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專題:特殊食品生產企業“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間復工復產指南

   2020-02-21 754
核心提示:為支持特殊食品生產企業平穩有序開工復產,確保特殊食品的有效供應與質量安全,保障企業員工身心健康,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國
    為支持特殊食品生產企業平穩有序開工復產,確保特殊食品的有效供應與質量安全,保障企業員工身心健康,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組織有關專家并參考相關行業,特制定“特殊食品生產企業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間復工復產指南”,請特殊食品、營養食品及原輔料生產企業參照執行。隨疫情發展與防控經驗積累,本指南還將持續更新,歡迎行業企業和業內專家提出修改調整或補充完善建議。
 
    一、新冠病毒及其危害
 
    1.關于新冠病毒
 
    冠狀病毒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類病毒的統稱。該病毒因為形似“皇冠”而得名。此次從武漢市分離出來的新冠病毒,是一種先前尚未在人類發現的新病毒。2月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暫命名為“新冠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英文簡稱“NCP”。
 
    2.新冠病毒的抵抗力
 
    新冠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在56℃、30分鐘,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氯仿和紫外線等條件下,病毒均可被有效滅活,氯己定不能有效滅活病毒。
 
    3.傳播途徑
 
    新冠病毒主要通過人的咳嗽、噴嚏等產生的飛沫傳播和帶病毒的氣溶膠傳播,人--人、人--物--人接觸式傳播,排泄物污染等的糞--口傳播。
 
    4.感染癥狀
 
    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大部分以發熱、乏力、干咳、氣促為主要表現,也會出現咽痛、胸悶、呼吸困難、惡心嘔吐、腹瀉、結膜炎、肌肉酸痛等表現。嚴重者表現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癥休克、代謝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礙。極少部分患者只感覺低熱、輕微乏力等,沒有肺炎的表現。
 
    5.潛伏期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學調查,新冠病毒的潛伏期一般為3?7天,最長不超過14天。密切接觸者觀察14天如果沒有發病,一般可視為不會發病,除非再次接觸傳染源。
 
    二、復工復產前的準備
 
    1.人員管理
 
    建立返崗職工“花名冊”,實行健康狀況“一人一檔”管理。對于從外省返回及與確診和疑似感染者有接觸的職工,嚴格執行隔離觀察措施,待確認健康后方可返崗。赴外省出差職工返回后,要嚴格落實隔離措施。
 
    2.準備防控物資
 
    按照國家衛健委發布的《防控指南》,為員工配備口罩、工作服、消毒劑、體溫計等防控物資。
 
    3.廠區消毒
 
    企業復工復產前,要對人員密集場所、重點設施設備等部位進行徹底消殺,保持良好通風,防止病毒傳播。要減少廠區進出通道,落實24小時人員值守,對進出人員、車輛嚴格檢查檢測,嚴禁無關人員進入廠區。
 
    4.日常管理
 
    要壓減一般商務洽談、人員來訪等活動,積極利用現代信息手段開展商務交流。要加強就餐衛生管理,保證食材安全、餐具衛生,采取分時段供餐、分散就餐的方式,減少人員聚集。
 
    各企業要根據生產經營特點,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況,認真做好復工復產前以及生產過程中防護、疫情應對、個體防護等疫情防控措施。
 
    5.加強防控知識培訓
 
    結合職業健康培訓教育、警示告知等制度,采用健康提示、張貼宣傳畫、視頻播放以及培訓教育等多種方式,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新冠肺炎防控知識培訓和宣傳教育,提高員工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加強對女職工尤其是懷孕和哺乳期女職工的關愛照顧。
 
    要督促職工上下班需佩戴口罩,盡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企業通勤車輛要提前做好防疫消毒。員工佩戴口罩正確。加強手衛生措施,養成勤洗手的習慣。
 
    6.發揮醫務室的作用
 
    注意調配必要的藥物和防護物資,以滿足疫情防控需要。配合疾控機構規范開展病例流行病學調查和密切接觸者的隔離觀察、追蹤管理。沒有設立醫務室的企業應當就近與醫療機構建立聯系。
 
    7.疫情防線建立
 
    建立疫情防控工作組,做好疫情監測、信息報送、環境整治、困難幫扶等工作。設立隔離觀察區域,應對緊急需要。
 
    三、關鍵控制點及防控要點
 
    關鍵點1——人員衛生
 
    防控要點:
 
    1.測體溫
 
    每天每位職工進入廠區前須測量體溫,體溫超過 37.3℃不得進入廠區,應及時到隔離觀察區域進行暫時隔離,再按照相關規范要求居家隔離觀察或前往醫療機構就診;
 
    做好體溫監測記錄,測體溫和記錄由專人負責,并做好自身防護。
 
    2.駐廠隔離
 
    當工廠周邊出現集中爆發疫情而工廠仍需生產時,工作人員應住廠,不得出入工廠,特殊情況應得到工廠負責人及當地疫情防控部門的批準;
 
