果蔬菜等產業更“綠色”,葡萄酒、枸杞產業更“紅火”,肉牛、奶牛產業更“牛勁”,灘羊產業更“洋氣”的要求,集中區內外優質創新資源,加速提供優質科技成果和技術模式,示范帶動農業結構調整,讓更多的特色農產品走向市場。
(四)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企業牽頭與高校院所以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形式聯合開展技術攻關;鼓勵依托區內外各類創新平臺,集中力量在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自治區農高區和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區內組織實施;鼓勵聯合東部地區優勢科研力量開展聯合攻關、定向研發,促進高層次人才引進和本土化人才培養。
二、重點領域
(一)特色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領域。
1. 草畜產業。針對我區優質高產奶牛產奶壽命短、地方黃牛選育力度不足、牛羊良種擴繁效率低、供種能力不足,灘羊規模化舍飼養殖技術水平及產品品質不高、智能化和綠色化水平低、養殖成本高、效益低下,優質飼草供應不足,飼草生產加工技術水平不高等突出問題與技術瓶頸,分別在奶牛、肉牛、灘羊和飼草領域,重點開展提高優質奶牛生產壽命、功能乳制品開發、優質肉牛群體培育、灘羊營養標準、牛羊高效安全替抗飼料、牛羊胚胎工程及良種高效繁育、草畜智能生產、肉牛高效安全養殖、灘羊規模化舍飼養殖與品質提升、優質牧草節水高效生產與周年供應、養殖場糞污綠色一體化處理裝備、功能性乳制品、牛羊肉營養健康與生化制品等系列高附加值產品開發等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創建養殖業節本增效高質量綠色健康發展技術體系和模式,為草畜產業提供精準化養殖、可視化管理、智能化決策服務等整套智慧解決方案,實現畜產品加工過程中的品質控制、功能強化、風味形成以及副產物與廢棄物綜合利用。支撐草畜產業高質量發展。
2. 釀酒葡萄產業。針對賀蘭山東麓釀酒葡萄栽培技術標準化和農機農藝融合度不高、生產效益低、釀酒葡萄綜合品質精準調控技術薄弱、智能化程度低、葡萄莊園重大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與防控技術薄弱等突出問題和技術瓶頸,重點開展釀酒葡萄精準高效栽培、農機農藝融合、葡萄酒新酒品開發、數字葡萄園與數字葡萄酒莊建設及葡萄莊園重大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與防控等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創新釀酒葡萄建園模式和栽培技術,構建賀蘭山東麓釀酒葡萄優質高效智能化生產技術體系,為進一步確立產區釀酒葡萄與葡萄酒品質優勢、提高種植效益提供科技支撐,示范帶動葡萄酒產業與農產品加工、休閑健康、文化旅游融合發展。
3. 枸杞產業。針對我區枸杞種質資源挖掘和利用不夠,枸杞種植效益低、農機農藝融合不夠,基于枸杞功效物質作用機理的高值化產品開發薄弱等突出問題和技術瓶頸,重點開展枸杞種質資源深度開發與利用、藥用等枸杞新品種選育、優質枸杞病蟲害綠色安全防控和優質高效種植及智能裝備、大宗高值化加工產品開發等關鍵技術研發,突破以枸杞為配料的高品質復合食品、食藥同源新食品和美容抗衰老食品生產技術,創新枸杞綠色優質高效生產技術體系和管理模式,構建枸杞精準栽培、智能管理、智慧服務一體化管理的技術體系,突破枸杞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和綠色栽培模式,支撐枸杞產業高質量發展。
4. 優質糧食產業。針對我區優質糧食產業種植效益不高、面源污染突出、病蟲害加重、全程機械化潛力挖掘不夠等突出問題和技術瓶頸,重點開展優新品種培育、優質種子高質量繁育、精播種植、連作障礙防治、精準水肥管理、鹽堿地與旱作區節水高產高效栽培、成災性病蟲害生物防治、旱作區集雨抑蒸高效種植、耕層殘膜回收、農用無人機應用、優質糧食制粉與精制、綠色營養與功能保健食品開發等關鍵技術與裝備集成創新,構建滿足產品投入、產品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產品質量分等分級、包裝貯運銷售等全產業鏈的標準化技術體系,創建全程機械化高效綠色種植技術與管理模式,為優質糧食產業提供農機農藝精準化管理、智能化決策服務等整套智慧解決方案,引領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
