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國際結算使用率下降 人民幣承壓 推進雙邊結算、做大非美貨幣市場或成出路

   2017-06-14 中國貿易金融網464
核心提示:躋身為國際儲備貨幣的第一年,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表現備受關注。近日,根據央行的數據顯示,中國以人民幣結算的對外貿易(比例)
     躋身為“國際儲備貨幣”的第一年,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表現備受關注。 
    近日,根據央行的數據顯示,中國以人民幣結算的對外貿易(比例)從2010年的0%激增到2015年的26%,但之后卻下降到16%。同時,今年前九個月跨境人民幣支付同比下降16%,這也就意味著人民幣在貿易和跨境投資方面的使用實際率均有所下降。
 
    對此,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經濟學教授肖鷂飛認為,實際上,造成人民幣結算使用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人民幣較長時間以來的貶值。
 
    “由于人民幣貶值,出口商往往不愿意接受貶值的貨幣,從而影響了出口和對外投資。”肖鷂飛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
 
    與此同時,在昆侖銀行戰略與發展部經理助理李建軍看來,此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較快,出現波動也是在“情理之中”,此次降幅并不會影響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中的重要位置。
 
    但李建軍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卻表示:“美聯儲加息,使人民幣受到貶值壓力。同時,人民幣作為新興國際貨幣,出現貶值,會使其在國際市場的接受度和認可度有所下降。”
 
    業內人士看來,接下來美元進入加息通道,人民幣還將繼續承受貶值壓力,經濟基本面短期也難言回暖,明年人民幣的國際結算量或許依然很難回升。
 
    肖鷂飛指出:“接下來人民幣在國際結算中的使用量持續走弱將是大概率事件,但波動并不會太大,應該會維持在與日元、英鎊相當的位置上。”
 
    面對人民幣在貿易和跨境投資方面的使用實際率有所下降的局面,央行會否“出手相救”成為焦點。
 
    《經濟參考報》援引康奈爾大學中國金融專家埃斯瓦爾·普拉薩德的觀點就表示:“央行試圖管理人民幣匯率,同時允許更自由的跨境資本流動的做法顯然已達到極限。”
 
    而在李建軍看來,維持匯率水平和發展態勢的穩定是央行調節市場目標之一,在堅持市場調節為主導的前提下,如果人民幣波動觸及了風險邊界,那么央行進行臨時性調節是有必要的。
 
    “因此,下一步要強調人民幣規劃,繼續堅持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提升人民幣國際話語權,匯率才不會陷入被動貶值的局面。”李建軍說。
 
    肖鷂飛指出,推進人民幣雙邊結算將更好地化解風險,進口與出口的結算可以對沖掉貨幣貶值的風險。“目前很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都采用了人民幣雙邊結算方式,但由于交易量太小,還很難體現出其影響。”
 
    同時,李建軍認為,“人民幣未來還將是國際主要貨幣,因此還需要在貿易中,特別是在與‘一帶一路’戰略沿線國家以及相關貿易國家的投資、交易的中,鼓勵企業更多地使用人民幣,不斷提升人民幣的重要性。”
 
    “還要繼續豐富外匯交易品種”,李建軍指出,人民幣當前是“盯住”一籃子貨幣,但由于一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交易規模太大,從而使得其他交易影響很小,所以接下來在微觀上還要豐富外匯品種,做強做大非美貨幣市場。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商務指南
推薦圖文
推薦商務指南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