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德霖(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
2009年中,香港推出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業務,至今剛好5周年。雖然此前已有2004年開展的個人帳戶和信用卡人民幣業務,但始于2009年、以企業為對象的貿易結算等其他業務,無疑是香港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的重要里程碑。
過去5年,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發展迅速,穩占全球鰲頭。以下幾組數字是最好的佐證:
1.截至今年6月底包括存款證在內的人民幣存款余額:1.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較2010年6月增加約11倍
2.今年上半年經香港銀行處理的人民幣貿易結算交易:2.9萬億元,同期內地以人民幣結算的對外貿易總額為3.3萬億元
3.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債券發行量:1,300億元
4.截至今年6月底未償還人民幣債券余額:3,800億元
5.香港人民幣實時支付系統目前每日平均交易量:7,000億元
與此同時,人民幣外匯和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穩步發展,人民幣在全球最常用支付貨幣榜的排名由第20位躍升至第7位,各地金融中心競相開拓離岸人民幣業務。強敵環伺,香港如何突圍而出?
一.PIPs
我認為關鍵在于“PIPs”——Policy Headroom政策空間、Infrastructure市場基建、People/Products(人才/產品)。人才和產品
我一直強調,國際金融中心致勝之道就是“人、品”——人才和產品,這是“軟實力”的核心。一流的國際金融中心必須能夠匯聚人才去設計、開發、銷售各種切合消費者需要的金融產品。人才培養、產品開發方面,業界包括金融機構、從業員,以至行業組織如財資市場公會都可以、也應該當主角。決策和監管機構的本位是確保金融穩定和保障金融服務消費者,但在評估市場需求和開發金融產品方面,卻不宜越俎代庖。政策空間
市場力量固然重要,但離岸人民幣業務發展的步伐很大程度仍取決于政策空間。假若內地當局在2009年沒有走出推動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和其他活動的一步,便不會有現時大家見到的離岸人民幣市場。近年來,人民幣資本帳的開放一直在循序漸進地穩步推進。回顧過去5年,內地陸續推出多項政策,為擴大人民幣跨境流動的深度和廣度創造政策空間,得使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迅猛發展。當中有四大里程碑:
1.2009年推出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
2.2011年起放寬以人民幣支付境內外雙向直接投資。
3.2011年開通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計劃的安排,讓離岸人民幣資金可投資于在岸債券和股票市場。
4.2014年4月公布滬港股票交易機制,即“滬港通”,容許香港和海外投資者通過香港交易所買賣上海A股,并讓內地投資者通過上海交易所買賣香港股票。
滬港通是內地資本帳開放進程中歷史性的一大步,有利于促進人民幣在岸與離岸市場之間的互通,也必將有利于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晉升至更高的臺階。金管局將一如既往,致力與中國人民銀行和其他內地有關當局緊密合作,持續開拓更大的政策空間,鞏固提升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的地位。市場基建
離岸人民幣市場基建有四大支柱:一是安全和高效的結算交收系統;二是穩健且有利市場發展的監管制度;三是設立金融市場基準,例如人民幣香港銀行同業拆息定價;四是充裕的流動性。以下集中討論香港人民幣市場的流動性問題。
通俗點說,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就是“錢生錢”,流動性越高的市場,就越能吸引更多資金流入。如市場流動性緊絀,金融中心的發展就難免舉步維艱,事倍功半。特別是在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的起步階段,“活水”尤為重要。因此,金管局一直主動推出增加本港離岸人民幣市場流動性的措施。我們在2012年6月推出T+2交收期的一星期回購安排,繼而在2013年1月和7月逐步將交收期縮短至T+1、T+0,以便銀行更方便和有效地管理人民幣流動性。
市場翹首以待的滬港通啟動在即,我們預期對人民幣流動資金的需求將更為殷切。金管局會積極配合,并會推出兩項加強人民幣流動性的新舉措:
1.為進一步支持銀行之間人民幣支付的有效和暢順運作,在中銀香港作為人民幣清算行為參加行所提供的日間資金安排以外,金管局會設立日間回購交易機制(intraday Repo facility),額外向香港銀行提供最多達100億元人民幣的日間資金。金管局會按照銀行借用日間資金的實際時間收取費用。
2.金管局將委任數家活躍于離岸人民幣市場的銀行為“一級流動性提供行”(Primary Liquidity Providers)。獲委任的銀行須以香港作為環球離岸人民幣業務的平臺,承諾強化其人民幣市場莊家的功能,推動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金管局則會與每家提供行簽訂雙邊回購協議,提供日間和隔夜的流動資金額度,以協助它們在離岸人民幣市場進行莊家及其他相關活動時可以更好管理流動性。金管局會在短期公布提供行名單和相關細節。
二.結語
在“一國兩制”的原則下,香港與內地在貿易、投資、金融領域有不可取代的聯系和優勢。我講過,未來金融中心的競爭勝敗會取決于“軟實力”的較量。人民幣國際化剛剛起步,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海闊天空,香港具備了明顯的先行和先天優勢。隨著內地資本帳管制逐步放寬甚至撤銷,人民幣國際化越趨成熟,可以預期將有更大的政策空間支撐多個離岸人民幣市場共存共榮。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香港在集中精力深化自身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同時,還可攜手其他金融中心,共同推動離岸人民幣業務乘風破浪,揚帆出海,做大“蛋糕”(市場),達致雙贏。(完)
文章來源:香港金融管理局網站
2009年中,香港推出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業務,至今剛好5周年。雖然此前已有2004年開展的個人帳戶和信用卡人民幣業務,但始于2009年、以企業為對象的貿易結算等其他業務,無疑是香港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的重要里程碑。
過去5年,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發展迅速,穩占全球鰲頭。以下幾組數字是最好的佐證:
1.截至今年6月底包括存款證在內的人民幣存款余額:1.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較2010年6月增加約11倍
2.今年上半年經香港銀行處理的人民幣貿易結算交易:2.9萬億元,同期內地以人民幣結算的對外貿易總額為3.3萬億元
3.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債券發行量:1,300億元
4.截至今年6月底未償還人民幣債券余額:3,800億元
5.香港人民幣實時支付系統目前每日平均交易量:7,000億元
與此同時,人民幣外匯和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穩步發展,人民幣在全球最常用支付貨幣榜的排名由第20位躍升至第7位,各地金融中心競相開拓離岸人民幣業務。強敵環伺,香港如何突圍而出?