5.瓜菜產業。針對我區瓜菜產業主推優新品種引選滯后、種植效益不高、機械化覆蓋率低,土壤連作障礙嚴重、病蟲害及環境污染加重、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高等突出問題和技術瓶頸,重點開展瓜菜優新品種選育、高品質標準化生產、土壤保育、病蟲害綠色防控、種植過程監測與采后品質管理等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突破瓜菜精準栽培、智能灌溉、智能環控、靶向植保、定向施肥與替代化肥、生產監測等技術集成創新,實現瓜菜生產智能感知、智能預警、智能分析、智能決策、專家在線指導和質量全程安全可追溯,引領支撐瓜菜產業提質增效。
(二)寧夏特色種質資源挖掘利用領域。
聚焦特色農業可持續發展需要,重點開展特色種質資源挖掘利用與定向培育開發,為特色農業開發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資源材料和技術保障;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技術需求,重點開展賀蘭山、六盤山、退化沙地和鹽堿地具有抗旱寒、耐鹽堿、耐瘠薄、適應性強的鄉土樹(草)種質資源挖掘與利用研究,為生態保護和生態景觀再造提供技術支撐。
(三)寧夏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領域。
聚焦寧夏中藥材快速發展突出問題和科技瓶頸,重點開展甘草、黃芪、菟絲子、銀柴胡等大宗道地藥材種質挖掘、遴選、保育、定向培育與生態種植技術研究與應用,集成創新道地藥材全程機械化栽培、采挖、田間管理等技術,突破主要道地藥材病蟲草害綠色防控等關鍵技術,構建寧夏主要道地藥材全程綠色生產技術體系和管理模式;重點開展寧夏道地藥材產地采收、加工升級、綜合利用與健康產品開發,創建大宗道地藥材質量安全評價技術體系、產品質量溯源體系和全鏈條信息智能管理體系,引領支撐中藥材產業健康發展。
(四)農業綠色發展領域。
聚焦寧夏農業綠色、高效、優質發展重大科技需求,重點開展農牧結合過程中綠色農業發展中土壤碳庫保育、資源循環利用、污染物阻控、系統動態監測評價、復合生態系統構建等循環農業關鍵技術研發,探索中部干旱帶以水定產路徑與特色農業高效節水模式,創建農田復合生物循環、農牧循環、農菌循環等企業或園區循環農業技術體系和管理模式,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和綠色發展水平。
(五)現代宜居村鎮建設領域。
聚焦寧夏山川不同區域綠色宜居村鎮建設重大科技需求,開展村鎮農業環境優化重構、生產生活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高效節水、新型能源和節能環保住宅、生態景觀配置、農村智慧管理服務等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創新,開發相關技術標準、規劃樣板和管理模式,為縣域科技創新示范和寧夏美麗鄉村建設提供示范樣板。
(六)其他特色產業。
圍繞小雜糧、蘋果、紅棗、黃花菜、土著魚、食用菌等特色地方板塊產業,重點開展小雜糧旱作保墑與精準施肥、蘋果輕簡化栽培、紅棗生態栽培、壓砂地生態安全與復合經營、黃花菜水肥精準施用、食用菌循環農業模式創建等高質高效關鍵生產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為做特地方板塊產業、調優種養結構提供科技支撐;立足寧夏漁業資源稟賦,支持開展土著魚類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現代育種、養殖環境調控、水產品品質、病害防控等共性關鍵技術研發,促進寧夏漁業轉型升級。
三、遴選條件
(一)牽頭申報單位條件。項目牽頭申報單位須為寧夏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等企事業單位,或由寧夏相關單位與區外具有科研實力的單位聯合。鼓勵企業作為牽頭申報主體,鼓勵產學研結合和東西部科技合作。
1. 牽頭單位為寧夏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等企事業單位,并符合以下條件:
(1)有堅實的工作基礎和較強的研發實力、有科研條件和穩定的人員隊伍等,有能力完成研發任務;
(2)能對項目指南確定的研發任務提出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的可行方案,掌握自主知識產權;
(3)區外參與單位必須具備國內相關領域一流研發水平,掌握國內相關領域前沿技術并具有整合國內優質科技資源的能力;
(4)優先支持具有良好科研業績的單位和團隊。
2. 牽頭單位為企業的,須為有技術需求和應用場景的自治區內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并符合以下條件:
