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料、物、法、環、測六個維度如何進行清潔消,防止食品接觸面、原料、半成品的微生物污染,保證產品的食品安全。
2、適用范圍
本規范適用于生產車間的包裝間、冷卻間。
3 、術語
3.1 高清潔區:
指對生產環境清潔度要求較高的生產區域,本工廠指生產車間包裝間及冷卻間。
3.2 衛生死角:
指不能輕易被發現的衛生角落
4 、職責
4.1 員工:
按照本規范要求維護本車間物料、設備、設施、環境的衛生。
4.2 班組長:
負責對本部門的員工進行衛生意識和衛生知識教育;
負責部門物料、設備、設 施、環境、人員等衛生的管理工作,確保部門衛生狀況符合公司運作的要求;
負責監督車間 清洗消毒程序是否得到嚴格執行;
負責對本車間的環境、設備、人員等的衛生狀況進行測評;
5、工作內容及要求
5.1 人員要求
5.1.1 員工進出要求:
員工的進入按照《生產車間進出人員規范標準》執行,更衣后在一樓進行洗手消毒,按《生產部進入車間人員規范標準》洗手消毒流程執行。
進入高清潔區進行洗手消毒方可進入,且應對員工身著工衣噴灑65%酒精消毒。
進出時應隨手關門,非高清潔區員工不得隨意進入。
洗手消毒液濃度為 100PPM,每四小時清潔消毒池后更換一次消毒液,記錄于《消毒液配置記錄表》。
5.1.2 員工個人衛生要求:
員工的個人衛生按照相關規定中員工健康和衛生控制的要求執行,在開始工作前各班組長需對員工的衛生情況進行檢查,合格后方可允許上崗操作,將檢查結果記錄于《班前衛生檢查表》。
5.2 生產衛生要求
5.2.1 生產開始前操作員清潔本區域衛生,班組長需檢查所在區域的衛生情況:
消毒液配置 濃度是否達到要求;
機器設備、工器具、毛巾、操作臺、人手等是否經過清洗消毒;
員工個人衛生是否符合要求;
墻壁、天花板、窗口、地面等是否潔凈無灰塵。
將檢查結果記錄于《班前衛生檢查表》,若不符合要求整改后方可開始生產。
5.2.2 生產過程中要求員工按照規范操作,生產過程中的清洗消毒程序如下表所示:
生產過程清洗消毒程序 | ||||
名稱 | 清洗消毒方法 | 頻率 | 記錄表格 | |
高潔凈區 | 一般潔凈區 | |||
機 | 1、a 用氣槍吹去設備表面污垢及殘渣,對于不易清潔的 油污可用濕毛巾沾取清潔劑去除后用清水沖刷干凈后 用毛巾抹干,不能用水沖洗的部位可用潔凈濕毛巾擦 拭; b 用浸有有效氯含量為 200ppm 消毒液的毛巾擦拭 或用 75%酒精溶液噴灑設備表面; c 用消毒后潔凈毛巾 擦拭干凈; 2、a 用清水洗刷去除粘附雜物; b 清潔劑去除油脂等粘 糊物用清水沖凈; c 用有效氯含量為200ppm消毒液(KAY-5 或 74 消毒液)浸泡至少 15min; d 班后將小型 工器具放入消毒柜消毒 | 每半小時一次或在受到污染時 | 每班兩次或在受到污染時 | 《高清潔區機器設備清洗消毒記錄表》 《一般清潔區 機器設備清洗消毒記錄表》 |
料 | 1. 物料按適宜儲存溫度進行儲存,生產時,備用物料上方要做好防護,防止異物掉入,減少微生物滋生;生產結束剩余物料做好標識冷藏儲存(標識要素:物料名稱、 儲存人姓名、儲存時間、保質期),按照先進先出原則下次生產時優先使用。 2. 所有原輔料傳入車間前應去除外包裝物(包括紙箱、 紙盒、編織袋),高清潔區另需對內包裝進行消毒后方可入包材室與配料室,按照《包材室管理規范》及《配 料崗位作業指導書》要求進行管理,并做好防塵措施(如 加蓋保鮮薄膜紙)。包裝材料每日在班前及工作完成 后均需進行消毒,消毒方式為臭氧殺菌,記錄于《包材 室消毒記錄表》。 3. 轉入本工序的原料或半成品,必須符合技術文件的規定。所加工出的半成品、成品符合質量要求 ,有批次或序列號標識 。 4.對不合格品有控制辦法 ,職責分明,能對不合格品 有效隔離、標識、記錄和處理。 | 每半小時一次或在受到污染時 | 每班兩次或在受到污染時 | 《高清潔 區工器具 清洗消毒 記錄表》 《一般清 潔區工器 具清洗消 記錄表》 |
