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中央在甘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大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實施意見》精神,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發揮地理標志品牌和區域公用品牌引領作用,增強我省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扎實推進產業精準扶貧,經省政府同意,結合我省實際,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重要意義
加強地理標志品牌和區域公用品牌培育,是助推農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是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助力產業扶貧、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加強地理標志品牌和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有利于推動全省農業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和農村“三變”改革;有利于整合資源,培育富農支柱產業,形成規模集聚效應,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有利于打造區域品牌名片,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實現品牌銷售和溢價收益;有利于樹立統一的區域品牌形象和農產品品質標準,形成推進脫貧攻堅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鄉村振興戰略和省委省政府產業扶貧工作思路,以市場為導向,以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以提高農產品質量和效益為核心,以龍頭企業、農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為主體,強化政府引導扶持,集中力量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市場占有率高、經濟效益好、輻射帶動強、在全國有較高知名度的特色優勢農產品知名品牌、地理標志品牌和區域公用品牌,全面提升農業競爭力和綜合效益,為全省產業扶貧提供有力支撐。
(二)目標任務。
培育壯大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地理標志品牌和區域公用品牌,著力挖掘“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錯峰頭”的內在潛力,圍繞“牛、羊、果、蔬、藥、薯、玉米制種”等特色優勢產業和油料、小雜糧、百合、花椒、橄欖油、食用菌、葡萄酒、藜麥等區域性優勢產業,加快地理標志商標、特色區域公用集體商標的申報注冊,以及農產品“三品一標”申報工作。力爭用3年時間,全省創建中國地理標志商標達到150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達到120件,農產品地理標志達到90件,省、市、縣共培育打造30個區域公用品牌或公益性集體商標品牌,形成一批以品牌農產品生產為主的規模化生產基地和加工“龍頭”企業,實現全省各市州均擁有當地特色的農產品品牌或區域公用品牌的目標,品牌農產品產值和市場占有率大幅提高,產業扶貧基礎全面夯實,真正做到“創一個品牌、帶一個產業、富一方群眾”。
三、主要措施
(一)規劃指導地理標志和區域公用品牌培育。
全省各級政府要緊緊圍繞當地主導產業和區域特色產業發展需要,統籌制定本地區農產品地理標志和區域公用品牌培育發展規劃,建立目錄和檔案。堅持扶強扶優,選擇有一定資源優勢、有一定規模、有一定市場知名度、涉及農戶多的地理標志產業,先行統籌規劃、先行實現突破,切實讓群眾通過銷售地理標志品牌產品,嘗到甜頭、得到實惠、實現增產增收。(牽頭部門:各市州政府;配合部門:省農牧廳、省商務廳、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扶貧辦、省知識產權局)
(二)加速發展地理標志品牌建設。
以創建“名、特、優、新、稀”精品“隴字號”農牧產品品牌為目標,按照“調研一個、培育一個、成熟一個、申報一個、成功一個”的梯隊原則,以注冊農產品商品商標、地理標志商標、集體商標和發展“三品一標”農產品為基礎,以“中國馳名商標”、“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甘肅省名牌產品”等為建設重點,著力打造一批事關全省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助推精準扶貧的關鍵品牌和獨特區域公用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牽頭部門:省農牧廳、省工商局、省質監局;配合部門:省扶貧辦、省知識產權局、各市州政府)
(三)積極培育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農產品。
