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號 | 過程名稱 | 過程責任部門或人 | 風險識別 | |||
風險模式 | 風險影響(判定嚴重性) | 風險發生因素(判定可能性) | 現有應對措施(若已有措施請注明) | |||
1 | M1 風險和機遇識別及評價 | 總務部 | 沒有進行風險識別 | 不能有效防范風險,可能影響公司戰略的實現 | 沒有明文規定,必須進行風險識別 | 無 |
2 | 風險識別不夠有效 | 公司戰略分解不科學,體系沒有體現支持戰略實現的措施 | ||||
3 | 對需要風險規避的沒有規避 | 沒有規定風險等級評價原則,造成風險判定有偏差 | ||||
4 | M2 環境因素識別及評價 | 總務部 | 沒有進行環境因素識別 | 不能有效防范經營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 沒有按《環境因素識別評價程序》要求執行 | 嚴格按《環境因素識別評價程序》要求執行 |
5 | 環境因素未識別齊全 | |||||
6 | 環境因素評價缺失 | |||||
7 | M3 法律法規識別及合規性評價 | 總務部 | 法律法規收集不全 | 違反法律法規要求,被追究法律責任 | 公司運營活動對環境影響的理解欠缺 | 嚴格按《環境法律法規識別及合規性評價控制程序》要求執行 |
8 | 法律法規未及時更新 | 未及時檢索 | ||||
9 | 不能滿足法律法規的要求 | 公司運營活動對環境影響的理解欠缺 | 每年執行合規性評價時廣泛通過網絡、環保部門以及國際適用標準等途徑收集相關資料 | |||
10 | M4 內部審核 | 總務部 | 審核不夠全面 | 得出充分性的結論不合格 | 內審覆蓋部門不全、要素不全 | 集團公司有專門負責體系管理專業性強的同事,請他們(或國家注冊審核員)幫忙完成內審 |
11 | 審核結果不能夠反饋真實的運行績效 | 掩蓋潛在的不合格,喪失改善的機會 | 內部審核員審核自己的工作 | |||
12 | 內審不符合項整改沒有有效進行 | 管理體系不能得到持續提升 | 沒有制定明確的改善計劃 | |||
13 | M5 管理評審 | 總務部 | 沒有對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進行評審 | 不能對體系進行持續改善 | 沒有對管理評審進行策劃 | 管理評審前一定要制定管理評審計劃并核對標準,確保評審項目無遺漏 |
14 | 沒有留下體系運行的記錄,造成評價失據 | 通過制定明確的部門職責和崗位職責,確保執行和監督 | ||||
15 | 管理評審輸出要求執行措施沒有得到有效執行 | 影響體系運行的有效性 | 沒有制定明確的改善計劃 | 管理評審后,對評審輸出要求制定明確的改善計劃 | ||
16 | M6 目標管理 | 總務部 | 目標未分解不充分 | 未能確保各責任人對目標清晰的理解 | 對目標管理的理解欠缺 | 確定公司級目標后再層層分解到各責任部門或層級,建立公司目標管理系統圖 |
17 | 未達標目標未檢討、分析及改進 | 目標對管理的促進作用減弱 | 目標管理人員管控未到位 | 每季度目標檢討時對于未達標目標制定分析改善計劃,由總務部跟進 | ||
18 | M7 持續改進管理 | 總務部 | 對識別出需要改進的不合格項沒有進行有效整改 | 影響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 | 缺乏原因分析的方法 | 對來料檢驗、過程及成品檢驗、顧客投訴和顧客滿意度調查產生不合格的數據統計分析出來的焦點問題采用《糾正實施行動要求書》來跟進關閉 |
19 | 缺少采取針對性措施的技能 | |||||
20 | 責任不清,意識不強 | |||||
