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保障公司所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執行的有效性和制度的嚴肅性,本著“嚴明紀律、獎懲分明”的原則,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及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公司生產部全體員工。
三、獎懲方式
分為:經濟獎懲和行政獎勵、處罰。
1、經濟獎懲是直接對責任人及連帶責任人進行經濟的獎罰,處罰金額劃入生產部獎勵基金使用。
2、行政獎勵:通報表揚、評優、升職、加薪等。
3、行政處罰:通報批評、記過、降職、降薪、解雇(辭退)。
四、獎懲內容
質量處罰標準
項目 | 違 規 內 容 | 罰款金額(元/次) |
全公司人員 | 1進入車間不按規定換工作鞋、穿戴工作服/帽、不洗手消毒直接進入車間 |
|
2人為惡意損壞檢驗設備及儀器的行為 |
| |
3使用不合格計量儀器、檢驗設備 |
| |
4進入車間經檢查個人衛生不合格的 |
| |
5未經品管確認隨意撕毀、更改品管標示單 |
| |
6帶食品/飲料進入車間 |
| |
7化妝、戴首飾進入車間 |
| |
8在車間或者更衣室內吸煙 |
| |
9在車間或更衣室內隨地吐痰 |
| |
10不按規定洗手消毒程序進行洗消操作 |
| |
11穿工作服進入衛生間 |
| |
12 慫恿他人離職鬧事或,不服從公司領導安排(視情節輕重而定)給予處罰 |
| |
13上班時間未穿廠服、各個工作崗位未穿生產相關的工作服 |
| |
14 未經允許帶手機進入車間 |
| |
更衣室/洗消間管理 | 1 私人鞋、工鞋未按照規定放置各自鞋區 |
|
2 工作鞋、中轉鞋當天使用后未及時清洗 |
| |
3 私人衣服、工衣未按照規定掛置各自區域 |
| |
4工作服、圍裙當天使用后未及時清洗 |
| |
5 車間洗手消毒處配備有充足的消毒水,且濃度符合要求(75%酒精、50-100ppm次氯酸鈉),并每3小時監測一次,并有監測記錄,濃度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時更換,且要有更換記錄。 |
| |
6 洗手設施/烘干設施/消毒設施可以正常使用,消毒液充足。 |
| |
7 進入車間人員工作服/帽(鞋)穿戴符合要求,工作服/帽無破損,掉線等現象 |
| |
8 未按要求過風淋或故意關閉風淋 |
| |
9未按要求洗手或不洗手進入車間 |
| |
10 消毒水配比錯誤,更衣室內不得有食品、藥品、不明物品、化學品 |
| |
工藝規范管理 | 1 原料包裝袋薄膜沒處理干凈將原料直接投入使用 |
|
2 生產用物料直接放置在地面上 |
| |
3 操作過程中有原料/半成品/成品掉落地面,直接從地面撿起沒經過任何清洗處理,或未按清洗流程處理就投入使用或者正常包裝 |
| |
4 操作人員未核實生產物料和工藝標準而盲目生產 |
| |
5 生產操作過程中不按制訂的工藝標準操作規范作業 |
| |
6 使用回收變質、過期原料、報廢品 |
| |
7 生產現場出現與當日生產產品不相關的原輔料 |
| |
8 產品切換時,因不按規定做好清場,導致有產品物料交叉污染和混雜的 |
| |
9 產品生產日期錯印、無碼、噴碼不清晰、無碼等日期問題 |
| |
10 產品包裝沒有按規定過稱,重量不達標 |
| |
11包材沒有拆除外包裝直接進入內包裝間 |
| |
12 現場殺菌時長與工藝要求不一致 |
| |
13 現場殺菌溫度與工藝要求不一致 |
| |
14 現場殺菌記錄數據與在線產品不一致 |
| |
15 殺菌公式與在線殺菌產品不相符 |
| |
16 殺菌完成產品出欄序號與報警設備顯示序號不一致 |
| |
17 殺菌工序未及時校驗溫度計等設備,導致殺菌異常的 |
| |
18 外包裝材料進入內包裝間進行作業 |
| |
19 金檢機手違反操作規范作業 |
| |
20 生產設備運行時上面放置物品 |
| |
21 外包所用包材物料與在線產品不一致 |
| |
22 外箱打碼生產日期與內包產品日期不一致 |
| |
23 外箱產品圖案文字與工藝要求不一致 |
| |
24 金檢儀和X光機未及時校準和及時登記 |
| |
25 產品發生嚴重異物,相關工序未及時發現 |
| |
26 明知是不合品的還繼續生產的 |
| |
27 產品重量和手工貼標不符合工藝要求 |
