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家園路上令人舉步維艱的"絆腳石"
包括香港項目主任古偉牧在內的綠色和平調查隊伍兵分兩路,從海陸兩方面采集了日本海產的樣本。結果發現,日本福島核電廠一帶海岸的海苔均受核輻射污染程度遠遠超過了官方所訂的安全標準。海苔受輻射污染,表示對人體損害很大的放射性物質很可能已經從海洋食物鏈中擴散開來。
日本東北部是世界知名的漁業重鎮,不少漁民希望能夠盡快恢復捕魚以維持生計,可是日本官方沒有加緊調查日本海產受到的核輻射污染,也沒有及時向公眾通報,捕魚活動極有可能加快了核輻射擴散,其影響甚至可能是全球性的。
日本政府作為最重要的把關者應該立即采取行動阻止核輻射情況惡化,除了穩定福島核電廠的情況之外,更應該密切監察各種可能有核輻射擴散的渠道,尤其是食物鏈。讓公眾知情更是政府的責任。一旦采取行動,必定會影響漁民的生計,日本政府也應該向這些漁民們提供補助,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擴展閱讀:海鮮背后的核幽靈
"民以食為天",對于日本人民來說,海鮮已經成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而不僅僅是日本本島,除了海苔,日本海參、生蠔、刺身、鮑魚……等,都是為人熟知和喜愛的食品。以下是綠色和平項目主任古偉牧在日本民間收集海鮮樣品以及目睹漁民生計的現場情況。
為海苔與其它海鮮樣品拍照
古偉牧到達日本辦公室后,第一項工作就是為之前綠色和平在不同地點搜集的海鮮樣本拍照,作為整個研究的紀錄。由于采樣已經在幾天前就展開了,所以樣本的魚腥味已經非常刺鼻。除了魚腥味,整個拍攝寫真的過程最痛苦的其實是那非常謹慎的工作程序。因為手里的海產品都是可能受到輻射污染的樣本,就算眼前是一堆讓人垂涎三尺的生蠔,工作人員依然要時刻戒備。
放大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古偉牧在日本辦公室為海產樣本拍照、做記錄。
大家也許可能會問為什么不搜集鮭魚、金目鯛、章紅魚等大家在壽司店常見而且耳熟能詳的名字?原來是因為海嘯過后,東日本沿岸的漁民們都表示魚群不再像往常一樣出現了,所以沒有辦法搜集到大家熟知的魚類樣本,只有轉向貝殼類海產品及海苔入手。
雖然我們選取的樣本并不是壽司店出現的樣本,但當時與古偉牧合作為海產品拍照的日本同事Wakao,在過程中卻不斷告訴大家這種海苔好吃,那種海苔也不錯。可惜最后的調查結果依然讓人震驚與失望,這種處于食物鏈底端、為人類喜愛的海產品更是更多動物食物的海洋植物,居然受到了核泄漏事故如此的荼毒!
深入民間收集海產樣品
在東日本沿岸搜集樣本的旅程就由晨光初現的5:00開始,因為漁夫總是早睡早起的一群。這次旅程需要搜集的是福島以南沿岸的海產,古偉牧及其他工作人員早上到訪其中一個名為"勿來漁港"的小漁港。在當地第一艘入港漁船的協助下,我們得到了海苔和類似白飯魚的樣本。
接著工作人員們再走訪了大概六、七個漁港,搜集了足足一箱的樣本,在海鮮市場里大家也成功地找到了部分當地土產的海產品。可惜在鹿島漁港的采樣工作讓我們也第一次吃了"閉門羹":當地的漁夫拒絕我們的請求,拒絕提供任何樣本。這難免讓人有些遺憾,因為當地的市民們就此白白失去了一個得到信息的機會。如果經過化驗后發現當地的海產品是安全的話,鹿島居民就可以換來一個"安心";如果當地的海產品受到污染,鹿島居民就更應該知道,換來一個"小心".可惜現在對鹿島的海產品,市民們仍然只能繼續擔心。
放大 日本小漁港中的海鮮攤位。
樣品收集與調查項目中同行的攝影師告訴古偉牧,他和家人已經不會再購買東日本的海產品了,他暗地里也不禁擔心日后漁民們的生計。看到佇立遠處的東海核電站,我們在擔心之后,只有更擔心。受災害影響的日本民眾回到正常生活非常不容易,希望綠色和平的調查能夠幫助日本民眾清除"絆腳石",盡快重建家園。
日期:201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