(1)牽頭企業應在寧夏自治區注冊一年以上、具有較好的研發條件和較強的研發能力,能夠牽頭組織產學研技術隊伍,能夠提出科學合理的項目實施方案;
(2)運行管理規范,企業經營業績好,且企業自籌的資金符合項目申報要求;
(3)能夠提供項目實施所需的資金、場地、市場等配套條件,有配套建設示范生產線的能力,能夠保證新產品創制和實現市場銷售;
(4)積極開展示范應用,努力擴大社會應用效益;
(5)鼓勵提出技術需求的企業牽頭組織申報項目,鼓勵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自治區農業高新技術企業、產業龍頭企業組織申報。
(二)項目首席專家(負責人)條件。項目首席專家(負責人)在相關領域內具有較高技術水平,同期主持或參與自治區級科技項目不超過3項(含本次征集項目),其中主持項目數不超過2項(同一計劃類別同期只能主持1項)。同一人作為項目負責人,本年度只能申報 1 個項目,計劃任務書執行期(包括延期后的執行期)到2020年12月31日之前的在研項目不在限項范圍內。
(三)科研誠信要求。項目申報單位和項目負責人在項目申報時須出具科研誠信承諾書,無不良信用記錄。
四、申報要求
(一)項目設計。項目申報單位可以根據通知中“重點領域”自行設計項目,也可按照“2021年自治區重點研發計劃農業農村領域項目指南”(附件)中研發內容申報項目。圍繞“2021年自治區重點研發計劃農業農村領域項目指南”申報的項目,要緊扣指南研發內容與考核指標,細化完善研究任務,自行設計項目起止年限,制定切實可行的研發方案。項目申報單位要緊扣核心關鍵技術攻關突破,注重成果轉化落地應用,開發的重大產品應具有較強產業帶動性。鼓勵項目申報單位借助東西部科技合作機制優勢,組織區內外多專業多學科聯合攻關。鼓勵項目設置區內外首席專家。
(二)預算編制。項目經費預算需符合寧夏回族自治區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資金管理的相關規定,項目經費預算要科學合理,確保資金額度與項目目標任務相一致,嚴禁盲目擴大財政預算額度。經評審立項確定為重大項目的,財政支持經費不超過500萬元,重點項目不超過300萬元,一般項目不超過100萬元。以企業牽頭申報的項目,自籌經費不少于申報項目研發總經費的70%。
(三)成果管理。項目實施獲得的知識產權歸項目參加單位共同所有,成果轉化形成的收益由知識產權所有方協商分配。
(四)申報方式。申報單位通過寧夏科技管理信息系統(系統網址:https ://gl.nxinfo.org.cn/;項目類別為:“農業農村領域”)注冊申報,一并提交項目申請書、預算書,并上傳相關附件(包括:申請人及申請單位承諾書、單位資質證明、項目合作協議、前期研究成果及工作基礎材料、自籌經費證明、申報單位為企業的應提供上年度研發投入占主營銷售收入比例及R&D統計報表和財務報表等)。
(五)遴選方式。寧夏科技廳通過網絡評審和會議評審,遴選出項目承擔單位。
(六)申報時間。采取常年受理、分批下達。2021年第一批接受項目網上申報截止時間為2020年9月10日下午18:00。
五、聯系方式
業務管理:寧夏回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農村科技處
聯 系 人:朱少緋 0951-5020867 5032556
技術咨詢:寧夏科技發展戰略和信息研究所
聯 系 人:王常紅 0951-5011204
附件:2021年自治區重點研發計劃農業農村領域項目指南
寧夏回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
2020年8月10日
(此件公開發布)
附件下載:
1. 附件:2021年自治區重點研發計劃農業農村領域項目指南.xls
日期:2020-08-17
為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關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 繼續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的決定》和《關于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實施意見》,發揮創新驅動作用,推動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發展,為建設黃河流域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在廣泛征集需求和認真凝練的基礎上,現將公開競爭性遴選項目承擔單位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遴選原則