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把開展無公害、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作為農產品品牌培育的基礎性工作,根據國內外通行規則和市場需求,加快認證步伐。依托全省特色、大宗農產品優勢,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完善農業地方標準,開展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創建,實現農業標準化建設與農產品品牌培育的有機結合,夯實農產品品牌發展基礎。(牽頭部門:省農牧廳、各市州政府;配合部門:省工商局、省質監局)
(四)加快推進地理標志商標申報注冊。
堅持“政府主導、政策推動、部門協作、規范運作”的方式,深挖資源潛力,充分發揮各類涉農經濟組織和行業協會主體作用,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生產經營主體申報注冊地理標志商標或公益性集體商標。規范地理標志商標、公益性集體商標、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專用標志的使用、管理和保護,通過地理標志產品包裝上市,實現品牌銷售。引導鼓勵龍頭企業、營銷大戶按規定率先使用地理標志,擴大品牌富農影響力,形成品牌規模和精品效應。(牽頭部門:省工商局、各市州政府;配合部門:省農牧廳、省質監局、省知識產權局)
(五)持續推動區域公用品牌建設。
發揮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申報主體和主導作用,打造“交響絲路如意甘肅”、“甘肅扶貧”、“甘肅農墾”、“甘肅供銷”等區域公用品牌。各地要緊扣“牛、羊、果、蔬、藥、薯、玉米制種”等特色優勢產業和油料、小雜糧、百合、花椒、橄欖油、食用菌、葡萄酒、藜麥等區域性優勢產業,培育至少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區域公用品牌。通過遴選省內優勢企業產品和農業扶貧產業產品,采取統一品牌形象、統一宣傳參展、統一許可授權、統一質量標準、統一建立追溯機制、統一包裝標識銷售等方式,讓品牌惠及企業、農戶,形成政府宣傳推動、企業農戶受益的發展格局。(牽頭部門:省農牧廳、各市州政府;配合部門: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知識產權局、省扶貧辦)
(六)健全完善農產品流通營銷體系。
大力培育現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業態,改善縣、鄉、村流通環境。加強“龍頭帶基地、企業連農戶、產供銷一體化”渠道建設,暢通農企對接、農超對接,積極推動地理標志產品和品牌農產品進超市、上柜臺,以優質特色產品搶占省內外主流市場份額。根據國內區域性消費特點和市場需求差異,組織開展精準扶貧特色產品專項推介會,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注重營銷組合,產銷對接,組織引導龍頭企業和各類營銷組織用活用好現有渠道資源,深度挖掘貧困地區目標市場,加大扶貧農產品營銷,銜接各對口幫扶我省的城市設立異地直銷點,逐步形成在省外長期穩定、配送靈活的銷售體系。積極推進農產品專業市場建設,發展農產品網上交易、連鎖分銷,引導和推動貧困地區優質品牌農產品和公益性集體商標產品通過直銷方式進超市、進企業、進社區、進院校、進景區、進機場、進鐵路站點、進賓館、進飯店銷售,促進貧困人口脫貧增收,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的營銷體系。(牽頭部門:省商務廳、各市州政府;配合部門:省農牧廳、省工商局、省扶貧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全省各級政府要加強統籌謀劃,科學制定規劃,明確目標責任,強化工作舉措,建立推進機制,將“一縣一地標”、公益性集體商標和區域公用品牌產業扶貧工作融入地方經濟發展大局,確保工作落地見效。
(二)明確責任分工。
全省各級政府要加大中國地理標志商標、公益性集體商標的申報注冊力度,以及“甘肅省名牌產品”、“三品一標”培育和申報認定;相關部門要加強協同配合和信息資源共享,按照職能做好地理標志品牌的培育指導和保護工作。商務部門負責協調促進扶貧產品市場銷售工作,扶貧部門負責提供脫貧攻堅相關政策文件和建檔立卡數據。
(三)加大政策支持。
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落實扶持政策,支持品牌建設,依托現有平臺,對公益性集體商標、地理標志品牌和區域公用品牌的注冊、認證,提供信息咨詢以及品牌推介等服務。依據現有政策,對擁有自主品牌的貧困地區龍頭企業,從企業融資、用地、稅收、科研、市場營銷等方面給予支持,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四)強化品牌宣傳。
