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障礙:支付系統

   2014-07-14 中國貿易金融網369
核心提示:  今年4月,中國證監會在公告中直接使用人民幣國際化一詞。這樣罕見的明示表明了官方力推的態度。但人民幣走向全球正遭遇決策
   今年4月,中國證監會在公告中直接使用“人民幣國際化”一詞。這樣罕見的明示表明了官方力推的態度。但人民幣走向全球正遭遇決策層和技術的雙重挑戰,跨境支付系統將難以如期就位。 
  早在2012年,中國央行就開始組織開發獨立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將它打造為未來人民幣跨境支付的主要通道,提高人民幣跨境清算效率和交易的安全性。該系統原定于今年年末建成,而近日中國銀行業人士向路透表示,2016年以前都不可能準備就緒。
 
  對中國銀行等國內大清算行和倫敦等離岸人民幣中心來說,這可能是好消息。因為CIPS日后就將承擔境外人民幣回流和離岸人民幣存款定價的職能,搶清算行的“飯碗”。
 
  長期來說,這將影響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上月中國分別與倫敦、法蘭克福、巴黎和盧森堡達成人民幣清算安排協議,上周中國與韓國簽署協議,將在首爾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中國政府如此全球布局也凸顯了CIPS的重要性,高效的全球人民幣交易網是關鍵。
 
  上述銀行業人士稱,因為不希望造成資本管制的巨大漏洞,政府對單日跨境人民幣交易限額還有爭論,而且技術問題已經阻礙了CIPS的開發進程。
 
  一家中國大銀行的銀行家稱:“央行對外說,首批CIPS今年就會投入使用,可我們覺得不可能。最快也得到2016年。”
 
  上月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發布報告稱,今年5月,人民幣是全球第七大支付貨幣。雖然排名持平4月,但占有率從4月的1.43%上升到了1.47%,2013年1月占有率僅有0.6%,還排在第13位。
 
  該報告還透露,人民幣已成為其他地區與中國大陸、香港進行跨境支付的第二大常用貨幣,5月比重已達12%,比一年前增長36%。
 
  路透報道認為,要贏得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人民幣需要一套可靠的支付系統給予支持。
 
  目前美元有兩大清算系統。一是全球最大私營支付清算系統之一——紐約清算所銀行同業支付系統(CHIPS),主要進行跨境美元交易清算,二是美聯儲轉移大額付款的系統Fedwire,實時處理美國國內大額資金劃撥。同時,Fedwire也為CHIPS提供最終資金清算。
 
  國際金融研究中心(RCIF)研究員高蓓此前分析認為,中國未來的支付系統類似于美國。CIPS可以比照CHIPS,Fedwire對應的是中國的境內跨行人民幣資金匯劃渠道——人民幣大額支付系統(CNAPS)。CIPS和CNAPS相互獨立,但也互聯互通。
 
  而即使是現有的CNAPS,也遠未完善。一些銀行稱,只有六到八周時間準備CNAPS升級,正常規定時間是六個月。
 
  一些銀行家提到目前開發CIPS面臨的多種問題,比如處理交易的代碼編寫不夠直觀、相關監管模糊、信息披露要求高、官方的軟件開發記錄工作不到位。
 
  一些跨國公司的國外銀行家和企業財務主管表示,系統交易失敗的問題已經讓一些公司考慮改換人民幣作為交易貨幣,用回美元。一位國外財務總監估計,人民幣清算交易失敗的可能性是美元交易的2.5倍。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商務指南
推薦圖文
推薦商務指南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