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和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是在岸市場未完全開放背景下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一種務實而明智的選擇,是在保持資本跨境流動基本穩定、積極推進國內金融體系改革的情況下,穩步推行資本賬戶開放的戰略步驟。
以亞洲地區為代表的離岸市場一方面連接境內在岸市場,一方面接軌國際市場,成為二者之間的橋梁,既能為境內在岸機構提供試水國際市場的機會,又可為境內在岸市場的全面開放發揮緩沖的作用。
人民幣在岸市場是離岸市場的堅實支撐
1、2009年7月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業務
為人民幣離岸市場輸送了一定數量的人民幣,促成了人民幣離岸業務的蓬勃發展。人民幣在境外達到一定的流通規模,客觀上就會要求有一個離岸市場來辦理相關業務。香港、倫敦和新加坡等都已形成了一定規模的人民幣離岸市場。
2、在岸市場是離岸市場價值的根源,購買力是重要指標
正如美元的價值基礎在于其在美國具有購買力,人民幣的價值基礎也在于其在中國境內具有購買力。隨著離岸市場的發展,離岸貨幣會通過一定的途徑回流到在岸市場。而當前離岸人民幣在投資渠道和第三方使用上都比較有限,加之境內利率和投資機會仍有吸引力,因此離岸人民幣的持有者迫切希望政策當局能夠建立更多的回流渠道。
2012年,國務院批準深圳前海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的創新試驗區,開辟了人民幣跨境回流的新渠道,對香港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2013年9 月國務院公布了關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總體方案,把“加快探索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服務業全面開放”作為自貿區的總體目標之一。12月人民銀行《關于金融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意見》提出了創新有利于風險管理的賬戶體系,從探索投融資匯兌便利、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深化外匯管理改革四個方面推進自貿區金融開放創新的先行先試。如果這些措施能夠得到有效的實施,自貿區將會成為溝通離岸市場與在岸市場的橋梁,促進人民幣資金在兩個市場之間有序流動和動態循環,從而大大促進香港等人民幣離岸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推進。
離岸市場的存在與發展為部分機構和企業率先從事人民幣跨境業務提供境外對接點
離岸市場的存在和發展不僅為資本與金融項目提供了一個逐漸開放的平臺,也使在岸市場的部分機構和企業可以率先進入國際化的人民幣市場,積累面對全球交易對手和匯率自由浮動的經驗。隨著人民幣離岸市場,特別是香港離岸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在岸市場與離岸市場的對接也在不斷加速。繼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啟動之后,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ODI)和外國直接投資(FDI)都已啟動。
2011年12月,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的正式開閘也進一步加大了證券投資的開放步伐。2012年前海實驗區打開了跨境人民幣貨款的閘門。
2013年上海自貿區的建立則可能會形成溝通離岸市場與在岸市場的橋梁。可以預見,人民幣離岸市場與在岸市場之間的互通要遠遠快于在岸市場的整體開放,越來越多的境內機構和企業可以通過人民幣離岸市場試水人民幣跨境業務,為應對資本與金融賬戶完全開放乃至人民幣國際化做好準備。
離岸市場可以為在岸市場資本賬戶的逐漸開放提供緩沖帶
在岸市場的驟然開放,無疑會對整個國內金融體系形成較大的沖擊。對于尚未完全理順國內金融體系的中國來說,在岸市場的全面開放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在一國貨幣離岸市場的發展過程中,該貨幣的自由兌換不需要馬上放開,可以有序地逐漸放開管制,并與在岸市場的金融體系改革協同推進。因此,對于有志于本幣國際化的新興市場國家來說,離岸市場可以在控制資本賬戶開放節奏的同時提高本幣的國際認同度和接受程度,它對資本賬戶尚未完全開放的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有益的緩沖。以香港為例,由于香港離岸巿場規模很小,并且與在岸市場存有分隔,所以香港離岸市場的貨幣回流在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內對在岸市場影響不大,其匯率也不會對在岸巿場的價格有太大的影響,不需要擔心它會影響在岸巿場的價格和內地的宏觀調控,可以在發揮其隔離風險的緩沖作用的同時,充分挖掘它作為國家金融發展戰略中的橋頭堡作用,從而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此外,人民幣離岸市場對于中國的金融體系改革,特別是對于利率市場化和更加靈活的匯率形成機制也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由于離岸市場大多不存在對人民幣的管制,因而在離岸市場上形成的人民幣利率和匯率基本上反映了市場的真實供求。這對在岸市場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和匯率形成機制調整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文章來源:離岸公司注冊