21 | M8 顧客及相關方滿意度管理 | 營銷部 | 客戶不滿意 | 客戶流失 | 服務人員服務不到位 | 嚴格按《客戶服務控制程序》執行,培訓提升客服人員服務水平 |
22 | C1 合同及訂單管理 | 財務部/營銷部 | 價格高不被客戶接受 | 損失訂單 | 銷售人員的不穩定無法對產品價格準確及變動情況把握市場行情 | 公司的戰略集中做好集團銷售,只為集團品牌產品代工,體團有專業銷售團隊,價格有公司總經理和集團銷售之間確定。 |
23 | 報價低,低于成本價 | 造成經營虧損 | 銷售人員的不穩定無法對產品價格準確及變動情況把握市場行情 | 公司的戰略集中做好集團銷售,只為集團品牌產品代工,體團有專業銷售團隊,價格有公司總經理和集團銷售之間確定。 | ||
24 | 不了解產品成本構成的詳細情況 | 制定產品成本構成表,報價時參考 | ||||
25 | 訂單未經評審直接交付生產或服務 | 達不成質量要求 | 質量控制方法與質量要求不對應 | 按《計劃控制程序》進行質量要求評審 | ||
26 | 達不成利潤要求 | 沒有對合同或訂單報價與實際成本進行比較分析,或迫于客戶壓力無原則壓價 | 原材料和銷售價由總經理批準方可執行 | |||
27 | 達不成交期要求 | 沒有對客戶要求的交期與公司實際的生產或服務能力、及現有的生產或服務負荷情況進行分析 | 按《計劃控制程序》進行交期要求評審,同時建立目標管控 | |||
28 | C2 設計開發 | 工程部 | 研發進度不符合交期要求 | 影響在客戶心中印象 | 計劃性不夠 | 嚴格按照《設計開發過程控制程序》文件執行,新產品開發立項由總經理批準 |
29 | 貽誤市場先導地位 | 產品上市速度慢,客戶選擇技術水平更好的公司進行商業合作 | ||||
30 | 研發成果未完成符合既定的目標;或符合既定目標但無法商業化 | 不能順利投入市場 | 現有技術實力不足 | |||
31 | C3 變更管理 | 工程部 | 變更后配套文件未作出相應修改 | 變更要求無法在后續的管理過程得到執行 | 沒有對應作出修正的文件提出明確要求 | 嚴格按照《設計開發過程控制程序》文件執行 |
32 | 變更后要求無法執行 | 工作或問題責任無法落實 | 沒有對變更后的要求進行驗證 | |||
33 | C4 生產計劃 | 生產部 | 存貨周轉天數過長 | 超期庫存增加 | 計劃制訂不合理 | 《計劃控制程序》 |
34 | 不能按時完成訂單 | 影響產品交付 | ||||
35 | C5 產品制造 | 生產部 | 一檢合格率偏低 | 不能按期交貨 | 現場管理不規范 | 加強現場5S核查力度 |
36 | 損耗高 | 成本增加 | ||||
37 | C6 產品交付 | 財務部 | 未能按期交付產品 | 客戶流失 | 未能按期生產 | 通過產品制造過程進行管控 |
38 | ||||||
39 | C7 顧客反饋及服務管理 | 財務部/營銷部 | 客戶投訴 | 退貨 | 產品質量及服務未達要求 | 嚴格按照《客戶服務程序》執行,并納入目標考核 |
40 | 退款 | 服務讓客戶失去對本司的信心 | ||||
41 | S1 文件及記錄控制 | 總務部 | 應受控的文件信息,失控 | 管理某一個環節不符合要求,造成工作銜接不暢 | 程序文件或作業指引失控 | 按《文件記錄表格的控制程序》嚴格控制文件 |
42 | 產品報廢、重工,產生財務上的損失 | 作業指引失控 | 按過程思路指導編寫文件 | |||
43 | 正常受控的文件信息缺乏適宜性、充分性 | 有的工作無據可依 | 沒有建立相應的工作標準 | 為所有識別的過程建立工作標準 | ||
44 | 有的文件信息沒有工作支持(空洞) | 編寫文件時脫離實際 | 按《文件記錄表格的控制程序》 | |||
45 | 記錄缺失 | 需要證實的工作缺少證據 | 不按要求做好記錄或記錄保管失檔 | 按《文件記錄表格的控制程序》、相關作業指引、標準嚴格執行記錄 | ||
