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冠疫情加速2020食品兩大趨勢:健康 環保
在19年年底各大市場調研機構的趨勢預測中,可以看到健康,可持續/環保作為關鍵詞頻繁出現。

而經過今年年初新冠疫情的深刻教訓,這兩個趨勢預計在中國市場會有更加明顯的體現,環保理念的產品會在民眾心中好感度增加,而能提高免疫力的功能性健康產品更會有突破性的發展。
新型冠狀病毒由人類食用野生蝙蝠引起,人與自然如何和諧共處引起了公眾的深思,因此產品帶有環境友好元素,比如原料種植方式生態有機,碳排放更少的植物基產品,會有利于提升好感度。
本次疫情高發人群是40歲以上,免疫力相對差的人群,在沒有找到特效藥的時候,免疫力較強的人群可以憑自身自愈。加上國家早已提出了大健康民生戰略。因此,企業產品圍繞“健康”主題,比如0添加、0糖、低糖、低脂、VC、益生菌、乳酸菌、短保、新鮮、素食等預計會迎來一波增長。
凱度消費指數復盤非典當年的快消品消費數據,非典期間的4和5月銷量比較低迷,而在疫情結束后的當月開始的連續3個月(7,8,9月)迎來了一波高峰。為了更好地迎接高峰,企業應從此時開始布局。
益生菌,乳酸菌產品生產研發門檻較高,與之相比,零添加,低糖,植物基的產品通過調整配方和原料可以較容易達到。
植物基產品本身市場增長勢頭良好,而且同時符合疫情加速發展的健康和環保兩大趨勢,它會成為2020年的食品黑馬嗎?
二、植物基市場增長快 優質原料進口占比大
植物基食品是指以植物原料為基礎的食品,該家族包括植物基牛奶、植物基酸奶、植物基芝士、植物基奶油、植物基肉類等等。
植物基產品的最早出現是作為牛乳的替代品,主要為解決食用牛乳類產品的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蛋白過敏,后來素食主義者也成為目標人群。如今,關注可持續發展、環保事業和追求健康的消費者都開始關注和嘗試植物基產品,大大擴大了植物基產品的消費人群。
根據消費者研究公司英敏特Mintel的數據,2012年至2018年間,美國提到“植物基”食品和飲料的新產品數量增長了268%,當前植物基非乳制品飲料的年銷售額約為20億美元,到2020年這一數據有望攀升至30億美元。

圖片來源plant based foods association 官網
總的來說,植物基產品木本堅果,谷物,種子類等類別,四大元老原料分別是:椰子、大豆、扁桃仁、燕麥。以下是幾大元老原料的特點,產地和常見產品用途,可以看到植物基產品原料的最優產地或主要產地多為國外。

三、植物基產品對原料品質有一定要求
消費人群拓展的同時,消費者對植物基食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樣性:功能性需求,口味的要求,都對植物基食品的研發提出了不小的挑戰。參考全球各大網紅植物基產品,發現它們有幾大共同點。
1.配方力求簡短,營養力求豐富
不少出于健康等原因選擇植物基產品的消費者都比較崇尚自然,對過多的人工添加劑有天然的反感,這對研發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何在改善產品質感,豐富口味、提高產品穩定性的同時,盡可能保證配方的簡短。
同時,市場調查也表明,產品上顯示營養物質的含量也有利于提升購買者的好感度。

圖片來源于oatly官網
所以除了工藝和技術的提升,本身風味濃郁,營養豐富的優質原料也是有力的幫助之一。
2.原料優質很關鍵
雖然當前市場消費者對植物基產品的需求持續增長,但產品風味一直是打動消費者味蕾的最主要因素,消費者更青睞那些能夠保持原汁原味且不影響質地的植物基產品。
所以無論是對于風味的追求,還是消費者出于健康的選擇,優質的原料都是產品質量的基礎。以農夫山泉植物酸奶為例,會在宣傳上特地標注原材料的來自全球精選出來的優質產地,以符合其中高端市場的定位。

圖片來源于農夫山泉官網
從事植物基產品多年的業內人士表示,很多人以為植物的原料比動物便宜,其實除了大豆,其他植物基原料并沒有那么便宜。尤其大部分原料的最佳產地皆在國外,所以對植物基產品廠商來說,優化原材料采購的供應鏈十分重要。原料需要優質且安全。特別是對于原料成本比重極大的堅果干果行業來說,把控原料成本和質量,優化供應鏈管理尤為重要。
專注進口烘焙原材的好源頭供應鏈的CEO徐穗宏表示,以堅果行業為例,目前行業集中度較低,對于中小企業還是有不小生長空間的。然而貨源緊缺,單靠自身力量拿不到優勢價格將成為中小型食品廠的一道坎,要改變這個困境,還需要引入新模式。
在互聯網時代,企業應該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提高效率,創造更高的價值。以好源頭平臺為例,好源頭前身從事進口食品外貿20年,目前通過轉型平臺,利用互聯網的優勢,不僅能讓買家直接對話上游生產商,獲得一手價,還通過集結的力量,發動團購,爭取最優惠的價格,很高興能幫助到這么多中小企業的降低成本,優化供應鏈。
在19年年底各大市場調研機構的趨勢預測中,可以看到健康,可持續/環保作為關鍵詞頻繁出現。

