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設區市、贛江新區、省直管縣(市)市場監管局:
為加強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保障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根據市場監管總局統一部署,省局研究制定了《2022年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江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2年4月13日
2022年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工作方案
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安全穩定的質量環境,根據市場監管總局的統一安排,省局決定在全省范圍內開展2022年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排查整治專項行動,進一步強化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推動重點工業產品質量持續提升,特制訂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聚焦關系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的重點工業產品,多措并舉,扶優治劣,集中力量化解產品質量安全存量風險,防范增量風險、嚴控變量風險。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底線思維,著力查處一批不合格產品,約談一批問題突出企業,移送一批違法違規生產銷售企業,幫扶一批質量管理薄弱企業,有效消除質量安全隱患,嚴防質量安全事故發生。
二、工作重點
(一)重點產品。危險化學品、危險化學品包裝物、車載常壓罐體、鋼筋、水泥、電線電纜、燃氣具、煙花爆竹、消防產品、電動自行車、電動自行車充電器和電池等11類產品。各地根據本地實際,聚焦產業特點,確定本地區的重點產品,做到產品種類明確,問題指向清晰,監管靶向精準。
(二)重點對象。重點產品生產企業集聚區、質量問題易發多發區,城鄉結合部、農村市場和銷售門店等薄弱環節,以及發生過質量安全事故的企業。
(三)重點問題。生產領域以無證生產、超范圍生產、未檢驗出廠或出廠檢驗記錄不全,以及生產過程存在偷工減料、摻雜摻假等問題為重點;流通領域以銷售無證產品、產品一致性不符、質量低劣、產品質量不符合國家標準和認證要求等問題為重點。
三、主要措施
(一)組織生產企業開展自查自改。切實壓緊壓實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督促企業開展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自查。自查工作以原材料進貨檢驗、過程控制、出廠檢驗為重點環節,以生產設備、檢驗設施等為重點對象,逐一明確和細化隱患排查的事項、內容。對自查發現的問題和風險隱患,要督促企業分類分級精準治理、及時整改,并保留整改記錄,尤其要督促企業主動報告并積極化解重大質量安全風險。
(二)開展生產企業全覆蓋檢查。對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獲證企業,重點檢查關鍵原材料、生產過程、出廠檢驗等關鍵質量控制點是否到位,生產場所、生產設備、檢驗設備等是否符合相關規定要求,深入調查生產企業是否存在偷工減料等違法行為(工許證后監管部門牽頭);對強制性產品認證獲證企業,重點檢查是否存在未經認證擅自出廠、銷售,是否在認證證書撤銷、注銷或暫停期間繼續出廠、銷售不符合認證要求的產品(認證監管部門牽頭);對其他類型企業,重點檢查質量管理責任是否落實到位,以及產品一致性和標準符合性(質量監督部門牽頭)。對排查出的隱患要建立臺賬,逐一抓好治理,實行銷號管理。對排查中發現隱患大、問題緊迫的風險,要集中力量從嚴從速整治。對存在重大質量安全風險不采取管控措施,或對重大質量安全隱患拒不整改的企業,要聯合相關部門依法嚴肅處理。
(三)組織開展全省聯動監督抽查。圍繞重點產品,以強制性國家標準和相關安全指標為重點,組織開展省、市、縣三級聯動監督抽查,注重生產流通、線上線下一體化抽查,持續加大流通領域、網絡銷售和農村市場抽查力度,原則上各級市場監管部門監督抽查相關重點產品的批次不低于全年總批次的30%。
(四)強化抽查結果后續處理。建立抽查結果快速反應機制,對抽查發現的不合格產品,要強化區域協同,實施質量責任生產流通雙向追查,尤其是涉及問題嚴重、影響范圍廣的,要及時通報屬地市場監管部門同步實施追查;對存在突出質量問題的企業,要對其進行約談,督促被約談企業及時糾正問題,消除隱患;對生產銷售假冒偽劣、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企業,要及時將其納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對發現的嚴重質量違法行為,要嚴厲打擊、從重處理、依法曝光,依法依規列入市場監督管理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強化警示震懾效應,屬于生產許可、強制性產品認證的企業要依法吊銷、撤銷相關證書。有關抽查結果處理情況要及時向當地政府報告,向行業主管部門通報。
