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關于進一步加強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管理工作的通知

   2020-05-26 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469
核心提示:各市(州)林草主管部門,臥龍、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長江、大渡河造林局:  野生動植物是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
各市(州)林草主管部門,臥龍、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長江、大渡河造林局:


  野生動植物是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重要紐帶,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內容。我省是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保護熱點地區之一,是國寶大熊貓的主要分布區,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意義深遠、責任重大、任務繁重。為進一步加強我省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管理,現將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切實加強野生動植物棲息原生地巡護管理。森林、草原、濕地是野生動植物的重要棲息和原生地,加強棲息地保護管理是做好野生動植物就地保護的關鍵環節。大熊貓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等各類自然保護地和國有重點林區、林場,以及有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分布的集體林區,其管理機構要切實將野生動植物保護責任落實到山頭和地塊,明確管護主體和責任人員。各地要督促自然保護地巡護員、天保工程管護員、生態護林員(護濕員)履職盡責,切實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和宣傳。特別是候鳥遷飛期、冬春食物匱乏期和動物遷移集群期等重要時段,要組織開展巡山、清套,切實消除棲息地隱患,確保野生動物安全。


  二、切實加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保護管理。大熊貓是我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的旗艦種和傘護種,是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大熊貓棲息地范圍內的各級林草主管部門、大熊貓國家公園各分局、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管理機構要切實加強大熊貓保護管理工作。一是加強野外巡護監測。按照國家、省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大熊貓東北虎豹野外種群及其棲息地保護管理的通知》精神,建立健全野外巡護隊伍、制度,長期堅持開展巡山、清套,加強周邊社區及外來犬只管理,確保野外大熊貓種群及其棲息地安全。二是規范做好野外救護。各地發現病餓大熊貓,應按照《國家林業局關于野外大熊貓救護工作的規定》組織救護,并第一時間逐級報告省級林草主管部門,不得擅自對外發布救護消息。三是規范大熊貓借展。近年來,多地提出大熊貓借展需求。為引導全省規范有序開展借展,合理布局大熊貓科研宣教,避免同區同域內的同質化競爭,多方爭取國家支持,請各地在動議大熊貓借展前切實加強與地方政府、省林草主管部門、國家林草主管部門的溝通協調。同時,正在開展科研宣教和借展的單位,應嚴格執行《大熊貓國內借展管理》和大熊貓對公眾開放的有關規定,切實加強安全管理和人員管理。


  三、切實加強極小種群和重點保護植物管理。一是加強極小種群植物的就地保護。通過建設保護小區、保護點等方式,明確保護地點、技術措施和責任主體,進一步加強光葉蕨、距瓣尾囊草、峨眉擬單性木蘭、疏花水柏枝、西昌黃杉、五小葉槭等極小種群植物的保護和復壯。二是加強重點保護植物遷地保護。重大工程建設項目涉及國家和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按照“提前介入、依法加快、搞好服務”工作思路,在林地預審、環境影響評價階段,各級林草主管部門要督促業主單位如實調查建設項目對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的影響,做實就地和遷地保護方案,加強行政許可事前事中監督檢查。在施工及管護、復壯階段,督促業主單位落實保護責任主體、經費籌集、建設地塊、管護措施等,確保珍稀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護。


  四、切實加強野生動物人工繁育監督管理。嚴格執行“保護優先、規范利用、嚴格監管”原則,支持特色野生動物人工繁育發展。一是分類指導、分類施策。按照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要求,結合鄉村振興、中醫藥發展、精準扶貧,按照“規范管理類、鼓勵支持類、積極放活類”分類指導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利用依法經營、有序發展。二是規范審批,加強監管。按照行政審批改革要求,進一步規范野生動物繁育利用審批工作,涉及公共安全或社會關注度高的敏感物種行政許可應組織專家評估或現場核查,審慎審查審批依托城市綜合體等室內場所開展的野生動物繁育及利用申請,加強對合法人工繁育利用場所的事中、事后監管。三是完善監管措施。各地應結合人工繁育許可證年度檢驗,督促人工繁育單位建立健全動物及其制品引進、調出等信息臺賬,總結年度工作,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探索信息化監管措施,細化不同物種飼養管理要求,保障動物福利。四是嚴厲打擊非法活動。加強對轄區動物展演活動的監管,依法打擊、嚴厲查處非法人工繁育利用活動,堅決杜絕合法人工繁育場所成為非法交易“加工廠”“中轉站”“庇護所”。