| |
28 現場發生質量異常,隱瞞或不及時上報的 |
| |
29 未經請示和允許私拉電線或私自改變設備操作規程 |
| |
30 生產過程中,下道工序發現上道工序存在明顯異物 |
| |
人員衛生管理 | 1.不按規定穿戴工作服、工作鞋、頭套、口罩、手套 |
|
2衣服上有線頭外露、掉落頭發 |
| |
3 留長指甲(大于2mm) |
| |
4 口罩沒按規定佩戴(鼻孔或嘴巴露出) |
| |
5 化妝(涂口紅、美甲、噴香水等) |
| |
6 佩戴首飾、手表等 |
| |
7生產過程中,不按要求定時對手部消毒作業 |
| |
8 在處理食品原料或其他任何被污染的材料后,未及時清洗手部和消毒 |
| |
9在生產結束后各生產線崗位的生產員將生產垃圾未及時清理并換上新的垃圾袋 |
| |
10在生產過程(內包)需保持車間地面清潔干燥,天花板不得出現滴水發霉 |
| |
11上完衛生間后不按規定流程進行洗手消毒作業,直接進入車間 |
| |
清潔用具管理 | 1生區用具和熟區用具交叉使用 |
|
2食品接觸面的清潔用具與非食品接觸面的清潔用具交叉使用 |
| |
3清潔毛巾明顯脫線、破爛、臟污、有異味 |
| |
4清潔用具班后清潔不當,有物料殘渣或其它臟污物殘留。 |
| |
5使用違規的清潔用具(鋼絲球、百潔布或其它有異物風險的清潔用具) |
| |
6現場的清潔用具不按指定存放點放置,隨意放置或丟棄 |
| |
7清潔工具未進行消毒 |
| |
標簽標識管理 | 1現場物料沒有正確標識(物料名稱、制作日期、數量等) |
|
2生產容器(物料框、桶、缸、罐)沒有標識區分用途管理 |
| |
3物料標識缺損、生銹、開裂,有異物風險 |
| |
4標識不清楚、使用錯誤 |
| |
工器具管理 | 1現場使用有破損的物料用筐/桶 |
|
2物料用筐/桶明顯由于班后衛生清潔不當有殘渣、臟污 |
| |
3現場用物料勺/鏟等用具有缺損、孔洞、生銹 |
| |
4物料桶使用前沒經過清潔,交叉混用致使不同物料混雜 |
| |
5現場維修工具不按規定存放,淸潔用具未按要求分類管理(用途區分、定置管理) |
| |
6與食品直接接觸的工器具使用結束后未進行消毒處理 |
| |
7維修用具分類擺放、標識清晰,現場不得出現亂放的維修用具 |
| |
8利器按要求進行有效管控(抽査確認利器收發記錄、檢査記錄,確認記錄數量與現場數量一致) |
| |
9生產容器(物料框、桶)沒有標識區分用途管理 |
| |
10發現工器具有異常,不及時上報,還繼續使用 |
| |
車間物料管控 | 1車間生產用物料、半成品、成品有明確時間標識(包括物料名稱、制作日期、時間點) |
|
2生產用包材須分類存放且擺放整齊、包材名稱有明確標識(標識內容包括產品名稱、己噴碼的噴碼日期) |
| |
3生產用料必須在保質期以內,不得使用過期、變質原料 |
| |
4落地產品要用塑料棧板 |
| |
設備管理 | 1生產設備班后衛生檢查不合格 |
|
2生產設備零部件生銹,存在異物風險 |
| |
3生產設備(包括輸送帶)有缺損沒有及時維修 |
| |
4生產設備存在安全隱患或者嚴重異常仍然正常使用 |
| |
5設備故障維修時沒有掛牌標識,現場維修沒有合理防護致使有污染正常產品的風險 |
| |
6生產設備維修完后維修工具沒有按規定收集清理出現場 |
| |
7設備控制箱內衛生清潔,沒有蟲害尸體和其它不相關雜物 |
| |
8車間使用未經檢定校準合格的電子稱進行稱量作業 |
| |
9設備沒有按要求做好生產前點檢,導致金屬異物污染產品 |
| |
10生產設備使用完成后未及時進行消毒清洗 |
| |
車間環境 | 1天花板清潔不滲水、滴水,發霉、異物污染隱患 |
|
2通風系統運作正常有效,有防護、通風網無積灰(空調室通風系統正常運行) |
| |
3地溝、地漏無堵塞、無積垢、無異味,地溝全部加蓋,地溝中無掃入的垃圾、設備零部件、廢棄原料:地溝加地漏防護 |
| |
4生產過程中如果有施工必須做好現場防護措施,施工后現場零部件殘留,清洗徹底無物理、化學污染隱患方可使用 |
| |
員工行為不當管理 | 1 對質量管理人員進行辱罵、毆打 |
|
2未經品管確認隨意撕毀、更改品管標示單 |
| |
3對質量管理人員作出的合理處罰方案不配合、拒絕接受 |
| |
4對質量管理人員的日常檢查工作不配合、不執行、態度惡劣 |
| |
半成品管理 | 1半成品入庫沒有做好標識或者標識不齊(名稱、生產日期、數量、規格和批號等) |
|
2半成品入庫時沒有沒好防護,有產品裸露在庫房里 |
| |
3半成品入庫時沒有分類指定位置存放 |