法 | 遵循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范(GB14771-2013) | |||
環 | 1.工作開始前車間打開紫外線燈或用臭氧機進行空氣 消毒約 30min,短時間中斷生產應打開紫外線燈消毒。垃圾桶使用前應清洗干凈,桶上蓋位置用 65%酒精進行 消毒。垃圾及時入垃圾桶,且垃圾桶內垃圾要及時清理出車間。 2.生產過程中操作臺面不得擺放于當下操作無關的任 何物品,每批操作完成后應及時清理。 3.工作開始前物料傳遞窗口周圍、門把手處用 65%酒精 進行消毒。生產過程中,物料傳遞窗口和入口門保持緊 閉狀態,不得隨意打開,傳遞完物料和進出門口時必須 及時將門關上。 4.高清潔區域內溫度要求控制在 20℃以下,每小時監控 一次溫度情況,并記錄于《溫濕度監控記錄表》中,一般清潔區溫度適宜即可。 5.每周車間至少進行一次衛生大掃除,且至少每月一次 食品安全小組按照《生產車間衛生安全檢查標準》的要 求對生產車間衛生情況進行檢查,并記錄于《生產車間 月度衛生檢查記錄表》中, | 使用前清 洗消毒 | 使用前清 洗消毒 | 《清洗消 毒記錄 表》 |
測 | 1. 安 排 班 組 長 每 天 檢 查 所 負 責 區 域 的 衛 生 2.不定時對包裝間、冷卻間衛生死角進行檢查 | 每班兩次 或在受到 污染時 | 每班兩次 或在受到 污染時 | 《車間設 施清洗消 毒記錄 表》 |
機器設備、工器具、 毛巾、操作臺等是否歸位且經過清洗消毒;
墻壁、天花板、窗口、地面等是否潔凈無灰塵。
將檢查結果記錄于《班后衛生檢查表》,若不符合要求整改后員工方可離開,離開時打開紫 外燈及臭氧發生裝置。
5.3 原輔料、包裝材料衛生要求
5.3.1 所有原輔料傳入車間前應去除外包裝物(包括紙箱、紙盒、編織袋),高清潔區另需對內包裝進行消毒后方可入包材室與配料室,按照《包材室管理規范》及《配料崗位作業指 導書》要求進行管理,并做好防塵措施(如加蓋保鮮薄膜紙)。
5.3.2 包裝材料每日在班前及工作完成后均需進行消毒,消毒方式為臭氧殺菌,記錄于《包材室消毒記錄表》。
5.4 更衣、換鞋室衛生要求
5.4.1 員工不得存放非本室所須的物品,不得將食品帶入并存放更衣室;
5.4.2 更衣、換鞋室每天每隔兩小時清潔一次,保持地面、柜體干凈、整潔,保持室內通風良好、無異味,保持紗窗、軟簾門等無破損、無污漬。記錄于《更衣換鞋室清潔檢查記錄表》。
5.5 衛生死角要求
生產完成后清潔本區域衛生,班組長需檢查所在區域的衛生情況:
機器設備、工器具、毛巾、操作臺等是否歸位且經過清洗消毒;
墻壁、天花板、窗口、地面等是否潔凈無灰塵。
將檢查結果記錄于《班后衛生檢查表》,若不符合要求整改后員工方可離開,離開時打開紫外燈及臭氧發生裝置。
6、相關文件
6.1 《生產車間進出人員規范標準》
6.2 《操作性前提方案》
6.3 《包材室管理規范》
6.4 《配料崗位作業指導書》
7 、記錄表
7.1 《消毒液配置記錄表》
7.2《更衣換鞋室清潔檢查記錄表》
7.3《溫濕度監控記錄表》
7.4《生產車間月度衛生檢查記錄表》
7.4《生產車間衛生檢查糾正預防跟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