    每日對宿舍進行至少兩次集中消毒;
 
    每日對全體員工健康情況進行登記。
 
    3.疾病防治
 
    若出現新冠病毒感染的可疑癥狀(包括發熱、咳嗽、咽痛、呼吸困難、乏力、 惡心嘔吐、腹瀉、結膜炎、肌肉酸痛等),應立即停止工作,適時就診;
 
    對密切接觸者應停止工作并進行至少14天的醫學隔離;
 
    隨時關注衛健委官方發布的疫情通報及相關信息。
 
    4.洗手
 
    人員在進車間前、接觸原材料和食品前一定要用洗手液搓洗雙手;
 
    洗手后可用75%酒精消毒;
 
    直接接觸食品的操作者,工作過程中應定期使用75%酒精進行手消毒。
 
    5.戴口罩
 
    進入車間、庫房、辦公區等室內場所時必須正確戴口罩,且根據情況選擇和定期更換口罩,使用過的口罩應放入口罩回收專用垃圾桶集中處理;
 
    6.工作服
 
    工作服、工作帽等穿戴應完全覆蓋除手部、臉部外的身體各個部位;
 
    至少每天清洗消毒并烘干;
 
    一次性手套使用前應消毒。
 
    7.人員衛生-正確洗手方法
 
    用干凈的自來水徹底潤濕雙手,然后關閉水龍頭并使用清潔劑進行清洗,再按七步洗手法搓洗雙手,之后在干凈的自來水下徹底沖洗雙手。最后用干凈的毛巾擦干雙手、用烘干器或自然風干。
 
    
 
    七步洗手法
 
    8.人員衛生——口罩的正確佩戴
 

 
    9.衛生消毒安全常識
 
    疫情防控特殊期間,安全切不可忽視。應根據被消毒區域的工作用途及相關規定等合理選用消毒液和消毒措施。請科學消毒,確保安全。
 
    酒精:酒精為易燃品,允許使用酒精做擦拭,不允許噴灑消毒,酒精使用過程中不應出現明火,不得使用產生火星的維修設備及開啟取暖設備等;
 
    84消毒液:84消毒液與酒精不可混用,混用可能產生有毒氯氣。
 
    關鍵點 2——廠區衛生
 
    防控要點:
 
    1.地面衛生
 
    每日對廠區地面進行清掃,清理雜物;
 
    對地面、墻面的孔洞、下水地漏等進行檢查,及時封堵或加裝隔離擋板,防止蟲鼠害;
 
    如發現積水應立即清除,保證下水管路暢通。
 
    2.廠區環境衛生
 
    垃圾/下角料存放處等應遠離生產生活區,通常25米以上,不應暴露在室外,不得對其他區域造成污染;
 
    保持污水處理站周邊干凈衛生,防止氣味、淤泥等對其他區域造成污染;
 
    至少每周對廠區及廠外周邊進行消毒液噴灑消毒。
 
    3.廠外周邊衛生
 
    關注周邊是否存在潛在污染源,如出現隨意外排污染物、病死畜禽等,應及時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并對周邊進行消毒;
 
    人員進行室外消毒時,應按消毒液使用說明書進行消毒液配制,噴灑消毒液時做好人身防護。
 
    4.廠區消毒
 
    可選用:
 
    二氧化氯:噴灑:20g/m3,100?200ppm
 
    苯扎溴銨+漂白粉:0.1%苯扎溴銨和3%漂白粉
 
    火堿:3%的火堿溶液進行噴灑消毒
 
    NaClO溶液:400?500ppm濃度的NaClO溶液進行噴灑消毒
 
    關鍵點 3——加工車間衛生
 
    防控要點:
 
    1.人員進入與物料進入
 
    每日對進入車間人員進行登記;
 
    非常時期外來人員禁止進入車間,特殊情況(設備維修、衛生保潔)應得到負責人批準;
 
    各類物料在進入生產區域時應對外包裝進行清潔消毒,如酒精擦拭、紫外燈照射等。
 
    2.清潔消毒
 
    原材料或食品暴露在外界的加工車間,每班次結束后應對產品接觸面/通風口進行清洗消毒,如連續生產,應至少24小時進行清洗消毒;
 
    其他區域應每周至少消毒一次。
 
    3.通風
 
    車間應采用機械通風并保證正常使用,空氣流動的方向應從清潔作業區流向非清潔作業區;
 
    過濾網應至少每周更換或清洗消毒一次;
 
    進氣口與排氣口應遠離戶外垃圾存放處;
 
    車間清潔作業區應保持對其他區域的正壓,防止未凈化的空氣進入清潔作業區而造成交叉污染。
 
    4.清潔作業區檢查
 
    當停產結束恢復生產前,應對車間進行清潔并消毒;
 