  五、切實加強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近年來,禽流感、犬瘟熱、鼠疫等動物疫源疫病時有發生,特別是2018年以來發生的非洲豬瘟,對人民生產生活造成了較大影響。各級林草主管部門、基層林業站、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點、保護地和國有林場管理機構是轄區內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的主要監測防控力量,要切實提高站位、履職盡責,扎實開展工作。一是配合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近期,武漢、深圳、北京、四川等地相繼出現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病例,專家研判疫情存在進一步擴散的風險,病毒來源尚未查明,專家推測其來自野生動物的可能性較大。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工作,習近平、李克強等中央領導同志就疫情防控工作作了重要批示,各地要在當地政府的統一組織和領導下,進一步加強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積極配合衛生健康、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做好疫情防控和市場監管工作,嚴厲打擊非法售賣野生動物及其制品。二是加強監測巡護和信息報送,積極落實監測工作,及時上報監測數據和監測情況,發現重大情況應立即逐級上報,并做好輿情管控。巡護過程中發現的野生動物死體要及時按照相關規程進行深埋等無害化處理。三是繼續做好野豬非洲豬瘟防控,加強野外巡查和野豬人工繁育場所監督管理,發現野豬非洲豬瘟疫情立即按要求向同級人民政府、林草、農業農村、動物防疫以及上級林草主管部門報告,全力配合做好非洲豬瘟防控工作。有家豬、雜交豬散養習慣的地區、山區,要協調縣級有關部門強化家豬、雜交豬圈養,防止家豬上山、野豬混養、野外借種可能導致的疫病傳播。四是按照國家、省印發的《關于加強外來陸生野生動物物種野外放生審批事中事后監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強外來陸生野生動物防控,禁止未經批準擅自放生外來陸生野生動物物種。


  六、切實做好陸生野生動植物救護工作。一是健全救護機構。各地應依托科研機構、動物園、植物園、合規的人工繁育場所等建立救護機構,確保動植物救護得到落實。二是完善救護制度。應遵循“放歸為主、救護為輔”原則開展野生動植物救護工作,當地物種救護恢復健康后要適時放歸野外,外來物種嚴禁放歸野外。嚴格執行《野生動物收容救護管理辦法》(國家林業局47號令),嚴禁以救護名義獵捕、采集、收購野生動植物。對確已喪失野外生存能力、不宜放歸野外的,經批準由救護機構圈養。嚴格執行救護、放歸報批制度。凡救護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的,應及時上報省級林草主管部門。三是建立救護臺賬。定期總結救護成效,分析存在問題,每半年向省級林草主管部門上報工作動態。


  七、依法打擊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違法犯罪活動。2019年有關部門聯合開展的打擊破壞野生動物專項行動成效顯著。各地要在專項行動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機制、鞏固成果。一是完善聯動機制。各級林草主管部門應主動與公安、海關、市場監管、交通運輸、農業農村等部門加強協同配合,按照職責分工打擊破壞野生動植物資源違法犯罪,形成常態聯動機制。二是強化重點打擊。各地要認真分析專項行動案件特點,有針對性地加強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群體的監督和打擊,斬斷違法犯罪鏈條、黑手。三是加強重點監管。各地要結合新形勢、新業態,加強宣傳和研判,適時對動植物棲息地、餐館飯店、物流市場、網絡及電子交易平臺、展演場所等重點部位開展綜合整治,共同營造守法經營、依法管理的良好氛圍。


  八、扎實開展野生動植物保護宣傳活動。利用“世界動植物日”“愛鳥周”“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世界濕地日”等重要時間節點,充分發揮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愛鳥護鳥觀鳥組織、救護機構等公益組織、民間團體和志愿者作用,用好自然保護地、各類動物園、自然教育基地等科普平臺,融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宣傳優勢,以公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保護理念和知識,提升公眾愛護野生動植物、抵制非法交易、摒棄濫食陋習的自覺性,營造全社會積極參與保護的氛圍。加強輿論引導,規范、及時正面回應社會公眾對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的關注。


  九、積極探索野生動物致害補償機制。近年來,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生態環境的持續向好,部分地方野生動物種類和數量得到恢復性增長。但在局部地區,仍存在人和野生動物活動空間重疊,野生動物致害時有發生,有的甚至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嚴重危害,一些地方已經開始積極探索致害補償辦法。各地要結合貫徹《野生動物保護法》、機構改革職能調整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體教育活動,積極探索野生動物致害補償辦法。從本地實際出發,以提升治理能力為目標,聯合有關部門、保險機構,認真研究、積極探索野生動物致害和森林保險相配套的制度性安排,探索野生動物致害多渠道補償思路、辦法,為全省野生動物致害補償立法立規積累經驗。


  十、切實加強野生動植物項目管理。近年來,我省相繼實施了一系列的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項目,解決了當前一些突出問題,取得了一批成果,對全省動植物保護管理發揮了積極作用。在這些項目的監督管理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需要高度重視。一是加快項目整改。去年,國家林草局組織人員對我省近年來實施的大熊貓國際合作資金項目進行了全面檢查,發現各地項目執行和管理中存在一些不規范行為。市(州)林草主管部門要督促項目承擔單位,按照檢查組指出的問題,制訂整改措施,建立整改臺賬,限期完成整改。二是加強項目管理。各級林草主管部門要加強對野生動植物保護項目的日常管理,明確項目責任主體和實施主體,加快項目推進,確保項目實施、資金管理、財務規范符合相關要求,及時發揮項目效益。三是做好項目儲備。各地要結合當前中央、省有關要求和本地實際,從提升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能力出發,積極謀劃、儲備一批野生動植物保護項目,做好項目前期準備工作。


  專此通知。



日期:2020-05-26
 
地區: 四川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