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開通在即,香港居民每日2萬元人民幣的兌換上限被取消,雖然姍姍而來卻也是順理成章。不過,這絕不僅僅會便利個人客戶參與滬港通,更將進一步提升人民幣國際化的層次。
分析人士認為,此舉相當于人民幣在香港實現了自由兌換,短期可能提升對離岸人民幣及相關產品需求,加重離岸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同時倒逼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朝市場化方向更進一步。
“這是一個滬港通的配套,如果兌換還有限制肯定會影響滬港通發展。這是在中國要推滬港通和資本賬戶逐步對外開放情況下的一個必然選擇。對人民幣本身在香港離岸市場已經實現一樣的待遇了。”中銀香港(2388.HK)發展規劃部副總經理鄂志寰稱。
她同時告訴作者,放寬限制本身不是特別大的事情,但起碼在香港市場人民幣的業務相當于實現了“屬地化”,可按國際通行辦法來管理。也就是說,香港市場對人民幣業務的操作范圍就已經跟美元、歐元等國際貨幣一致,不再有特殊額外限制,視同于國際貨幣。
最初設2萬元的換匯限額是有一定考慮,包括熱錢、資金出入等風險因素,但現在離岸市場發展到了相對成熟階段,承受資金大規模進出的能力在上升,香港市場基礎設施建設也有很大提升,流動性防御機制和風險管理體制的改善,都為放開限制提供了一個先決條件,放開后的風險是可控的。
考慮到剛剛結束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北京會議期間,包括指定境外人民幣清算行等人民幣國際化步伐明顯加快,或昭示中國在從貿易大國向資本輸出國家邁進的大背景下,人民幣國際化亦已進入新階段,也就是從貿易領域的快速發展進入更高階段的金融領域的人民幣國際化高速通道中。
“如果說前五年的發展是從貿易領域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未來五年在金融領域的人民幣國際化會有明顯進展,這相對于貿易領域而言是個新階段。”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稱。
他指出,中國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與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外開放戰略以及經濟結構水平是一盤棋,作為貿易大國的同時,中國又要成為資本輸出大國,未來肯定需要人民幣國際化的匹配,因為中國企業的境外業務、經濟往來以及貨幣金融支付都需要人民幣,這樣有助于降低成本,控制風險。
而從人民幣國際化的角度來看,他認為,貨幣能不能真正成為國際貨幣關鍵不是看它在貿易領域的使用,而是在金融領域的使用,只有能夠在金融領域廣泛被使用并占到比較高的比例,才是真正的國際化,因此人民幣國際化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在本周初中國證監會宣布滬港通下周一(17日)啟動后,香港金融管理局周三稱,自17日起取消居民每日2萬元人民幣兌換上限,以便利居民參與滬港通及其他人民幣金融產品交易。
便利滬港通
相較于即將開啟的滬港通,中國多年前已經允許機構投資者通過QFII投資境內A股市場,香港金管局此次取消換匯限額實質上為普通居民通過滬港通北上投資提供便利。
“我們覺得比較重要的是2萬塊上限,尤其是散戶這一塊,買人民幣投資滬港通會容易很多,否則一天兩萬塊、一天兩萬塊,很快就沒有辦法滿足他們一次性參與滬港通的潛在需求。”匯豐銀行駐香港高級亞洲貨幣策略師王菊說。
她還認為,換匯條款的放寬會起到寬松的作用,香港居民可以一次性換匯,海外有需求的前提下,人民幣也自然就會通過貿易結算的渠道流出來。有這個渠道在,人民幣資金在海外市場、在香港的增長會再次提速,這些流動性能夠支撐滬港通的發展。
連平提到,換匯上限取消的確是政策放松,短期可能帶來人民幣需求的快速提升,如果是這樣的話,人民幣在海外的匯率會比較堅挺,因為滬港通亦拓寬了離岸人民幣作為資產貨幣的使用空間。
但從資本流動的角度來看,短期內香港人民幣的總量是相對穩定的,不可能大幅增加,因為離岸人民幣絕大多數是要通過貿易的通道。
中信證券國際證券經紀業務主管尚巍也提到,目前還沒有看到很明顯、很多大量的客戶來開戶,但有接到詢問,詢問的話也是以現有的客戶居多。可能的原因是過去這么多年,如果客戶真的對A股有興趣,可能已經用不同的方式參與了。
投行匯豐最新發布報告稱,香港取消居民兌換人民幣限額,有助本地離岸人民幣資金池進一步擴大和開發出更多人民幣投資產品。
短期施壓人民幣升值
2萬元換匯限額一舉取消,令香港個人客戶搭上滬港通的風車,有了更多資產安排的選擇,也將更利于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繼續發展。從短期看,離岸人民幣的需求料集中上升,進而可能推升離岸人民幣匯率水平。
而考慮到滬港通設定總量控制,其規模無論對中國股市還是對在岸的人民幣長期匯率影響都相對有限;不過考慮到在岸人民幣匯率在貿易順差等推動下最近持續升值,且市場普遍預期滬港通開通后海外市場對國內A股需求更大,因此滬港通的開通可能在短期加重人民幣升值壓力。
“香港是比較成熟的市場,即使放開換匯,規模放松有預期,也不會有太大的壓力,它的市場上有多元化的思維判斷,市場的分歧通常在成熟市場上是比較大的,應也不至于帶來很大的升值壓力的推動。”連平指出。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副研究員肖立晟亦指出,取消限額的影響目前來看應該不會有太大沖擊,總體看,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權還是央行的中間價干預上,通過中間價的預期管理來管制人民幣匯率波動,反向沖擊對在岸的匯率的影響不會太大,而且總量是有控制的。
滬港通試點初期,對人民幣跨境投資額度實行總量管理,并設置每日額度。其中,滬股通總額度為3,000億元人民幣,每日額度為130億元;港股通總額度為2,500億元,每日額度為105億元。
對于取消兌換限額會否觸發大量存款轉移至人民幣,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亦稱,這要視乎居民對人民幣作為資產配置和投資工具的需求,滬港通容許居民購買內地A股,對人民幣兌換需求增加,但預計人民幣存款將會出現溫和增長。
不過,由于取消換匯額度以及滬港通的開通,離岸人民幣市場對在岸匯率的影響力相對增強,央行通過中間價影響匯率波動的能力可能會受到一定的削弱,而這對于人民幣匯率形成的市場化而言則是更進一步。
連平亦強調,香港離岸人民幣池子中的人民幣規模短期內不會大幅增加,不過需要關注的是,中國A股如果持續平穩上升態勢,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確實會面臨資本流入的壓力。
因近兩個月中國對香港、臺灣、韓國和東盟的出口異常增長,引發市場對虛假貿易上升以獲得資本流入的猜測,顯示境外資本流入中國投資中國A股市場的沖動。
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今年下半年便啟動一輪震蕩升值,截止目前已升值近2%。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公布,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9月環比上升2.54%至119.75,已連續第四個月回升,增速較前月的1.62%明顯加快;名義有效匯率則繼續創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