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國務院“關于實施食品藥品放心工程”精神,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市實際情況,現就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的重要意義
食品質量安全是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保障食品質量安全,是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具體體現。 市委、市政府對食品質量安全歷來高度重視,要求各級各部門將其列為重要議事日程,正確引導,加強監管,促進食品行業健康發展。
幾年來,隨著國家食品質量法律法規及標準體系日臻完善,職能部門監管力度不斷加大,我市食品行業在保持較快發展的同時,食品質量、衛生總體狀況有所好轉。但從目前的情況看,我市食品質量安全仍然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些地方和部門對食品質量安全工作重視不夠,引導和服務缺位,監管不力,致使一些企業生產環境、衛生條件較差,產品質量低劣,存在著質量安全隱患,形勢不容樂觀。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促進全市食品行業健康發展,已成為各級各有關部門當前面臨的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級質監、衛生、工商等行政執法和管理部門,以及生產經營者要充分認識加強食品衛生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繼續加大工作力度,鞏固并擴大我市開展“放心食品工程”以來取得的成果,站在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執政為民的高度來認識和抓好食品質量安全工作,切實把這項工作抓細抓實抓好。
二、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的指導思想及目標
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要按照“標本兼治,著力治本”的工作方針,把正確引導與專項整治、日常監管與積極主動服務有機結合起來,建立健全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法規、標準和認證體系長效機制。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的重點是增強服務意識,通過開展質量認證,促進符合質量標準要求的合法企業快速健康發展;以質量安全為主題,抓好食品源頭污染治理和市場準入兩個環節,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糧、肉、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產品和調味品等產品的違法犯罪活動,搗毀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的窩點,對無證食品的生產、經營進行集中整治。通過開展質量認證和經常性的集中整治,使生產經營假冒偽劣食品的違法犯罪活動得到有效遏制,大案要案得到及時查處,市場秩序明顯好轉,食品安全狀況得到改善,人民群眾對食品的安全感普遍增強,全市食品行業實現健康發展。
三、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的主要內容和措施
(一)提高服務水平,積極開展食品質量認證。開展食品質量認證,是增強有關職能管理部門責任意識,維護質優企業合法權益,打擊制假售假行為,引導群眾安全消費的重要措施。經貿、衛生、工商、質監、公安、農業、畜牧、消協等部門和有關單位,要制訂嚴密的評選細則,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在食品行業認真開展質量認證工作。對符合質量要求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要及時發放有關證照,并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宣傳,促使企業健康發展。對不符合質量要求的企業,要采取限期整改等懲戒措施,使之盡快符合質量要求,對屢教不改的要取消食品生產經營資格。建立信息發布制度,對食品生產企業的質量信息要及時發布,使人民群眾及時了解食品生產企業的質量狀況。
(二)狠抓生產加工環節,加強源頭管理。以農產品生產過程控制和產地環境監管為重點,全面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加強農產品和農藥、獸藥等農業投入品的監管;嚴格質量標準,規范農業生產行為,全面實施農產品安全監測制度。以解決蔬菜有機磷的農藥殘留問題為突破口,進行植物產品農藥殘留超標監管;以嚴查“瘦肉精”污染為主線,進行畜產品使用違禁藥物和獸藥殘留超標監管;以氯霉素污染為切入點,進行水產品藥物殘留超標監管。加強對食品加工環節的監管,采取衛生許可、生產許可、出廠強制檢驗等措施,強化食品生產企業的質量管理。
(三)嚴格市場準入,規范經營行為。加強市場質量抽查、強制檢驗和計量監督,嚴把市場準入關。建立進貨檢驗制度,推廣統一的認證和標準化包裝標識,推行購銷索證索票及重要市場銷售備案和質量追究制度。繼續實施“放心食品工程”,加強對食品加工、流通業的行業指導和管理。
(四)推廣現代流通方式,提高市場組織化程度。積極推進食品流通體制改革,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和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營銷方式,鼓勵食品連鎖門店進社區、進農村。要在縣(市)區建立示范市場,具備條件的要推廣農貿市場改超市,鼓勵實行商店與農副產品生產者、生產基地和加工企業直接掛鉤等新型購銷方式。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堅決革除一切影響現代流通方式發展的體制性障礙。
(五)完善法規,加大執法力度。加快研究制定食品質量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規范管理示范準則等地方法規和標準,建立健全食品法規、標準和認證體系。要加大執法力度,完善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徹查大案要案,重點對城鄉結合部的食品加工點進行檢查和清理,取締非法生產經營行為和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窩點。凡不具備食品衛生和質量安全基本條件的企業不準開業、生產,已經開業的要立即停業整頓;凡未經檢驗或檢驗不合格的食品不準出廠銷售。在查辦制售假冒偽劣食品違法犯罪案件工作中,行政執法機關要加強與司法機關的聯系和配合,及時通報案件查處情況,努力建立行政執法與刑事執法相銜接的工作機制。對涉嫌犯罪的,要及時移送司法機關。