要通過甘肅日報、甘肅廣播電視臺和每日甘肅網、中國·甘肅網站等媒體,采取專欄節目、新聞發布、電視直播、專題報道、網上展示等形式,全方位、多層次、持續性地集中宣傳推介我省地理標志品牌產品和區域公用品牌,講好甘肅品牌故事,塑造良好品牌形象,提高甘肅品牌和區域公用品牌在國內外市場的認知度和影響力。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11月12日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大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實施意見》精神,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發揮地理標志品牌和區域公用品牌引領作用,增強我省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扎實推進產業精準扶貧,經省政府同意,結合我省實際,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重要意義
加強地理標志品牌和區域公用品牌培育,是助推農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是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助力產業扶貧、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加強地理標志品牌和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有利于推動全省農業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和農村“三變”改革;有利于整合資源,培育富農支柱產業,形成規模集聚效應,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有利于打造區域品牌名片,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實現品牌銷售和溢價收益;有利于樹立統一的區域品牌形象和農產品品質標準,形成推進脫貧攻堅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鄉村振興戰略和省委省政府產業扶貧工作思路,以市場為導向,以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以提高農產品質量和效益為核心,以龍頭企業、農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為主體,強化政府引導扶持,集中力量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市場占有率高、經濟效益好、輻射帶動強、在全國有較高知名度的特色優勢農產品知名品牌、地理標志品牌和區域公用品牌,全面提升農業競爭力和綜合效益,為全省產業扶貧提供有力支撐。
(二)目標任務。
培育壯大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地理標志品牌和區域公用品牌,著力挖掘“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錯峰頭”的內在潛力,圍繞“牛、羊、果、蔬、藥、薯、玉米制種”等特色優勢產業和油料、小雜糧、百合、花椒、橄欖油、食用菌、葡萄酒、藜麥等區域性優勢產業,加快地理標志商標、特色區域公用集體商標的申報注冊,以及農產品“三品一標”申報工作。力爭用3年時間,全省創建中國地理標志商標達到150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達到120件,農產品地理標志達到90件,省、市、縣共培育打造30個區域公用品牌或公益性集體商標品牌,形成一批以品牌農產品生產為主的規模化生產基地和加工“龍頭”企業,實現全省各市州均擁有當地特色的農產品品牌或區域公用品牌的目標,品牌農產品產值和市場占有率大幅提高,產業扶貧基礎全面夯實,真正做到“創一個品牌、帶一個產業、富一方群眾”。
三、主要措施
(一)規劃指導地理標志和區域公用品牌培育。
全省各級政府要緊緊圍繞當地主導產業和區域特色產業發展需要,統籌制定本地區農產品地理標志和區域公用品牌培育發展規劃,建立目錄和檔案。堅持扶強扶優,選擇有一定資源優勢、有一定規模、有一定市場知名度、涉及農戶多的地理標志產業,先行統籌規劃、先行實現突破,切實讓群眾通過銷售地理標志品牌產品,嘗到甜頭、得到實惠、實現增產增收。(牽頭部門:各市州政府;配合部門:省農牧廳、省商務廳、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扶貧辦、省知識產權局)
(二)加速發展地理標志品牌建設。
以創建“名、特、優、新、稀”精品“隴字號”農牧產品品牌為目標,按照“調研一個、培育一個、成熟一個、申報一個、成功一個”的梯隊原則,以注冊農產品商品商標、地理標志商標、集體商標和發展“三品一標”農產品為基礎,以“中國馳名商標”、“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甘肅省名牌產品”等為建設重點,著力打造一批事關全省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助推精準扶貧的關鍵品牌和獨特區域公用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牽頭部門:省農牧廳、省工商局、省質監局;配合部門:省扶貧辦、省知識產權局、各市州政府)
(三)積極培育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農產品。