(一)突出重大關鍵技術突破。按照“圍繞產業、聚焦瓶頸、重點突破”的原則,深化以技術需求為導向的項目形成機制改革,聚焦產業發展中戰略性、基礎性、應用性、前瞻性技術問題,努力攻克重大關鍵技術瓶頸,創制新產品,創建新模式和新業態,引領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突出產業“四化”發展導向。以加快構建品質高端、生產綠色、管理智能、發展融合的現代特色優勢農業技術體系為主線,緊扣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發展關聯性、系統性技術,組織多學科、跨領域協同創新,提升農業科學化、機械化、信息化水平,支撐農業產業體系完善、生產體系重構、經營體系升級。
(三)突出引領產業結構調整。樹立大食物觀、大農業觀、大生態觀,圍繞“五優四化四調”“百千億行動”部署,按照讓優質糧食、瓜果蔬菜等產業更“綠色”,葡萄酒、枸杞產業更“紅火”,肉牛、奶牛產業更“牛勁”,灘羊產業更“洋氣”的要求,集中區內外優質創新資源,加速提供優質科技成果和技術模式,示范帶動農業結構調整,讓更多的特色農產品走向市場。
(四)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企業牽頭與高校院所以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形式聯合開展技術攻關;鼓勵依托區內外各類創新平臺,集中力量在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自治區農高區和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區內組織實施;鼓勵聯合東部地區優勢科研力量開展聯合攻關、定向研發,促進高層次人才引進和本土化人才培養。
二、重點領域
(一)特色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領域。
1. 草畜產業。針對我區優質高產奶牛產奶壽命短、地方黃牛選育力度不足、牛羊良種擴繁效率低、供種能力不足,灘羊規模化舍飼養殖技術水平及產品品質不高、智能化和綠色化水平低、養殖成本高、效益低下,優質飼草供應不足,飼草生產加工技術水平不高等突出問題與技術瓶頸,分別在奶牛、肉牛、灘羊和飼草領域,重點開展提高優質奶牛生產壽命、功能乳制品開發、優質肉牛群體培育、灘羊營養標準、牛羊高效安全替抗飼料、牛羊胚胎工程及良種高效繁育、草畜智能生產、肉牛高效安全養殖、灘羊規模化舍飼養殖與品質提升、優質牧草節水高效生產與周年供應、養殖場糞污綠色一體化處理裝備、功能性乳制品、牛羊肉營養健康與生化制品等系列高附加值產品開發等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創建養殖業節本增效高質量綠色健康發展技術體系和模式,為草畜產業提供精準化養殖、可視化管理、智能化決策服務等整套智慧解決方案,實現畜產品加工過程中的品質控制、功能強化、風味形成以及副產物與廢棄物綜合利用。支撐草畜產業高質量發展。
2. 釀酒葡萄產業。針對賀蘭山東麓釀酒葡萄栽培技術標準化和農機農藝融合度不高、生產效益低、釀酒葡萄綜合品質精準調控技術薄弱、智能化程度低、葡萄莊園重大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與防控技術薄弱等突出問題和技術瓶頸,重點開展釀酒葡萄精準高效栽培、農機農藝融合、葡萄酒新酒品開發、數字葡萄園與數字葡萄酒莊建設及葡萄莊園重大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與防控等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創新釀酒葡萄建園模式和栽培技術,構建賀蘭山東麓釀酒葡萄優質高效智能化生產技術體系,為進一步確立產區釀酒葡萄與葡萄酒品質優勢、提高種植效益提供科技支撐,示范帶動葡萄酒產業與農產品加工、休閑健康、文化旅游融合發展。
3. 枸杞產業。針對我區枸杞種質資源挖掘和利用不夠,枸杞種植效益低、農機農藝融合不夠,基于枸杞功效物質作用機理的高值化產品開發薄弱等突出問題和技術瓶頸,重點開展枸杞種質資源深度開發與利用、藥用等枸杞新品種選育、優質枸杞病蟲害綠色安全防控和優質高效種植及智能裝備、大宗高值化加工產品開發等關鍵技術研發,突破以枸杞為配料的高品質復合食品、食藥同源新食品和美容抗衰老食品生產技術,創新枸杞綠色優質高效生產技術體系和管理模式,構建枸杞精準栽培、智能管理、智慧服務一體化管理的技術體系,突破枸杞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和綠色栽培模式,支撐枸杞產業高質量發展。