而經過今年年初新冠疫情的深刻教訓,這兩個趨勢預計在中國市場會有更加明顯的體現,環保理念的產品會在民眾心中好感度增加,而能提高免疫力的功能性健康產品更會有突破性的發展。
新型冠狀病毒由人類食用野生蝙蝠引起,人與自然如何和諧共處引起了公眾的深思,因此產品帶有環境友好元素,比如原料種植方式生態有機,碳排放更少的植物基產品,會有利于提升好感度。
本次疫情高發人群是40歲以上,免疫力相對差的人群,在沒有找到特效藥的時候,免疫力較強的人群可以憑自身自愈。加上國家早已提出了大健康民生戰略。因此,企業產品圍繞“健康”主題,比如0添加、0糖、低糖、低脂、VC、益生菌、乳酸菌、短保、新鮮、素食等預計會迎來一波增長。
凱度消費指數復盤非典當年的快消品消費數據,非典期間的4和5月銷量比較低迷,而在疫情結束后的當月開始的連續3個月(7,8,9月)迎來了一波高峰。為了更好地迎接高峰,企業應從此時開始布局。
益生菌,乳酸菌產品生產研發門檻較高,與之相比,零添加,低糖,植物基的產品通過調整配方和原料可以較容易達到。
植物基產品本身市場增長勢頭良好,而且同時符合疫情加速發展的健康和環保兩大趨勢,它會成為2020年的食品黑馬嗎?
二、植物基市場增長快 優質原料進口占比大
植物基食品是指以植物原料為基礎的食品,該家族包括植物基牛奶、植物基酸奶、植物基芝士、植物基奶油、植物基肉類等等。
植物基產品的最早出現是作為牛乳的替代品,主要為解決食用牛乳類產品的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蛋白過敏,后來素食主義者也成為目標人群。如今,關注可持續發展、環保事業和追求健康的消費者都開始關注和嘗試植物基產品,大大擴大了植物基產品的消費人群。
根據消費者研究公司英敏特Mintel的數據,2012年至2018年間,美國提到“植物基”食品和飲料的新產品數量增長了268%,當前植物基非乳制品飲料的年銷售額約為20億美元,到2020年這一數據有望攀升至30億美元。

圖片來源plant based foods association 官網
總的來說,植物基產品木本堅果,谷物,種子類等類別,四大元老原料分別是:椰子、大豆、扁桃仁、燕麥。以下是幾大元老原料的特點,產地和常見產品用途,可以看到植物基產品原料的最優產地或主要產地多為國外。

三、植物基產品對原料品質有一定要求
消費人群拓展的同時,消費者對植物基食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樣性:功能性需求,口味的要求,都對植物基食品的研發提出了不小的挑戰。參考全球各大網紅植物基產品,發現它們有幾大共同點。
1.配方力求簡短,營養力求豐富
不少出于健康等原因選擇植物基產品的消費者都比較崇尚自然,對過多的人工添加劑有天然的反感,這對研發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何在改善產品質感,豐富口味、提高產品穩定性的同時,盡可能保證配方的簡短。
同時,市場調查也表明,產品上顯示營養物質的含量也有利于提升購買者的好感度。

圖片來源于oatly官網
所以除了工藝和技術的提升,本身風味濃郁,營養豐富的優質原料也是有力的幫助之一。
2.原料優質很關鍵
雖然當前市場消費者對植物基產品的需求持續增長,但產品風味一直是打動消費者味蕾的最主要因素,消費者更青睞那些能夠保持原汁原味且不影響質地的植物基產品。
所以無論是對于風味的追求,還是消費者出于健康的選擇,優質的原料都是產品質量的基礎。以農夫山泉植物酸奶為例,會在宣傳上特地標注原材料的來自全球精選出來的優質產地,以符合其中高端市場的定位。

圖片來源于農夫山泉官網
從事植物基產品多年的業內人士表示,很多人以為植物的原料比動物便宜,其實除了大豆,其他植物基原料并沒有那么便宜。尤其大部分原料的最佳產地皆在國外,所以對植物基產品廠商來說,優化原材料采購的供應鏈十分重要。原料需要優質且安全。特別是對于原料成本比重極大的堅果干果行業來說,把控原料成本和質量,優化供應鏈管理尤為重要。
專注進口烘焙原材的好源頭供應鏈的CEO徐穗宏表示,以堅果行業為例,目前行業集中度較低,對于中小企業還是有不小生長空間的。然而貨源緊缺,單靠自身力量拿不到優勢價格將成為中小型食品廠的一道坎,要改變這個困境,還需要引入新模式。
在互聯網時代,企業應該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提高效率,創造更高的價值。以好源頭平臺為例,好源頭前身從事進口食品外貿20年,目前通過轉型平臺,利用互聯網的優勢,不僅能讓買家直接對話上游生產商,獲得一手價,還通過集結的力量,發動團購,爭取最優惠的價格,很高興能幫助到這么多中小企業的降低成本,優化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