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中國證監會、全國工商聯有關負責同志就《關于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意見》相關情況答記者問

   2025-05-27 587
核心提示: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公開《關于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使各方面準確把握有關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中國證監會、全國工商聯有關負責同志就《意見》回答了記者提問。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公開《關于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使各方面準確把握有關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中國證監會、全國工商聯有關負責同志就《意見》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1:請問《意見》的出臺背景是什么?有哪些具體內容?

答: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再次強調,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支持和引導各類企業提高資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經營管理水平、履行社會責任。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以制度賦能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對于以高質量企業支撐高質量發展、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近年來,各有關方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動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不斷創新發展,國有企業堅持“兩個一以貫之”,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基本實現董事會應建盡建,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全面推行,市場化用工機制深入推進等等;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加快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一些行業領軍企業將完善企業制度作為促進企業創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制度保障,并積極探索推進黨的建設、股權優化、組織變革、戰略升級、管理提升、激勵機制創新等舉措,形成了一系列經驗做法,取得積極成效,企業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明顯提高,企業發展的制度基礎進一步夯實。同時也要看到,我國企業制度建設仍存在許多薄弱環節,一些國有企業治理主體權責邊界不清,一些民營企業內部治理有待規范,不同企業治理和管理水平仍參差不齊,制約了企業發展壯大,迫切需要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進一步將制度優勢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公司治理效能,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微觀基礎。

這次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意見》,是新時代完善企業制度的綱領性文件。《意見》共8個部分、19條具體舉措,從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升企業科學管理水平、健全企業激勵創新制度、建立健全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文化體系、優化企業綜合監管和服務體系等方面作出全面系統部署,重在以制度創新賦能企業發展,進一步釋放微觀主體活力,培育更富活力、更具韌性、更有競爭力的現代企業,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方面抓好《意見》的貫徹落實,堅持分類引導、統籌推進,根據企業規模、發展階段、所有制性質等分類施策,推動具備條件的企業普遍建立適合國情、符合實際、滿足發展需要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以企業制度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

問2:請問國家發展改革委能否介紹一下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內涵和特征?

答: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是在改革開放特別是推進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逐步形成、發展和完善的。早在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就提出“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十六字”方針,對推動包括國有企業在內的各類企業向現代企業制度轉型發揮了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企業制度建設,多次就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作出重要闡述,針對國有企業公司治理提出了“兩個一以貫之”原則,針對民營企業提出要練好企業內功,特別是要提高經營能力、管理水平,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在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科學總結改革開放以來企業制度建設實踐經驗基礎上,《意見》提出了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具體內涵,即以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為根本,以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基礎,以完善公司治理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弘揚企業家精神,適合國情、符合實際、滿足發展需要的現代企業制度。

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具有各國現代企業制度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中國市場體系、制度環境以及社會傳統文化等國情的“中國特色”,是在現代企業制度一般性理論與實踐基礎上能夠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企業制度。其特征主要體現在,在領導體制層面,以黨的領導為根本特征和鮮明特色,包括堅定不移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黨的領導融入國有企業公司治理,加強和改進非公有制企業黨的建設,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等;在產權結構層面,強調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尊重企業獨立法人財產權,優化企業股權結構,充分激發各類企業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在公司治理層面,強調加快建立健全權責法定、權責透明、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國有企業公司治理機制,支持民營企業優化法人結構、完善內部治理規則,推動黨的領導、國資監管、民主管理、社會監督與法人治理相融合;在企業創新層面,強調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完善企業激勵創新的體制機制,打造創新型企業組織形式,完善創新要素高效配置機制,健全創新導向的激勵機制,推動各類企業成為創新的主力軍;在社會責任層面,強調推動將企業社會責任理念融入生產經營全過程,促進企業盈利性與社會利益的有機統一,使企業利益與國家、社會等外部利益共榮共生;在企業文化層面,強調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將誠實守信、以義取利、守正創新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念運用于企業管理實踐。

問3: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場合強調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我們也注意到,《意見》就“健全企業激勵創新制度”專設一章,能否請國家發展改革委介紹一下主要考慮?