4. 優質糧食產業。針對我區優質糧食產業種植效益不高、面源污染突出、病蟲害加重、全程機械化潛力挖掘不夠等突出問題和技術瓶頸,重點開展優新品種培育、優質種子高質量繁育、精播種植、連作障礙防治、精準水肥管理、鹽堿地與旱作區節水高產高效栽培、成災性病蟲害生物防治、旱作區集雨抑蒸高效種植、耕層殘膜回收、農用無人機應用、優質糧食制粉與精制、綠色營養與功能保健食品開發等關鍵技術與裝備集成創新,構建滿足產品投入、產品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產品質量分等分級、包裝貯運銷售等全產業鏈的標準化技術體系,創建全程機械化高效綠色種植技術與管理模式,為優質糧食產業提供農機農藝精準化管理、智能化決策服務等整套智慧解決方案,引領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
5.瓜菜產業。針對我區瓜菜產業主推優新品種引選滯后、種植效益不高、機械化覆蓋率低,土壤連作障礙嚴重、病蟲害及環境污染加重、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高等突出問題和技術瓶頸,重點開展瓜菜優新品種選育、高品質標準化生產、土壤保育、病蟲害綠色防控、種植過程監測與采后品質管理等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突破瓜菜精準栽培、智能灌溉、智能環控、靶向植保、定向施肥與替代化肥、生產監測等技術集成創新,實現瓜菜生產智能感知、智能預警、智能分析、智能決策、專家在線指導和質量全程安全可追溯,引領支撐瓜菜產業提質增效。
(二)寧夏特色種質資源挖掘利用領域。
聚焦特色農業可持續發展需要,重點開展特色種質資源挖掘利用與定向培育開發,為特色農業開發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資源材料和技術保障;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技術需求,重點開展賀蘭山、六盤山、退化沙地和鹽堿地具有抗旱寒、耐鹽堿、耐瘠薄、適應性強的鄉土樹(草)種質資源挖掘與利用研究,為生態保護和生態景觀再造提供技術支撐。
(三)寧夏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領域。
聚焦寧夏中藥材快速發展突出問題和科技瓶頸,重點開展甘草、黃芪、菟絲子、銀柴胡等大宗道地藥材種質挖掘、遴選、保育、定向培育與生態種植技術研究與應用,集成創新道地藥材全程機械化栽培、采挖、田間管理等技術,突破主要道地藥材病蟲草害綠色防控等關鍵技術,構建寧夏主要道地藥材全程綠色生產技術體系和管理模式;重點開展寧夏道地藥材產地采收、加工升級、綜合利用與健康產品開發,創建大宗道地藥材質量安全評價技術體系、產品質量溯源體系和全鏈條信息智能管理體系,引領支撐中藥材產業健康發展。
(四)農業綠色發展領域。
聚焦寧夏農業綠色、高效、優質發展重大科技需求,重點開展農牧結合過程中綠色農業發展中土壤碳庫保育、資源循環利用、污染物阻控、系統動態監測評價、復合生態系統構建等循環農業關鍵技術研發,探索中部干旱帶以水定產路徑與特色農業高效節水模式,創建農田復合生物循環、農牧循環、農菌循環等企業或園區循環農業技術體系和管理模式,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和綠色發展水平。
(五)現代宜居村鎮建設領域。
聚焦寧夏山川不同區域綠色宜居村鎮建設重大科技需求,開展村鎮農業環境優化重構、生產生活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高效節水、新型能源和節能環保住宅、生態景觀配置、農村智慧管理服務等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創新,開發相關技術標準、規劃樣板和管理模式,為縣域科技創新示范和寧夏美麗鄉村建設提供示范樣板。
(六)其他特色產業。
圍繞小雜糧、蘋果、紅棗、黃花菜、土著魚、食用菌等特色地方板塊產業,重點開展小雜糧旱作保墑與精準施肥、蘋果輕簡化栽培、紅棗生態栽培、壓砂地生態安全與復合經營、黃花菜水肥精準施用、食用菌循環農業模式創建等高質高效關鍵生產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為做特地方板塊產業、調優種養結構提供科技支撐;立足寧夏漁業資源稟賦,支持開展土著魚類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現代育種、養殖環境調控、水產品品質、病害防控等共性關鍵技術研發,促進寧夏漁業轉型升級。
三、遴選條件
(一)牽頭申報單位條件。項目牽頭申報單位須為寧夏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等企事業單位,或由寧夏相關單位與區外具有科研實力的單位聯合。鼓勵企業作為牽頭申報主體,鼓勵產學研結合和東西部科技合作。