(五)統籌推進風險監控工作。完善風險監測工作機制,擴大質量安全風險信息監測點,拓展風險信息獲取渠道,注重從監督抽查、生產許可、認證監管、執法稽查、投訴舉報、傷害監測、缺陷召回等行政監管中發現風險信息,加強風險評估,加大風險處置力度,實現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早發現、早研判、早預警、早處置。密切關注輿情反映的質量安全事件,及時跟進分析原因,核查涉事企業的產品質量狀況,對于經核查存在質量問題的,要及時處置并追溯產品流向。
(六)推進行刑銜接和行紀銜接。加強執法稽查和公安機關的信息共享,對質量安全排查治理工作中發現違法行為涉嫌構成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堅決杜絕“以罰代刑”。加大與紀檢監察部門協同力度,對發現國家工作人員違法違紀線索的,按規定及時移送紀檢監察機關。
(七)組織開展質量技術幫扶。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聚焦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產品、重點問題,組織開展產品質量技術幫扶,通過“巡回問診”“質量會診”“質量培訓”等方式,幫助企業提升產品質量,消除質量安全風險隱患。建立健全質量技術幫扶長效機制,加強后期跟蹤,確保幫出實效。
(八)探索實施分類監管。有條件的設區市,可以參考通用型市場主體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模式,選擇個別產品試點探索質量分類監管工作,全面采集相關企業質量數據信息,建立基本信息數據庫,綜合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屬性、行業發展狀況、企業履責、市場主體信用風險分類結果等情況,對生產企業進行風險等級劃分,推進實施差異化分類監管措施。
(九)推進質量安全共治。對內要加強市場監管相關職能的有效銜接,對外要加強部門聯動協作,實施聯合懲戒,形成監管合力。加強質量宣傳教育,暢通投訴舉報渠道,調動廣大群眾監督產品質量安全的積極性。注重發揮行業協會、新聞媒體、消費者團體等社會各方面力量的作用,倡導行業自律規范,引導企業自覺承諾踐諾,形成質量安全社會共治格局。
四、有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各單位要堅決扛起防范化解質量安全風險的政治責任,把此項工作作為重要任務,加強組織領導,配備精干力量,細化工作舉措,明確任務分工,全面壓實各環節工作責任,嚴防質量安全事故發生。對質量安全排查治理難度大的問題,要及時報告地方黨委政府。
(二)強化智慧賦能。各單位要全面推廣應用總局e-cqs系統組織實施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同時要應用好總局開發的“工品查”等企業檢查和數據歸集小程序,加強企業基本情況、監督檢查、風險管理等數據信息采集,逐步實現全省監管信息、數據互通共享。
(三)加強督導檢查。此項工作完成情況將納入平安江西建設、質量工作考核等重要評價指標。各單位要加強巡查檢查,并建立約談、督導機制,對于重視不足、整治不力的地區,采取約談、通報等方式,壓實政府、部門、企業各方責任。對風險隱患集中、問題較多和出現敏感輿情的地區,省局將實施“掛牌”督辦,層層落實質量安全排查治理責任。
(四)嚴格時間節點。各單位要抓好統籌調度,集中時間、集中人員、集中精力,扎實分步推進重點任務落實,其中企業自查自改應于4月底前完成,生產企業全覆蓋檢查應于6月底前完成,自查、檢查、抽查等工作中發現的隱患集中治理應于7月底前完成,7月份以后發現的風險隱患即時處置、動態清零,9月份開展一次“回頭看”檢查,10月底前全面完成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排查治理工作。
(五)做好信息報送。各單位要及時總結經驗做法,探索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從即日起實行工作周報制度,各單位應于每周三報送工作周報及報表(詳見附件),階段性工作總結及報表于7月底前報送,全年工作總結及報表于11月10日前報送,重要情況、重大案件第一時間及時報告,重大案件情況同時抄報省局執法稽查局。
聯系人:質量監督處 胡靖 0791-86355020
附件: 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排查治理專項行動情況統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