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紅糖,不同于市面超市所售的現代工業紅糖、赤砂糖。完全忠誠于唐朝紅糖生產工藝,采用傳統的“直風*灶”“**鍋”,手工熬制而成,天然醇香,不加**、磷酸、石灰,不添加防腐劑、色素、抗結劑、速**。與《本草綱目》果部第三十三卷果之五沙糖記載“凝結有沙者為沙糖”的物理性狀完全吻合。
古方紅糖與現代紅糖的區別
在中國的傳統保健食品中,紅糖是為數不多的工業加工品,雖然紅糖的功效一直有口皆碑,但現在大家吃的紅糖和傳統意義上的紅糖已經不是同一種產品。紅糖的物理性狀和生產工藝對紅糖的功效有很大影響,古方紅糖就是完整保留了古代紅糖制造工藝的一種紅糖。古方紅糖從很多方面與現代紅糖有很大差別。主要表現在:
一、制造原理不一樣
古方紅糖的制作原理和現**糖方法有著本質的區別,現**糖方法的目的是為了從甘蔗中提純蔗糖(C12h22O11),其他的物質都通過化學方法處理掉了,所以現**糖生產出來的產品蔗糖純凈度在以上,是自然界中純度*高的碳水化合物。傳統制糖的目的是要把甘蔗中的所有糖分進行結晶,是一種多元糖,甘蔗是一個奇妙的“生物制造工廠”,甘蔗在成熟后,其體內除了蔗糖外,還有果糖、還原糖、葡萄糖、糖蜜以及維生素和礦物質微量元素等,還含有人體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蘋果酸、葉酸、核**、胡蘿卜素、煙酸和微量元素錳、鋅、鉻等各種元素。原子熒光光譜儀測定,發現紅糖含有十分豐富的微量元素成分,其中有些微量元素具有強烈刺激機體造血的功能。因此,以前的人常用紅糖給產后的婦女補養身體,看來是非常有道理的。
二、工藝不一樣
現代紅糖的工藝十分嚴格,采用化學和物理方法相結合的原則,先把一些還原糖等進行反應轉化為蔗糖,然后把蔗糖分離提純出來,提純完白糖后的剩余品就是現代的紅糖,紅糖中會有部分的化學殘留。古方紅糖完全采用千年的古工藝,生產線采用傳統的“**鍋”和“直風*灶”,完全手工熬制成型,從甘蔗取汁到*后的成品入庫,完全采用物理方法,不人為添加任何化學品和添加劑。
三、物理性狀不一樣
現代紅糖呈粉末狀或者呈晶體狀,古方紅糖呈塊狀。在《本草綱目》果部第三十三卷果之五沙糖中記載紅糖的基本物理性狀為“凝結如石,破之如沙”,顯然從基本性狀上來看,現行的紅糖與祖先們流傳的紅糖的確不是同一種產品。而古方紅糖內部能夠看到非常明顯的沙紋,與《本草綱目》的描述完全一致,這樣的糖中凝結的“沙”,也是“沙糖”這個名稱的由來?!侗静菥V目》同時還記載有“清者為蔗糖,凝結有沙者為沙糖”,傳統上說的紅糖有藥性,是指“沙糖”,而蔗糖只是個調味品。
四、口感和功效不一樣
古方紅糖的蔗香味濃郁,口感細滑,甜度為現行蔗糖的1.5倍,同時有良好的溫補功效。中醫認為,紅糖性溫、味甘、入脾,具有益氣補血、健脾暖胃、緩中止痛、**化淤的作用。紅糖的好處在于“溫而補之,溫而通之,溫而散之”,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溫補。
紅糖所含有的葡萄糖釋放能量快,吸收利用率高,可以快速的補充體力。有中氣不足、食欲不振、營養不良等問題孩童,平日可適量飲用紅糖水。受寒腹痛、月經來時易感冒的人,也可用紅糖姜湯祛寒。對老年體弱,特別是大病初愈的人,紅糖亦有**的療虛進補作用,老人適量吃些紅糖還能散瘀**,利腸通便,緩肝明目。喝熱熱的紅糖水可讓身體溫暖,增加能量,活絡氣血,加快血液循環,月經也會排得較為順暢,女性朋友若有行經不暢、小腹脹痛的問題,可以使用這個方法;也可加些姜汁共煮,補中氣、補血養肝(依中醫觀點,子宮正是走肝經),溫筋通絡效果會更好。
若是怕吃甜食易胖的人,只要在月經前**開始,直到經期第三天吃,就可以發揮**化瘀效果。紅糖水也可以加入白木耳、枸杞、紅棗或是紅豆一起煮,有利水利尿的功效,月經期間則有助子宮廢物排出,能緩解腹脹、腰緊癥狀。紅糖保留了較多甘蔗的營養成分,也更加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因此能快速補充體力、增加活力,所以又被稱為“東方的巧克力”。在諸多的養生保健方子中,有20%以上都會用到糖做配料。紅糖的種種特殊作用,主要得益于它的天然成分。據香港賽特皮膚研究中心的皮膚醫學專家們20年來的潛心鉆研,發現紅糖中蘊含著大量的營養物質對肌膚的健康、營養有著獨到的功效:
1.紅糖中所含有的葡萄糖、果糖等多種單糖和多糖類能量物質,可加速皮膚細胞的代謝,為細胞提供能量。
2.紅糖中含有的葉酸、微量物質等可加速血液循環、增加血容量的成分,刺激機體的造血功能,擴充血容量,提高局部皮膚的營養、氧氣、水分供應。
3.紅糖中含有的部分維他命和電解質成分,可通過調節組織間某些物質濃度的高低,平衡細胞內環境的水液代謝,排除細胞代謝產物,保持細胞內、外環境的清潔。
4.紅糖中含有的多種維他命和抗氧化物質,能抵抗自由基,重建和保護細胞基礎結構,維護細胞的正常功能和新陳代謝。
5.紅糖中含有的氨基酸、纖維素等物質,可以有效保護和恢復表皮、**的纖維結構和鎖水能力,強化皮膚組織結構和皮膚彈性,同時補充皮膚營養,促進。
6.紅糖中含有的某些天然酸類和色素調節物質,可有效調節各種色素代謝過程,平衡皮膚內色素分泌數量和色素分布情況,減少局部色素的異常堆積。
7.中醫認為婦女產后身體多淤,且八脈空虛,每致腹痛。凡偏淤者,醫生常處以生化湯、失笑散或金鈴子散,并囑在藥煎好后以紅糖調服,目的在于利用紅糖“通淤”或“排惡露”的作用而達到止痛的目的。“女子不可百日無糖”,指的就是紅糖。
8.中醫營養學認為,性溫的紅糖通過“溫而補之,溫而通之,溫而散之”來發揮補血作用。相對而言,白糖雖味甘,然其色白,性平,故其補血的效果遠不及紅糖。因此家庭常備紅糖并食之,平時應注意在飲食中加些紅糖,可維持正常代謝功能,延緩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