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把開展無公害、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作為農產品品牌培育的基礎性工作,根據國內外通行規則和市場需求,加快認證步伐。依托全省特色、大宗農產品優勢,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完善農業地方標準,開展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創建,實現農業標準化建設與農產品品牌培育的有機結合,夯實農產品品牌發展基礎。(牽頭部門:省農牧廳、各市州政府;配合部門:省工商局、省質監局)
(四)加快推進地理標志商標申報注冊。
堅持“政府主導、政策推動、部門協作、規范運作”的方式,深挖資源潛力,充分發揮各類涉農經濟組織和行業協會主體作用,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生產經營主體申報注冊地理標志商標或公益性集體商標。規范地理標志商標、公益性集體商標、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專用標志的使用、管理和保護,通過地理標志產品包裝上市,實現品牌銷售。引導鼓勵龍頭企業、營銷大戶按規定率先使用地理標志,擴大品牌富農影響力,形成品牌規模和精品效應。(牽頭部門:省工商局、各市州政府;配合部門:省農牧廳、省質監局、省知識產權局)
(五)持續推動區域公用品牌建設。
發揮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申報主體和主導作用,打造“交響絲路如意甘肅”、“甘肅扶貧”、“甘肅農墾”、“甘肅供銷”等區域公用品牌。各地要緊扣“牛、羊、果、蔬、藥、薯、玉米制種”等特色優勢產業和油料、小雜糧、百合、花椒、橄欖油、食用菌、葡萄酒、藜麥等區域性優勢產業,培育至少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區域公用品牌。通過遴選省內優勢企業產品和農業扶貧產業產品,采取統一品牌形象、統一宣傳參展、統一許可授權、統一質量標準、統一建立追溯機制、統一包裝標識銷售等方式,讓品牌惠及企業、農戶,形成政府宣傳推動、企業農戶受益的發展格局。(牽頭部門:省農牧廳、各市州政府;配合部門: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知識產權局、省扶貧辦)
(六)健全完善農產品流通營銷體系。
大力培育現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業態,改善縣、鄉、村流通環境。加強“龍頭帶基地、企業連農戶、產供銷一體化”渠道建設,暢通農企對接、農超對接,積極推動地理標志產品和品牌農產品進超市、上柜臺,以優質特色產品搶占省內外主流市場份額。根據國內區域性消費特點和市場需求差異,組織開展精準扶貧特色產品專項推介會,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注重營銷組合,產銷對接,組織引導龍頭企業和各類營銷組織用活用好現有渠道資源,深度挖掘貧困地區目標市場,加大扶貧農產品營銷,銜接各對口幫扶我省的城市設立異地直銷點,逐步形成在省外長期穩定、配送靈活的銷售體系。積極推進農產品專業市場建設,發展農產品網上交易、連鎖分銷,引導和推動貧困地區優質品牌農產品和公益性集體商標產品通過直銷方式進超市、進企業、進社區、進院校、進景區、進機場、進鐵路站點、進賓館、進飯店銷售,促進貧困人口脫貧增收,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的營銷體系。(牽頭部門:省商務廳、各市州政府;配合部門:省農牧廳、省工商局、省扶貧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全省各級政府要加強統籌謀劃,科學制定規劃,明確目標責任,強化工作舉措,建立推進機制,將“一縣一地標”、公益性集體商標和區域公用品牌產業扶貧工作融入地方經濟發展大局,確保工作落地見效。
(二)明確責任分工。
全省各級政府要加大中國地理標志商標、公益性集體商標的申報注冊力度,以及“甘肅省名牌產品”、“三品一標”培育和申報認定;相關部門要加強協同配合和信息資源共享,按照職能做好地理標志品牌的培育指導和保護工作。商務部門負責協調促進扶貧產品市場銷售工作,扶貧部門負責提供脫貧攻堅相關政策文件和建檔立卡數據。
(三)加大政策支持。
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落實扶持政策,支持品牌建設,依托現有平臺,對公益性集體商標、地理標志品牌和區域公用品牌的注冊、認證,提供信息咨詢以及品牌推介等服務。依據現有政策,對擁有自主品牌的貧困地區龍頭企業,從企業融資、用地、稅收、科研、市場營銷等方面給予支持,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四)強化品牌宣傳。
要通過甘肅日報、甘肅廣播電視臺和每日甘肅網、中國·甘肅網站等媒體,采取專欄節目、新聞發布、電視直播、專題報道、網上展示等形式,全方位、多層次、持續性地集中宣傳推介我省地理標志品牌產品和區域公用品牌,講好甘肅品牌故事,塑造良好品牌形象,提高甘肅品牌和區域公用品牌在國內外市場的認知度和影響力。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