以亞洲地區為代表的離岸市場一方面連接境內在岸市場,一方面接軌國際市場,成為二者之間的橋梁,既能為境內在岸機構提供試水國際市場的機會,又可為境內在岸市場的全面開放發揮緩沖的作用。
人民幣在岸市場是離岸市場的堅實支撐
1、2009年7月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業務
為人民幣離岸市場輸送了一定數量的人民幣,促成了人民幣離岸業務的蓬勃發展。人民幣在境外達到一定的流通規模,客觀上就會要求有一個離岸市場來辦理相關業務。香港、倫敦和新加坡等都已形成了一定規模的人民幣離岸市場。
2、在岸市場是離岸市場價值的根源,購買力是重要指標
正如美元的價值基礎在于其在美國具有購買力,人民幣的價值基礎也在于其在中國境內具有購買力。隨著離岸市場的發展,離岸貨幣會通過一定的途徑回流到在岸市場。而當前離岸人民幣在投資渠道和第三方使用上都比較有限,加之境內利率和投資機會仍有吸引力,因此離岸人民幣的持有者迫切希望政策當局能夠建立更多的回流渠道。
2012年,國務院批準深圳前海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的創新試驗區,開辟了人民幣跨境回流的新渠道,對香港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2013年9 月國務院公布了關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總體方案,把“加快探索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服務業全面開放”作為自貿區的總體目標之一。12月人民銀行《關于金融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意見》提出了創新有利于風險管理的賬戶體系,從探索投融資匯兌便利、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深化外匯管理改革四個方面推進自貿區金融開放創新的先行先試。如果這些措施能夠得到有效的實施,自貿區將會成為溝通離岸市場與在岸市場的橋梁,促進人民幣資金在兩個市場之間有序流動和動態循環,從而大大促進香港等人民幣離岸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推進。
離岸市場的存在與發展為部分機構和企業率先從事人民幣跨境業務提供境外對接點
離岸市場的存在和發展不僅為資本與金融項目提供了一個逐漸開放的平臺,也使在岸市場的部分機構和企業可以率先進入國際化的人民幣市場,積累面對全球交易對手和匯率自由浮動的經驗。隨著人民幣離岸市場,特別是香港離岸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在岸市場與離岸市場的對接也在不斷加速。繼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啟動之后,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ODI)和外國直接投資(FDI)都已啟動。
2011年12月,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的正式開閘也進一步加大了證券投資的開放步伐。2012年前海實驗區打開了跨境人民幣貨款的閘門。
2013年上海自貿區的建立則可能會形成溝通離岸市場與在岸市場的橋梁。可以預見,人民幣離岸市場與在岸市場之間的互通要遠遠快于在岸市場的整體開放,越來越多的境內機構和企業可以通過人民幣離岸市場試水人民幣跨境業務,為應對資本與金融賬戶完全開放乃至人民幣國際化做好準備。
離岸市場可以為在岸市場資本賬戶的逐漸開放提供緩沖帶
在岸市場的驟然開放,無疑會對整個國內金融體系形成較大的沖擊。對于尚未完全理順國內金融體系的中國來說,在岸市場的全面開放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在一國貨幣離岸市場的發展過程中,該貨幣的自由兌換不需要馬上放開,可以有序地逐漸放開管制,并與在岸市場的金融體系改革協同推進。因此,對于有志于本幣國際化的新興市場國家來說,離岸市場可以在控制資本賬戶開放節奏的同時提高本幣的國際認同度和接受程度,它對資本賬戶尚未完全開放的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有益的緩沖。以香港為例,由于香港離岸巿場規模很小,并且與在岸市場存有分隔,所以香港離岸市場的貨幣回流在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內對在岸市場影響不大,其匯率也不會對在岸巿場的價格有太大的影響,不需要擔心它會影響在岸巿場的價格和內地的宏觀調控,可以在發揮其隔離風險的緩沖作用的同時,充分挖掘它作為國家金融發展戰略中的橋頭堡作用,從而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此外,人民幣離岸市場對于中國的金融體系改革,特別是對于利率市場化和更加靈活的匯率形成機制也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由于離岸市場大多不存在對人民幣的管制,因而在離岸市場上形成的人民幣利率和匯率基本上反映了市場的真實供求。這對在岸市場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和匯率形成機制調整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文章來源:離岸公司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