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年,中國一直面臨著反傾銷的嚴峻考驗。一方面,國內反傾銷立法不完善、企業面對外國反傾銷無所適從,法律意識淡薄、反傾銷人才奇缺;另一方面,外國對中國進行了大規模的歧視性反傾銷調查。內憂外患,推動了中國的反傾銷法的發展和完善,但是,由于理論上的準備不足,相關立法經驗奇缺,盡管每個階段的反傾銷立法都有所進步,但我國的反傾銷法還是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我國反傾銷法的立法背景
(一)經濟背景
1.保護國內相關產業的要求
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前,是計劃經濟國家,商品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的比重很低,基本上與國外沒有什么經濟流通,自然也不會有國外產品在國內傾銷。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開展,中國引入了“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同時也打開了國門,這對于中國已經陷入一潭死水的經濟而言,無疑相當于引入了一泓清泉,中國進入快速發展的時期。但是,中國在法律制度上以及心理準備嚴重不足,導致許多國外的大企業在進軍中國市場之后通過低價傾銷,幾乎壟斷相關行業,對中國的民族工業打擊極大。比如日本的富士膠卷,在上個世紀80年代曾經占據了中國70%的膠片市場份額,富士“綠”也似乎成了膠卷業的標志色,即便是剩下的不到3成的市場份額還有美國的柯達,德國的愛克發與中國的樂凱競爭,隨著柯達也開始大舉加入低價競爭的行列,樂凱膠卷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縮小。如果不是富士膠卷自身決策失誤,僅僅依靠中國當時的法律制度,樂凱等中國感光器材企業根本就無法生存,就更別提發展了。
在其他行業,這種情況也是屢見不鮮,以新聞紙行業為例,由于加拿大、美國以及韓國企業的傾銷,導致我國的新聞紙行業產量急劇萎縮,減幅達到20%;銷售量和銷售收入下降26%;價格下降9.1%,新聞紙行業全面虧損,失業率劇增。如果不采取相應措施中國的新聞紙行業毫無前途可言。
2.建立健全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
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對于優化配置資源,活躍經濟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市場也有失靈的時候。市場的失靈包括競爭失靈,傾銷行為是導致市場失靈的原因之一。中國要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建立健全市場調控機制。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已經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了,要建立和健全市場經濟體制就必須建立起完善的調節市場主體競爭關系的法律體系,這個體系應該包括《反傾銷法》、《反壟斷法》或者《反不正當競爭法》等。
(二)法律背景
我國的反傾銷立法活動是有比較復雜的法律背景的。
1.國際法規定的權利和義務
為了實現世界貿易的自由化,減少貿易壁壘,GATT和WTO將傾銷和反傾銷納入國際法制軌道,對傾銷及反傾銷作了比較詳實的規定。盡管中國反傾銷法出臺正處于中國為加入WTO做各種準備之時,但是這并不影響中國為加入WTO努力作出的承諾的同時仍然可以享受各種權利;而且中國制定和實施反傾銷法也是為了維護世界貿易的秩序而履行自己的義務。因而,制定反傾銷法使中國政府應該享有的國際法權利,同時也是其應盡的國際法義務。
2.對抗國外對我國的歧視性反傾銷
在改革開放的前二十年里,中國不但是受反傾銷危害最大的國家,同時也是受歧視性反傾銷危害最大的國家。這是因為中國處于有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時期,再加上國家的一些政策常常被國外的“有心人”有意曲解,中國的出口產品經常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被進口國打上傾銷的烙印。而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沒有反傾銷立法,無法對抗其歧視性反傾銷。
根據WTO《反傾銷協議》第9條第2款的規定,當出現歧視性反傾銷措施的時候,出口國是可以采取相應的報復措施的。當時中國既沒有加入WTO,也沒有相應的國內立法,采取報復措施于法無據。為了對抗國外的歧視性反傾銷,中國也必須啟動反傾銷的立法活動。
一、我國反傾銷法的立法背景
(一)經濟背景
1.保護國內相關產業的要求
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前,是計劃經濟國家,商品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的比重很低,基本上與國外沒有什么經濟流通,自然也不會有國外產品在國內傾銷。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開展,中國引入了“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同時也打開了國門,這對于中國已經陷入一潭死水的經濟而言,無疑相當于引入了一泓清泉,中國進入快速發展的時期。但是,中國在法律制度上以及心理準備嚴重不足,導致許多國外的大企業在進軍中國市場之后通過低價傾銷,幾乎壟斷相關行業,對中國的民族工業打擊極大。比如日本的富士膠卷,在上個世紀80年代曾經占據了中國70%的膠片市場份額,富士“綠”也似乎成了膠卷業的標志色,即便是剩下的不到3成的市場份額還有美國的柯達,德國的愛克發與中國的樂凱競爭,隨著柯達也開始大舉加入低價競爭的行列,樂凱膠卷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縮小。如果不是富士膠卷自身決策失誤,僅僅依靠中國當時的法律制度,樂凱等中國感光器材企業根本就無法生存,就更別提發展了。
在其他行業,這種情況也是屢見不鮮,以新聞紙行業為例,由于加拿大、美國以及韓國企業的傾銷,導致我國的新聞紙行業產量急劇萎縮,減幅達到20%;銷售量和銷售收入下降26%;價格下降9.1%,新聞紙行業全面虧損,失業率劇增。如果不采取相應措施中國的新聞紙行業毫無前途可言。
2.建立健全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
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對于優化配置資源,活躍經濟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市場也有失靈的時候。市場的失靈包括競爭失靈,傾銷行為是導致市場失靈的原因之一。中國要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建立健全市場調控機制。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已經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了,要建立和健全市場經濟體制就必須建立起完善的調節市場主體競爭關系的法律體系,這個體系應該包括《反傾銷法》、《反壟斷法》或者《反不正當競爭法》等。
(二)法律背景
我國的反傾銷立法活動是有比較復雜的法律背景的。
1.國際法規定的權利和義務
為了實現世界貿易的自由化,減少貿易壁壘,GATT和WTO將傾銷和反傾銷納入國際法制軌道,對傾銷及反傾銷作了比較詳實的規定。盡管中國反傾銷法出臺正處于中國為加入WTO做各種準備之時,但是這并不影響中國為加入WTO努力作出的承諾的同時仍然可以享受各種權利;而且中國制定和實施反傾銷法也是為了維護世界貿易的秩序而履行自己的義務。因而,制定反傾銷法使中國政府應該享有的國際法權利,同時也是其應盡的國際法義務。
2.對抗國外對我國的歧視性反傾銷
在改革開放的前二十年里,中國不但是受反傾銷危害最大的國家,同時也是受歧視性反傾銷危害最大的國家。這是因為中國處于有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時期,再加上國家的一些政策常常被國外的“有心人”有意曲解,中國的出口產品經常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被進口國打上傾銷的烙印。而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沒有反傾銷立法,無法對抗其歧視性反傾銷。
根據WTO《反傾銷協議》第9條第2款的規定,當出現歧視性反傾銷措施的時候,出口國是可以采取相應的報復措施的。當時中國既沒有加入WTO,也沒有相應的國內立法,采取報復措施于法無據。為了對抗國外的歧視性反傾銷,中國也必須啟動反傾銷的立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