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寧夏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18年第一季度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分析公告

   2018-04-20 寧夏回族自治區食藥監局444
核心提示:  2018年第一季度,全區共完成并公布監督抽檢食品樣品931批次(其中食用農產品96批次),共發現不合格樣品5批次,不合格項目5
   2018年第一季度,全區共完成并公布監督抽檢食品樣品931批次(其中食用農產品96批次),共發現不合格樣品5批次,不合格項目5項次,樣品總體合格率為99.46%。其中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檢出1批次不合格產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檢出2批次不合格產品,保健食品檢出1批次不合格產品,食用農產品檢出1批次不合格產品。各類食品監督抽檢結果見附件。 
  一、其他微生物
 
  第一季度監督抽檢發現2項次食品存在其他微生物污染問題,占不合格項目數的40%,主要是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中霉菌和大腸菌群不符合要求。原因可能是殺菌不徹底,原料或包裝材料受污染,生產過程中工藝控制不嚴,生產過程中產品受人員、工器具等生產設備、環境的污染,儲存運輸不當。
 
  二、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
 
  第一季度監督抽檢中發現1項次食品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占不合格項目數的20%,主要是食用農產品中亞硫酸鹽(以SO2計)超范圍/超限量使用。原因可能是違規使用硫磺、亞硫酸鹽、焦亞硫酸鹽等含硫添加劑,違規使用含鋁添加劑,過程控制不嚴或超限量使用,原料帶入,使用硫磺熏過的原料也可能帶入二氧化硫殘留。
 
  三、其他污染物
 
  第一季度監督抽檢中發現1項次食品其他污染物不符合要求,占不合格項目數的20%,主要是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中檢出苯并芘不符合要求。原因可能是原料帶入,如油料在機械收獲、運輸、晾曬、加工等過程中受到污染;過程控制不嚴,如油料炒制溫度過高;間接環境污染,如交通廢氣或其他廢氣顆粒沉積于油料中;加工助劑污染,如浸出溶劑中芳烴類物質造成食用油污染;食品接觸包裝材料遷移。
 
  四、功效/標志性成分
 
  第一季度監督抽檢中發現1項次食品功效/標志性
 
  成分不符合要求,占不合格項目數的20%,主要是保健食品中檢出氨基酸總量不符合要求。氨基酸是羧酸碳原子上的氫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的化合物,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和羧基兩種官能團。氨基酸是構成動物營養所需蛋白質的基本物質,是含有堿性氨基和酸性羧基的有機化合物。氨基酸在人體內通過代謝可以發揮下列一些作用:一是合成組織蛋白質;二是變成酸、激素、抗體、肌酸等含氨物質;三是轉變為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四是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及尿素,產生能量。
 
  針對監督抽檢中發現的問題,我局已責成企業所在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采取措施依法查處,督促生產經營者立即封存、下架和召回不合格產品,及時查找問題原因,消除隱患。同時,加大跟蹤抽檢力度,第一時間發布監督抽檢結果,進行風險解讀和消費提示,方便消費者選擇和監督。
 
  附件:   2018年第一季度食品監督抽檢結果匯總表.doc
 
  寧夏回族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2018年4月19日



日期:2018-04-20
 
地區: 寧夏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