答: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是科技現代化,企業是科技和產業結合的重要力量,是促進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的重要主體。健全企業激勵創新制度,推動企業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是釋放企業作為創新主體活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為此,《意見》立足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升創新鏈產業鏈水平,打造開放協同高效的創新生態,專設“健全企業激勵創新制度”一章,從創新組織形式、要素配置效率、激勵機制設計等三方面提出具體舉措。

一是打造創新型企業組織形式。當前科技創新已進入分工協作、整體推進的大科學新階段,企業組織形式要適應現代科技創新的需要,有效解決創新資源和力量分散、重復、低效的問題。《意見》立足形成創新合力,鼓勵大型企業向中小微企業開放創新資源、提供技術牽引和轉化支持,鼓勵企業積極實施協同創新合作,從組織形式上塑造大中小微企業協同高效的創新格局。

二是完善創新要素高效配置機制。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驅動力。企業是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的重要載體。《意見》為人才、技術、資本等生產要素流動和配置指明路徑,有利于企業整合不同資源要素,提升創新效率,實現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的一體貫通。

三是健全創新導向的激勵機制。人才是企業創新的關鍵引擎。以創新為導向設計企業激勵機制,是推動企業形成持續創新能力的源動力。《意見》著眼于企業中長期價值創造,賦予項目團隊充分自主權,鼓勵企業運用多種方式強化激勵,推動企業將人才優勢轉化為創新動能。

問4:《意見》強調,要發揮資本市場對完善公司治理的推動作用,請問中國證監會在這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樣的效果?下一步還有哪些考慮?

答:上市公司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微觀基礎,是探索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力量。資本市場公開透明,強化約束和激勵,要求上市公司具備健全且運行良好的組織機構,形成各司其職、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結構,在推動企業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內控和規范經營,培育現代企業制度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

中國證監會一直高度重視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監管。近年來持續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國發〔2020〕14號)、《國務院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24〕10號)等文件要求,開展為期兩年的公司治理專項行動,集中整治治理深層次問題;推動獨立董事制度改革落實落地,充分發揮獨立董事監督作用;嚴格退市標準,將規范運作存在重大缺陷的公司納入規范類退市情形;出臺市值管理指引,修訂股份回購、現金分紅規則等,上市公司規范發展的內生動力不斷提高,規范運作水平持續提升,回報投資者意識顯著增強,2024年全市場分紅達到2.4萬億元,實施股份回購近1500億元,均創歷史新高,為穩定和活躍資本市場作出了積極貢獻。

下一步,中國證監會將貫徹落實《意見》有關要求,不斷完善上市公司治理規則,推動出臺上市公司監督管理條例,加大對組織指使造假、資金占用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進一步發揮獨立董事作用,鼓勵機構投資者積極行使股東權利,激發公司治理內生動力,促進上市公司健全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持續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問5:請問,近年來國務院國資委在加快推進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國務院國資委將如何落實《意見》要求,推進相關工作?

答:2016年10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堅持“兩個一以貫之”,即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重大政治原則,必須一以貫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也必須一以貫之。這開辟了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的新境界,也為世界各國企業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近年來,國資央企堅決落實“兩個一以貫之”,一方面,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牢牢把住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中央企業集團全面完成“黨建入章”,全部實現黨委(黨組)書記、董事長“一肩挑”,全部中央企業集團公司和1.26萬戶重要子企業制定了黨委(黨組)前置研究討論重大經營管理事項清單,在制度上、組織上、程序上確保了黨委(黨組)的領導地位。另一方面,持續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有力促進國有企業效率活力的明顯提升。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全面掃尾;董事會建設持續加強,出臺董事會工作規則、外部董事選聘管理、報酬待遇、履職支撐等一系列制度辦法,董事會實現應建盡建、外部董事占多數;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取得重要突破,中央企業經理層契約化管理實現簽約全覆蓋,管理人員競爭上崗比例超過6成,中長期激勵擴面提質,累計激勵36.8萬人次。實踐證明,以“兩個一以貫之”為根本要求的國有企業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是行之有效的,對于國有企業來講也是管總、管根本、管長遠的。