    清潔作業區環境微生物檢測合格方可恢復生產,檢測項目應符合相應良好生產規范標準要求。
 
    清潔作業區出入相關的限制和控制措施,應符合良好生產規范標準要求。
 
    5.設施設備與工器具
 
    生產加工設施設備按照良好操作規范要求定時清洗消毒,在目前的疫期尤其要采取更為嚴格的消毒措施;
 
    每班次使用后的工器具應立即清洗消毒并存放于指定區域,保持潔凈;
 
    工器具清洗和存放間、化學品存放間應著重關注通風效果,不應出現室內生霉及異味的現象;
 
    6.給排水
 
    水源應保證清潔,符合GB5749的要求;
 
    排水口應安裝帶水封的地漏,生產結束后向其中注入水,防止微生物滋生及異味產生;
 
    每日對排水口的清洗和消毒。
 
    7.車間衛生消毒——常用消毒方法
 
    可選用:
 
    過氧乙酸:0.2%?0.5%過氧乙酸溶液噴霧或浸泡10分鐘;
 
    84 消毒液:根據說明書進行配制,食品接觸面小于50ppm,非食品接觸面一般區域50?150ppm,污染區域(垃圾存放處、洗手間等)150?300ppm;
 
    臭氧:人員不在現場的情況下,臭氧發生器每天至少啟動30分鐘進行車間環境消毒。
 
    關鍵點4——庫房管理
 
    防控要點:
 
    1.儲存
 
    原料及其他物料應包裝完整;
 
    發現有變質及檢測微生物/理化指標不合格的物料應停止使用并隔離處理;
 
    有溫度要求的物料儲存時應確保庫房溫度適合。
 
    2.消毒/運輸
 
    每日應對庫房進行清掃和消毒;
 
    運輸車輛應確保裝車前車箱保持干凈無污物并消毒,可使用過氧乙酸或酒精噴灑;
 
    食品原料不得與有毒、有害物品同時裝運。
 
    3.通風
 
    確保庫房通風系統正常運轉;
 
    過濾網應至少每月更換或清洗消毒一次。
 
    關鍵點 5——辦公區衛生
 
    防控要點:
 
    1.清潔
 
    每日對每個辦公室進行地面清掃;
 
    至少每三天進行桌面、柜面、地面消毒(84 或酒精)。
 
    2.公共區域
 
    電梯按鈕、公用電話、復印打印機、鼠標文具、手機等每天用 75%酒精擦拭;
 
    垃圾桶應加蓋并每日清除;
 
    班車使用前后應消毒,包括車廂內及扶手座椅。
 
    3.通風
 
    至少每半日開窗(或機械換氣)通風30分鐘以上;
 
    如機械通風,應保證空調系統或排氣扇運轉正常;
 
    過濾網應至少每月更換或清洗消毒一次。
 
    關鍵點 6——廢棄物收集處理和衛生間衛生
 
    防控要點:
 
    1.衛生消毒
 
    洗手間地面、馬桶或坐便每日應至少清潔和消毒三次,可選用 75%酒精或有效氯濃度500ppm消毒液;
 
    消毒時,工作人員應做好衛生防護(口罩、手套、帽子等);
 
    集中存放垃圾的區域應分類存放且保持清潔;
 
    2.密閉
 
    各區域產生的廢棄物應放置于加蓋的專用容器中;
 
    廢棄物轉運時應封口密閉,不應遺撒和滲水。
 
    3.清運
 
    易腐敗的廢棄物,如含水的下角料等,每日應清除廠外;
 
    外包清運車進廠前應進行衛生消毒;
 
    清運過程中不得有垃圾和潛水的遺撒。
 
    關鍵點 7——外來人員、用車
 
    防控要點:
 
    1.登記
 
    所有原輔料及產品進出必須在設置的特定的專用通道和檢疫區;
 
    所有外來人員進廠前應在門衛登記并體溫測量;
 
    體溫超過37.3℃的人員不得進入;
 
    對14天內來自或接觸過疫情高發地區的人員不得進入。
 
    2.防護
 
    外來人員進入廠區后應全程佩戴口罩;
 
    外來人員進廠時應進行手部消毒,可使用75%酒精,有條件的企業可建設霧化消毒通道;
 
    未得到負責人批準不得進入車間和庫房,如果要進入,須經過全身霧化消毒。
 
    3.排查與隔離
 
    企業返崗工作人員要積極配合疫情防控排查工作,主動到企業人事部、企業所在社區指定地點登記備案,如實填寫近期活動行程和身體健康狀況,14天內有湖北等疫情高發地區旅居接觸史的人員應主動落實隔離措施。
 
    特殊食品生產企業“新冠病毒感染”疫情 防控期間復工復產指南.pdf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推薦圖文
推薦法規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