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輪多邊貿易談判于1947年4月-10月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第一輪談判初始目標是建立國際貿易組織。但由于成立國際貿
易組織的設想中途夭折,而參加大會的各國代表仍希望就相互減讓關稅問題進行談判,并積極落實。因此,下調關稅的承諾成為
第一輪談判的主要成果。在7個月里,有23個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創始締約方(包括中國)參加談判,就123項雙邊關稅減讓達成
協議,涉及45000種商品,平均下調關稅35%。同時制定了包含關稅減讓和關稅約束兩份減讓表,并繪制成總表。在雙邊基礎上
達成的關稅減讓,無條件地自動地適用于全體參加方。 這輪談判第一次依照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規則,在眾多商品項目上,達成
了較大幅度的關稅減讓協議,為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貿易的恢復和發展開辟了道路,成為大規模多邊關稅談判的成功范例。這
次談判雖然在關稅與貿易總協定草簽和生效之前舉行,但人們仍習慣將其作為關稅與貿易總協定主持的第一輪多邊貿易談判。
易組織的設想中途夭折,而參加大會的各國代表仍希望就相互減讓關稅問題進行談判,并積極落實。因此,下調關稅的承諾成為
第一輪談判的主要成果。在7個月里,有23個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創始締約方(包括中國)參加談判,就123項雙邊關稅減讓達成
協議,涉及45000種商品,平均下調關稅35%。同時制定了包含關稅減讓和關稅約束兩份減讓表,并繪制成總表。在雙邊基礎上
達成的關稅減讓,無條件地自動地適用于全體參加方。 這輪談判第一次依照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規則,在眾多商品項目上,達成
了較大幅度的關稅減讓協議,為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貿易的恢復和發展開辟了道路,成為大規模多邊關稅談判的成功范例。這
次談判雖然在關稅與貿易總協定草簽和生效之前舉行,但人們仍習慣將其作為關稅與貿易總協定主持的第一輪多邊貿易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