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品牌醬油產品因媒體送檢事件備受關注,并引發社會大眾對其“某某0”商標與“零添加”的關系質疑,隨后該公司董事長對記者明確表示,使用“某某0”商標的產品都是零添加產品。
2025年3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會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2025)。伴隨著新標準發布與未來的正式實施,針對食品添加劑和污染物,將不得使用“無”“不含”等詞匯及其同義語進行聲稱;此外也不得使用“不添加”“不使用”及其同義語等詞匯,“零添加”類的標示將被徹底禁止,接下來食品伙伴網對此做出解讀。
關于“零添加”聲稱
首先我們回顧一下“零添加”類聲稱的來源和監管現狀。食品添加劑被稱為“食品工業的靈魂”,是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 。使用食品添加劑,可以達到保持或提高食品營養價值、提高食品的質量和穩定性,改進其感官特性的目的,并且遵循《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24)規定的使用范圍和使用量來使用可以確保產品的安全性。
近年來,有的食品企業為了滿足部分消費者的需要,改進生產工藝,在其產品生產中不使用食品添加劑,并且依據《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火腿腸標簽有關問題的復函》(市監食生函〔2019〕1286號)的規定[當使用“不添加”等詞匯修飾某種配料(包括食品添加劑)時,應當真實準確地反映食品配料的實際情況,即生產過程中不添加某種物質,其原料中也不含有該種物質]在食品標簽上標示“零添加”類的聲稱。
不含有食品添加劑的聲稱將被禁止
食品標簽的核心作用是通過標簽信息,使消費者明晰產品本質,了解食品的真實屬性。食品標簽的信息不得對消費者造成誤導。很多預包裝食品利用消費者追求“天然”、不喜歡食品添加劑的心理,采用“不添加”“零添加”等聲稱吸引消費者購買。“不添加”只是對于生產過程的描述,與食品終產品中配料或成分的含量并不完全等同。以某款“果汁飲料”舉例,飲料的標簽上寫了“不添加蔗糖”,但其實蔗糖只是“糖”這個大家族中的一種,同時果汁中本身含有大量糖分,因此這類產品所聲稱的“不添加蔗糖”只是一個宣傳噱頭,絕不等于產品中不含有糖。有些含糖飲料會使用“不添加甜味劑”的聲稱吸引消費者,卻造成了消費者認為產品中沒有使用食品添加劑的誤解。更有產品會聲稱不添加某單一品種的食品添加劑,如不添加某一種甜味劑,實際使用了其他甜味劑作為代替,影響了消費者的正確認知。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2025)4.4.2.1規定,食品添加劑、污染物,以及法律、法規和標準中規定的不允許添加到食品中或不應存在于食品中的物質,不得使用“無”“不含”等詞匯及其同義語進行聲稱。含量聲稱同義語包括“零(0)”“沒有”“0%”“未含”“零(0)含量”“含量為0”以及與上述內容本質相同的用語。
由此可以看出,“零食品添加劑”“沒有食品添加劑”“不含有食品添加劑”以及“山梨酸鉀含量為0”“苯甲酸鈉含量:0%”“本產品不含焦糖色”等針對食品終產品中食品添加劑含量為0的聲稱將被徹底禁止。
未使用食品添加劑的聲稱將被禁止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2025)4.4.2.2規定,不得使用“不添加”“不使用”及其同義語等詞匯;其他法律、法規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有規定的應從其規定。“不添加”相關同義語包括“未添加”“零添加”“無添加”“未使用”“沒加”“沒用”“沒使”“沒使用”“未用”以及與上述內容本質相同的用語。
由此可以看出,“零添加食品添加劑”“未添加食品添加劑”“沒使用食品添加劑”以及“沒加山梨酸鉀”“沒加蔗糖”“沒用過氧化氫”“不放味精”等針對食品生產過程的配料環節中各類食品添加劑和食品配料使用量為0的聲稱也將被徹底禁止。
結語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2025)將于2027年3月16日正式實施。食品伙伴網分析,標準發布以后實施之前,如果監管部門不出臺新的文件,聲稱“零添加”的產品在一定時期內還會繼續存在,但標準實施以后,市場上將不再會有新生產的聲稱“零添加”的產品。但是不排除在標準發布以后、實施之前,監管部門出臺文件在允許目前含有此類聲稱的產品銷售至保質期結束后就禁止生產經營此類產品。食品伙伴網提醒食品企業,及時關注標準法規修訂動態,及時對食品標簽標示內容進行調整,避免造成經濟損失。
本文為食品伙伴網食品安全合規事業部編輯整理,轉載請與我們聯系。食品安全合規事業部提供國內外食品標準法規管理及咨詢、食品安全信息監控與分析預警、產品注冊申報備案服務、標簽審核及合規咨詢、會議培訓服務等,詳詢:0535-2129301,郵箱:vip@foodmat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