(六)建立應急處理機制。為了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食品安全突發性事件的危害,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根據《焦作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與應急管理辦法(試行)》,研究制訂相應的應急措施,明確法律責任,制定預防與應急處置及信息報告與發布等制度。各級教育、衛生行政部門要全面落實學校食品衛生安全工作責任制,確保師生飲食安全。
四、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共同做好食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一)各負其責,落實責任。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要堅持“政府統一領導,部門指導協調,各方聯合行動”的方針。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各級政府要統一協調本轄區內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對轄區內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產品質量安全負直接責任。各級政府要加強規劃指導,制定具體可行的政策措施,在打擊假冒偽劣、摻假造假的同時,要把工作重點放在正確支持引導上,支持有條件的食品生產企業通過招商引資、與市內外知名企業合資合作,進行資源整合,擴大企業規模,發展企業集團;實施名牌戰略,發展名牌產品,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加強領導,統一協調本地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做好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對通過自身的規范管理,生產銷售的食品不含有害物、無摻假偽造、在衛生和質量上達到相關標準的生產經營企業,經職能部門認定可頒發“放心食品”牌子。
(二)分工協作,綜合治理。市工商、衛生、質監、經貿、農業等行政管理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按照同級人民政府的統一規劃和部署,依法履行職責,共同做好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要切實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強新階段“菜籃子”工作的通知》(國發〔2002〕15號)要求,落實對“菜籃子”產品質量衛生安全的職責分工和責任。農業部門要組織建設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制度。經貿部門要加強食品流通行業的指導和管理,引導食品中小型企業實行集中生產,積極推進流通體制改革,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檢測體系。衛生部門要積極推行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加強食品衛生日常監管和衛生許可證發放的監督管理,強化對食品商場(超市)、集貿市場、學校食堂和餐飲業的衛生監督,進一步完善食物污染物監測網絡。工商部門要認真做好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的登記注冊工作,對市場進行規范管理,推行食品質量安全責任制;取締無照生產經營行為,加強上市食品索證索票和質量監督檢查,對流通領域商品進入、經營、退出行為進行全程監管,嚴肅查處虛假食品廣告、商標侵權的違法行為。質監部門要加強對食品生產企業的監督管理,組織專項監督抽查,推行食品認證,嚴格審驗標準,全面實施加工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引導群眾消費帶“QS”(市場準入標志)的食品,查處生產假冒偽劣食品和無證生產的違法行為。經營食品的市場開辦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應當指導并督促經營者執行進貨檢查驗收、索證索票等與保障食品安全有關的制度;協助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執行臨時控制措施、對不合格食品實施無害化處理或者予以銷毀;在市場顯著位置設立警示牌,公示場內食品經營者的良好行為和違法行為。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應當配置與其經營品種、數量相適應的設施和檢測設備,對經營的蔬菜、鮮活畜禽產品進行自檢。各縣(市)區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辦公室,應當將保證食品安全作為重要的工作內容和目標,認真履行“綜合、協調、督查”職責,加強對食品質量安全工作督查和大案要案查處力度,對工作不力的要追究主要負責人和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三)加強食品生產經營的行業管理及企業自身管理。食品生產經營者作為食品安全的責任主體,必須增強責任意識,實行食品衛生管理員制度,從源頭上保證食品安全。 全面實施食品衛生規范(GHP)或者良好生產規范(GMP),積極推行危害分析關鍵控制點(HACCP)方法,以加強食品生產經營行業及企業自身內部管理,保證食品質量安全。 提高食品的可溯源性,增強消費者對食品供應的安全感。
(四)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加快信用體系建設。認真搞好《食品衛生法》、《產品質量法》、《標準化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開展行業誠信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加強食品企業誠信管理。工商、經貿、質監、衛生等部門要根據食品行業特點,研究制定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統一制定食品行業信用標準,實現信用信息的互通互聯、資源共享。建立健全失信懲戒機制,對企業違法違規行為要記錄在案,公示社會,起到警示和懲戒作用。
(五)充分發揮社會對食品安全的監督作用 。要充分發揮消費者協會、食品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的作用,加強食品的行業自律。要重視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大張旗鼓地宣傳報道食品生產經營和質量衛生安全監管中的好典型,對影響惡劣的違法違規案件要公開曝光。 建立有效機制,保證消費者和社會輿論監督渠道暢通。通過多方努力,力爭營造一個企業自律、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的食品安全新秩序。
二○○四年四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