一.PIPs
我認為關鍵在于“PIPs”——Policy Headroom政策空間、Infrastructure市場基建、People/Products(人才/產品)。人才和產品
我一直強調,國際金融中心致勝之道就是“人、品”——人才和產品,這是“軟實力”的核心。一流的國際金融中心必須能夠匯聚人才去設計、開發、銷售各種切合消費者需要的金融產品。人才培養、產品開發方面,業界包括金融機構、從業員,以至行業組織如財資市場公會都可以、也應該當主角。決策和監管機構的本位是確保金融穩定和保障金融服務消費者,但在評估市場需求和開發金融產品方面,卻不宜越俎代庖。政策空間
市場力量固然重要,但離岸人民幣業務發展的步伐很大程度仍取決于政策空間。假若內地當局在2009年沒有走出推動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和其他活動的一步,便不會有現時大家見到的離岸人民幣市場。近年來,人民幣資本帳的開放一直在循序漸進地穩步推進。回顧過去5年,內地陸續推出多項政策,為擴大人民幣跨境流動的深度和廣度創造政策空間,得使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迅猛發展。當中有四大里程碑:
1.2009年推出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
2.2011年起放寬以人民幣支付境內外雙向直接投資。
3.2011年開通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計劃的安排,讓離岸人民幣資金可投資于在岸債券和股票市場。
4.2014年4月公布滬港股票交易機制,即“滬港通”,容許香港和海外投資者通過香港交易所買賣上海A股,并讓內地投資者通過上海交易所買賣香港股票。
滬港通是內地資本帳開放進程中歷史性的一大步,有利于促進人民幣在岸與離岸市場之間的互通,也必將有利于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晉升至更高的臺階。金管局將一如既往,致力與中國人民銀行和其他內地有關當局緊密合作,持續開拓更大的政策空間,鞏固提升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的地位。市場基建
離岸人民幣市場基建有四大支柱:一是安全和高效的結算交收系統;二是穩健且有利市場發展的監管制度;三是設立金融市場基準,例如人民幣香港銀行同業拆息定價;四是充裕的流動性。以下集中討論香港人民幣市場的流動性問題。
通俗點說,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就是“錢生錢”,流動性越高的市場,就越能吸引更多資金流入。如市場流動性緊絀,金融中心的發展就難免舉步維艱,事倍功半。特別是在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的起步階段,“活水”尤為重要。因此,金管局一直主動推出增加本港離岸人民幣市場流動性的措施。我們在2012年6月推出T+2交收期的一星期回購安排,繼而在2013年1月和7月逐步將交收期縮短至T+1、T+0,以便銀行更方便和有效地管理人民幣流動性。
市場翹首以待的滬港通啟動在即,我們預期對人民幣流動資金的需求將更為殷切。金管局會積極配合,并會推出兩項加強人民幣流動性的新舉措:
1.為進一步支持銀行之間人民幣支付的有效和暢順運作,在中銀香港作為人民幣清算行為參加行所提供的日間資金安排以外,金管局會設立日間回購交易機制(intraday Repo facility),額外向香港銀行提供最多達100億元人民幣的日間資金。金管局會按照銀行借用日間資金的實際時間收取費用。
2.金管局將委任數家活躍于離岸人民幣市場的銀行為“一級流動性提供行”(Primary Liquidity Providers)。獲委任的銀行須以香港作為環球離岸人民幣業務的平臺,承諾強化其人民幣市場莊家的功能,推動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金管局則會與每家提供行簽訂雙邊回購協議,提供日間和隔夜的流動資金額度,以協助它們在離岸人民幣市場進行莊家及其他相關活動時可以更好管理流動性。金管局會在短期公布提供行名單和相關細節。
二.結語
在“一國兩制”的原則下,香港與內地在貿易、投資、金融領域有不可取代的聯系和優勢。我講過,未來金融中心的競爭勝敗會取決于“軟實力”的較量。人民幣國際化剛剛起步,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海闊天空,香港具備了明顯的先行和先天優勢。隨著內地資本帳管制逐步放寬甚至撤銷,人民幣國際化越趨成熟,可以預期將有更大的政策空間支撐多個離岸人民幣市場共存共榮。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香港在集中精力深化自身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同時,還可攜手其他金融中心,共同推動離岸人民幣業務乘風破浪,揚帆出海,做大“蛋糕”(市場),達致雙贏。(完)
文章來源:香港金融管理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