46 | 需要追溯的工作不能正常進行 | 不按要求做好記錄或記錄保管失檔 | ||||
47 | 質量數據分析不能正常進行 | 不按要求做好記錄或記錄保管失檔 | ||||
48 | S2 知識管理 | 總務部 | 知識點范圍介定不全 | 知識無法沉淀和引用 | 因經驗不足出現的質量問題反復發生 | 《文件記錄表格的控制程序》 |
49 | 人員流動導致知識流失 | |||||
50 | S3 培訓與意識管理 | 總務部 | 培訓未達到原策劃要求 | 員工不能按崗位要求操作 | 培訓教材質量不高 | 《人力資源管理程序》 |
51 | 培訓老師講課水平不佳 | |||||
52 | 員工接受培訓意愿不強 | |||||
53 | S4 采購及供應商管理 | 財務部 | 供應商不能保證交期 | 造成成品或服務的延期 | 沒有按程序要求篩選或考核供應商 | 《采購控制程序》,原材料和銷售價由總經理批準方可執行 |
54 | S5 來料檢驗 | 工程部 | 來料不合格未檢出 | 后續無法生產 | 未按要求進行檢驗 | 《品質計劃控制程序》 |
55 | S6 過程及成品檢驗 | 工程部 | 不合格產品流到下工序 | 后續無法生產 | 未按要求進行檢驗 | |
56 | 客戶投訴 | |||||
57 | S7 不合格品管理 | 工程部 | 不合格品流出 | 影響產品的使用效果 | 不合格品標識不清 |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
58 | 質量成本增加 | 誤測 | 《品質計劃控制程序》 | |||
59 | S8 倉庫管理 | 財務部 | 帳實不符 | 影響生產 | 系統帳目未及時維護 | 《貨物存儲管理規定》 |
60 | 成品出錯貨 | 客戶流失 | 未按裝箱單配貨 | |||
61 | S9 顧客財產管理 | 財務部 | 帳實不符 | 客戶不滿意 | 未嚴格按制度執行 | 《貨物存儲管理規定》 |
62 | S10 標識與可追溯性管理 | 財務部/生產部/工程部 | 標識錯不可追溯 | 無法追溯檢討 | 標識未按規范執行 | 《產品實現生產過程控制程序》 |
63 | S11 設備管理 | 工程部 | 發生安全事故 | 影響生產 | 未按期保養 | 《基礎設施控制程序》 |
64 | 頻率發生故障 | |||||
65 | S12計量器具管理 | 工程部 | 檢測設備超期未校 | 檢測結果不準確 | 管理不善造成遺漏校驗 | 《計量器具管理規定》 |
66 | S13 信息交流 | 總務部 | 信息傳遞不正確 | 影響信息要求的符合性 | 信息傳遞通道不明確 | 梳理信息源及傳遞要求,更新《信息交流程序》 |
67 | 信息傳遞不及時 | |||||
68 | S14 污染物排放(廢氣、噪聲)管理 | 總務部 | 超標排放 | 違反法律法規要求,被追究法律責任 | 日常管理未到位 | 《環境管理運行控制程序》 |
69 | S15 危廢管理 | 總務部 | 危廢當作一般垃圾處理 | 違反法律法規要求,被追究法律責任 | 日常管理未到位 | 《環境管理運行控制程序》 |
70 | S16 化學品管理 | 總務部 | 泄漏 | 違反法律法規要求,被追究法律責任 | 日常管理未到位 | 《環境管理運行控制程序》 |
71 | 火災 | |||||
72 | S17 環境監測 | 總務部 | 未按期監測 | 污染物排放超標 | 日常管理未到位 | |
73 | S18 應急準備和響應 | 總務部 | 化學品泄漏 | 違反法律法規要求,被追究法律責任 | 日常管理未到位 | 《環境管理運行控制程序》 |
74 | 火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