1. 牽頭單位為寧夏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等企事業單位,并符合以下條件:
(1)有堅實的工作基礎和較強的研發實力、有科研條件和穩定的人員隊伍等,有能力完成研發任務;
(2)能對項目指南確定的研發任務提出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的可行方案,掌握自主知識產權;
(3)區外參與單位必須具備國內相關領域一流研發水平,掌握國內相關領域前沿技術并具有整合國內優質科技資源的能力;
(4)優先支持具有良好科研業績的單位和團隊。
2. 牽頭單位為企業的,須為有技術需求和應用場景的自治區內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并符合以下條件:
(1)牽頭企業應在寧夏自治區注冊一年以上、具有較好的研發條件和較強的研發能力,能夠牽頭組織產學研技術隊伍,能夠提出科學合理的項目實施方案;
(2)運行管理規范,企業經營業績好,且企業自籌的資金符合項目申報要求;
(3)能夠提供項目實施所需的資金、場地、市場等配套條件,有配套建設示范生產線的能力,能夠保證新產品創制和實現市場銷售;
(4)積極開展示范應用,努力擴大社會應用效益;
(5)鼓勵提出技術需求的企業牽頭組織申報項目,鼓勵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自治區農業高新技術企業、產業龍頭企業組織申報。
(二)項目首席專家(負責人)條件。項目首席專家(負責人)在相關領域內具有較高技術水平,同期主持或參與自治區級科技項目不超過3項(含本次征集項目),其中主持項目數不超過2項(同一計劃類別同期只能主持1項)。同一人作為項目負責人,本年度只能申報 1 個項目,計劃任務書執行期(包括延期后的執行期)到2020年12月31日之前的在研項目不在限項范圍內。
(三)科研誠信要求。項目申報單位和項目負責人在項目申報時須出具科研誠信承諾書,無不良信用記錄。
四、申報要求
(一)項目設計。項目申報單位可以根據通知中“重點領域”自行設計項目,也可按照“2021年自治區重點研發計劃農業農村領域項目指南”(附件)中研發內容申報項目。圍繞“2021年自治區重點研發計劃農業農村領域項目指南”申報的項目,要緊扣指南研發內容與考核指標,細化完善研究任務,自行設計項目起止年限,制定切實可行的研發方案。項目申報單位要緊扣核心關鍵技術攻關突破,注重成果轉化落地應用,開發的重大產品應具有較強產業帶動性。鼓勵項目申報單位借助東西部科技合作機制優勢,組織區內外多專業多學科聯合攻關。鼓勵項目設置區內外首席專家。
(二)預算編制。項目經費預算需符合寧夏回族自治區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資金管理的相關規定,項目經費預算要科學合理,確保資金額度與項目目標任務相一致,嚴禁盲目擴大財政預算額度。經評審立項確定為重大項目的,財政支持經費不超過500萬元,重點項目不超過300萬元,一般項目不超過100萬元。以企業牽頭申報的項目,自籌經費不少于申報項目研發總經費的70%。
(三)成果管理。項目實施獲得的知識產權歸項目參加單位共同所有,成果轉化形成的收益由知識產權所有方協商分配。
(四)申報方式。申報單位通過寧夏科技管理信息系統(系統網址:https ://gl.nxinfo.org.cn/;項目類別為:“農業農村領域”)注冊申報,一并提交項目申請書、預算書,并上傳相關附件(包括:申請人及申請單位承諾書、單位資質證明、項目合作協議、前期研究成果及工作基礎材料、自籌經費證明、申報單位為企業的應提供上年度研發投入占主營銷售收入比例及R&D統計報表和財務報表等)。
(五)遴選方式。寧夏科技廳通過網絡評審和會議評審,遴選出項目承擔單位。
(六)申報時間。采取常年受理、分批下達。2021年第一批接受項目網上申報截止時間為2020年9月10日下午18:00。
五、聯系方式
業務管理:寧夏回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農村科技處
聯 系 人:朱少緋 0951-5020867 5032556
技術咨詢:寧夏科技發展戰略和信息研究所
聯 系 人:王常紅 0951-5011204
附件:2021年自治區重點研發計劃農業農村領域項目指南
寧夏回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
2020年8月10日
(此件公開發布)
附件下載:
1. 附件:2021年自治區重點研發計劃農業農村領域項目指南.xls
日期:20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