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中美貿易戰打響 美國農民傷多少?

   2018-07-09 僑報網752
核心提示:7月6日上午,中國網友的目光聚焦在了黃海上一艘滿載大豆、向大連港狂奔的美國貨船,這艘船名為飛馬峰(Peak Pegasus)號。  就
7月6日上午,中國網友的目光聚焦在了黃海上一艘滿載大豆、向大連港狂奔的美國貨船,這艘船名為“飛馬峰”(Peak Pegasus)號。
 
  就在這一天,美國開始對34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征25%關稅,發動迄今為止經濟史上最大規模貿易戰。
 
  中國對美部分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措施于北京時間7月6日12:01開始正式實施。因此這艘船能否趕在中國對美國商品采取對等措施前,抵達大連港清關,非常關鍵。
 
  現實是,這艘大豆船沒趕上最后的時點。大連海關相關負責人證實,大連海關在加征關稅時間點前未接收到該船大豆的報關信息。另據業內人士透露,大豆作為農產品需要檢驗檢疫,不能提前報關,因此,這船大豆要被加征25%的關稅,損失逾千萬人民幣。
 
  全球船舶追蹤網站Marine Traffic顯示,“飛馬峰”于2018年6月18日晚19點43分從西雅圖港出發,預計7月5日下午到達中國大連港。Marine Traffic顯示,該貨船已在海上航行接近18天。這艘散裝船建成于2013年,船長228.99米、寬32.26米,總噸數為43005。
 
  中國商務部此前在7月5日的例行記者會上稱,如果美方實施征稅措施,中方將被迫進行反制。而“飛馬峰”上滿載的美國產大豆,正是中國對美關稅反制的標的產品之一。
 
  大豆,成了中美經貿沖突的重要“戰場”。
 
  受“貿易戰”沖擊美國豆農很受傷
 
  美國農業對出口貿易的依賴程度比較高。2017年,美國大豆超過60%銷往中國。中國對美國大豆出口的反制措施,在相當程度使得美國大豆出口量價齊跌。從今年5月到7月初,美國大豆價格從10.5美元(每蒲式耳)下跌到了8.5美元,跌到了今年最低點,跌幅18%。
 
  中美貿易戰打響 美國農民傷多少?
 
  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今年前五個月美對華出口大豆數量也下跌21%。
 
  這對于專做出口的美國農民來說,是災難性的。因為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你不買我就賣給別人”的命題。這么多的大豆,美國人吃不完,國外也難以找到能消化掉這么大體量的下家。
 
  在不斷升級的中美經貿沖突中,美國最后的受害者,還是這樣靠土地吃飯,“跑也跑不了的”農民。
 
  美國農民日子并不好過
 
  一直以來人們對美國農民的印象都是各國同行中的翹楚,坐擁大農場、手握現代化設備、收入豐厚。(備注:本文的“美國農民”是指除大農場主、大農業資本家等之外的美國農業從業人員,一般指普通有地農民及農業雇傭工人群體。)
 
  是這樣嗎?
 
  美國農民的生活質量達到“小康”水平確實很輕松。但實際上,2013年至今,由于前幾年連年豐收,作物庫存量過多,價格上不去,美國農場的凈收入一直呈下降趨勢。
 
  此外,美國農民還要應付來自南美、俄羅斯等地的國際競爭者,再加上貿易戰,前途未卜的美國農民的心著實有點累。
 
  而單純與美國人均收入相比,美國農民的收入也并不算高。
 
  從業0-5年,2.6萬美元/年;
 
  從業5-10年,3萬美元/年;
 
  從業10-15年,3.7萬美元/年;
 
  從業15-20年,4.8萬美元/年。
 
  由上可知,擁有20年工齡的資深農業從業者,其收入也就是全國平均水平,剛剛參加農業工作的年輕人,收入就比較低了。
 
  在美國,的確有數以百計的百萬富翁農民,但那是大農場主,他們控制著絕大部分的產業利潤,可以直接和像孟山都等農業巨頭合作。小的農戶、散戶,日子不好過。
 
  美國農民開始自救
 
  美國的農產品幾乎由美國四大農產品公司壟斷收購,農民們并不直接接觸市場。而現在,農民們不得不展開自救。
 
  “我們試圖少耕種些大豆,或者,農民互相之間溝通,看能否擴展國內市場。”艾奧瓦州農民聯合會主席雷曼說。
 
  目前,雷曼正在和當地的政治領袖溝通,希望他們能用“常識”來決定貿易政策取向。
 
  “我們不認為現在特朗普政府所采取的政策會幫助任何人。所以,我們希望現行的策略能有所改變,政府能和我們的貿易伙伴建立良好的關系。”雷曼說,“關稅很重要,我們的機構會進行游說,希望政府的政策能穩定價格。”



日期:2018-07-09
 
行業: 糧油 調味品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