| |
4半成品直接用木棧板存放,未做三防處理 |
| |
車間蟲害管理 | 1車間發現蟑螂、飛蟲、老鼠等蟲害或者蟲害尸體(排泄物) |
|
2車間滅蠅燈故障沒及時維修 |
| |
3車間滅蠅燈記錄未按規定填寫檢查記錄 |
| |
4車間擋鼠板不按規定放置,被人為移走 |
| |
5滅蠅燈下方放置物料且沒有防護 |
| |
6車間內排水溝在生產時和生產結束后沒有及時進行消毒和沖洗干凈 |
| |
倉儲管理 | 1倉庫沒有明確分區及標識管理 |
|
2倉庫物料存在沒有有效標識的問題 |
| |
3倉庫物料過期、變質未報備處理 |
| |
4倉庫物料標識、物料卡與實物不一致 |
| |
5倉庫溫濕度記錄沒有如實檢查并記錄 |
| |
6倉庫物料沒有正確防護 |
| |
7倉庫里發現活蟲害(鼠類)、蟲害(鼠類)尸體、蟲害(鼠類)排泄物 |
| |
8倉庫成品/原料沒有按先進先出原則管理 |
| |
9倉庫進出庫數據記錄賬實不符 |
| |
化學品管 理 | 1化學品上鎖定置管理、車間內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化學品有臨時存放點并有清晰標識 |
|
2消毒用酒精在有效期內,員工有按規定進行手部消毒 |
| |
凍庫 | 1凍庫的物料要有淸晰的標識(包括物料名稱、日期、時間) |
|
2協料用筐/盆不能直接放置地面上 |
| |
4生產用物料分類放置、有序擺放并有適當防護 |
| |
5凍庫有溫度計并每天溫度檢查記錄,溫度符合規矩要求(18±2°c) | |
質量獎勵標準
項目 | 獎勵 標 準 |
1.員工生產過程中主動及時發現避免發生批量或重大質量事故的良好行為 (本身工作職責以外的) |
|
2..員工提出有效建議,能夠很大程度上改善生產工藝,提升產品質量(經過品管、生產、技術、研發一致認可的建議) |
|
3.對提高公司產品質量或加工工藝改良提出建議,被公司認可并采納的 |
|
4.對本工序存在質量問題或隱患,能提出改善建議且被采納的 |
|
5. 對機器設備故障,機修人員修理正常時,提供建議或者修理正常的(設備部、生產部認可;不可私自行動) |
|
6.反映他人或班組有隱瞞質量問題的經查實(為反映人保密) |
|
7.及時發現原料異常(色澤、滋味、氣味等),經品控確認屬實的(本身工作職責以外的)。 |
|
8.原輔料使用過程中,發現原料中有惡性雜質(如蟲類、金屬類、塑料類、石子類、毛發類、繩頭類等),經品控或者生產管理者取證的(過期無效) |
|
9.及時發現上工序存在質量問題(如挑選不徹底、凈含量不足、封口漏氣、包裝套錯、日期不符合要求等),避免不合格品流入下工序者,每舉報一次,給予獎勵 |
|
11.發現上道工序供給的半產品有惡性異物:蟲子、膠帶、毛發、鐵絲、塑料、石子、繩頭等(已封袋或裝盒) |
|
12.及時發現工藝稱錯料(多稱/少稱)、配錯料、或者配料數量不符(多包或者少包) |
|
13.發現產品混裝(不同產品裝同一箱/罐/袋)、多裝或者欠裝。 |
|
14.發現產品包裝材料有惡性雜物等,品控確認屬實 |
|
15.發現包裝材料印刷文字信息錯誤(首次發現且首次出現此問題) |
|
16.發現包裝材料打錯日期、無日期、日期模糊或殘缺等情況,經確認屬實 |
|
17.發現用錯包裝材料(內容物與包裝不一致) |
|
18.發現用錯外箱、貼錯箱貼經確認屬實 |
|
19.發現原料或半成品在生產過程中有異常情況并及時匯報的,經確認屬實 | |
1、對于1個月內連續發現質量問題,獎勵金額達到100元-199元的人員行政處通報表揚,另處獎勵100元。
2、對于連續3個月內發現質量問題,獎勵金額達到200-499元的人員行政處評優檔案登記,另處獎勵200元。
3、對于連續3個月內發現質量問題,獎勵金額達到500元及以上的人員處行政評優檔案登記,另處獎勵300元。
4、主動及時發現避免發生批量或重大質量事故的良好行為或提出有效建議,能夠很大程度上改善生產工藝,提升產品質量,經驗證有效后,根據實際情況行政處優先升職或加薪檔案登記,并處經濟獎勵500-1000元。
5、對于獲得獎勵的優秀人員的直接領導和上級,獎勵級別降低一個檔次,依次類推。
五、其他
1、本制度每半年需由品控經理、生產經理、總經理對其適用性、有效性進行重新評估,以確保本制度在現場得以順利實施,達到預期目的。
2、本制度中的相關管理辦法如與公司制度相悖之處,以公司制度之規定為準.
六、應用表單
《員工獎懲通知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