下一步,國務院國資委將指導國資央企以《意見》印發為契機,深化落實“兩個一以貫之”,更好推動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優勢轉化為國有企業的治理效能。一是推動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分層分類、動態優化國有企業黨委(黨組)前置研究討論重大經營管理事項清單。二是更加注重完善公司治理結構。選優配強外部董事隊伍,保障董事會發揮決策中心作用,落實董事會向經理層授權制度,建立新型經營責任制,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參與國企公司治理,使企業決策、治理、管理與市場經濟更加貼合。三是弘揚企業家精神。健全優秀企業家培養、選拔、任用、考核、評價機制,完善物質激勵和榮譽表彰體系。四是以更加開放姿態加強公司治理的交流互鑒。加強國有企業和其他所有制企業在股權、經營、治理、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共同打造現代企業。

問6:《意見》提到,經過5年左右,推動具有條件的企業普遍建立適合國情、符合實際、滿足發展需要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請問全國工商聯將如何引導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建立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

答:民營經濟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引導民營企業建立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有助于推動民營企業持續健康發展。2018年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2月17日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重申民營企業要按照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完善企業治理結構,規范股東行為、強化內部監督、健全風險防范機制,不斷完善勞動、人才、知識、技術、資本、數據等生產要素的使用、管理、保護機制。5月20日施行的《民營經濟促進法》第七條規定工商聯要發揮促進“兩個健康”的重要作用;第三十八條規定鼓勵有條件的民營經濟組織建立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

民營企業數量龐大、分布廣泛,規模大小不一、行業領域不同、發展階段各異。根據市場監管總局統計,截至2025年3月底,民營企業數量超過5700萬戶,絕大多數是中小微民營企業。工商聯系統有全國、省、市、縣四級工商聯執委企業約27萬戶,這些執委企業絕大多數規模較大、基礎較好,是民營企業的代表,可以在制度建設、治理變革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意見》要求,全國工商聯正在會同有關方面開展面向企業家及企業高管的現代企業制度系列培訓交流活動,促進企業家充分認識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對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同時,全國工商聯正在牽頭研究制定《工商聯執委企業建立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推進企業治理現代化指引》,2025年在全國工商聯執委企業、各省級工商聯執委企業以及部分工作條件好的地市級工商聯執委企業中試點建立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鼓勵有條件的縣級工商聯開展試點工作,支持執委企業加快治理變革,實現健康發展,為廣大民營企業提供良好示范,帶動更多民營企業積極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

問7:我們注意到,《意見》強調,完善企業服務體系。近期實施的《民營經濟促進法》也強調,要優化民營企業的服務保障體系。請問國家發展改革委在這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

答:《民營經濟促進法》已于5月20日正式實施,作為第一部專門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首次將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明確為法律制度,首次在立法中強調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是國家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政策,這充分彰顯了黨中央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鮮明立場和堅定決心。《民營經濟促進法》和《意見》強調要健全民營企業服務保障體系,完善涉企支持政策直達快享、“免申即享”機制,積極營造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方面不折不扣推動《民營經濟促進法》和《意見》落地見效,持續優化民營企業服務保障體系,重點在以下五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在破除市場準入障礙、強化要素保障上下功夫。實施好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全面開展市場準入效能評估,支持民營企業在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投資布局。通過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加力實施設備更新貸款貼息等,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兩重”建設和“兩新”工作。二是在解決拖欠民營企業賬款上下功夫。推動地方政府等落實責任,實施好新修訂的《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用好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等政策,建立拖欠企業賬款領域信用監管機制,強化失信懲戒。三是在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上下功夫。深入宣傳解讀《民營經濟促進法》的重要意義和豐富內涵,加快推動形成以《民營經濟促進法》為基礎、相關法律法規規章為支撐的法律制度體系,開展好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四是在常態化溝通交流上下功夫。健全與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和問題解決機制,用好民營經濟發展綜合服務平臺,幫助民營企業解決實際困難。五是在營造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上下功夫。創新發展“晉江經驗”,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力落實各項助企紓困政策。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