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會時,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二十國集團是每個成員的二十國集團。相信峰會將呈現歷史和現實交匯的獨特韻味。
在同地舉辦的CBIFS2017又呈現了怎樣的獨特韻味呢?
今天,為了同一個目標——食品安全技術!
微生物、快速檢測、農獸藥殘留、真菌毒素、實驗室、色譜質譜、第三方檢測、質量控制、乳制品、標準法規坐在一起開了個家庭會議。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在這么個春光燦爛的日子里,CBIFS2017第十屆中國國際食品安全技術論壇在“最美不過”的杭州愉快地啟程了。
聚焦產業鏈發展趨勢,打造技術與產品共同發展
最美人間四月天。作為一年一度的中國食品安全技術品牌活動,此次論壇由中國檢驗檢疫學會、太平洋國際展覽聯合主辦,中國食源性微生物檢測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機構協辦。共1200余人出席了此次盛會。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這次論壇就2017年的食品安全技術工作進行了深入探討,明確了未來整個行業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方面的新趨向。
中國檢驗檢疫學會
主任 吳迪
中國檢驗檢疫學會吳迪主任在會上致辭時表示,“目前科技檢測工作中不斷創新。這為進一步提高,食品安全創新新思路提供了有效支撐。”
食品安全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中國檢驗檢疫學會響應國家政策,關注進出口食品安全體系。在聯系科技工作者,繁榮科技界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太平洋國際展覽公司
總經理 喬宇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太平洋國際展覽公司總經理喬宇在會上做了大會籌備工作報告。
據介紹,“80+報告,9大方向。360°食品安全”是此次大會的集中體現。會議旨在夯實各方責任,大力發揮論壇優勢,在食品安全工作者和相關技術從業者之間,通過專題論討、研討會等形式,實現有效對接,搭建高端技術對接平臺,促進食品安全技術相關產業的繁榮與發展。
記者了解到,“務實、干貨、接地氣”是論壇的一貫風格。此次會議在此基礎上,深入體現了“論壇+展覽”概念。參展商陣容強大,食品安全檢測名企薈萃也是此次會議的特點,食品快速檢測類占比40%,食品分析檢測類占比31%,食品微生物檢測類占比26%,食品技術服務類占比3%。
喬宇介紹,此次會議實現了論壇舉辦地(與G20峰會同地),會議硬件設施,論壇熱點專題,會議接待,展商服務等的全面升級。
原北京奧運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蔡同一教授,為大會寄語。
蔡教授指出,我國食品安全形勢是極其嚴峻和復雜的。食品安全的防護工作應該警鐘長鳴,把好每道食品安全關口。而在此過程中,食品安全技術應該橫向拓展,覆蓋整個食品行業。
行業專家助陣 公話食安大計
《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的進展與應用》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
技術顧問 劉秀梅研究員
談到食品安全,就不得不提到食源性微生物。它對食品安全的威脅無處不在。
劉秀梅研究員從食品微生物檢驗的意義、應用、標準、挑戰四方面未來食品檢測技術進步指明方向。她指出,食品技術檢測進步的條件就是“如何快速分離和檢驗”。
食源性微生物對食品安全與健康的威脅無處不在。劉秀梅研究員就2016年因毒蘑菇、微生物性、有毒動植物及其毒素等爆發的相關事件。分析到,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中毒人數最大多,主要致病因子是沙門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蠟樣芽胞桿菌、金黃蘇葡萄球菌腸毒素、之血腥大腸埃希氏菌。
“而要保障食品安全,就要與國家食品安全標準準確相匹配”劉秀梅研究員提出,《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標準》GB2991-2013覆蓋11大類預包裝食品,將5類致病菌進行二級和三級區分。其中沙門氏菌、出血性大腸埃希氏菌O157:H7、單核細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屬于二級。副溶血性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屬于三級。
食品快速檢測方法和常規微生物檢測一直倍受業內關注。劉秀梅研究員表示,快速檢測很重要,但微生物常規培養方法更是不可缺少,它是檢測領域的金標準。另外,檢測方法定量方面存在很多差異,這就需要法規方面不斷修訂。
針對行業發展現狀,劉秀梅研究員以我國分子溯源技術在TraNet中的應用;美國致病菌序列分析數據庫每年近千株數據的發展速度;歐盟在食品安全標準和加工衛生標準上的舉措;以及ICMSF-國際食品微生物標準委員會食品微生物叢書第7、8卷為例,分析了未來微生物在安全控制的發展方向。
對國際標準我們的態度是什么呢?劉秀梅研究員表示,還在討論中,但所做的還不夠。
關于檢測方法,她認為,檢測需要非常強大的技術支撐。微生物安全過程控制,加工過程,加工環境都極其重要。
提到方法,就不得提AOAC。對方法的標準化,AOAC在全球檢測技術標準化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關于近幾年食品中出現的抗生素耐藥性。劉秀梅研究員也有自己的看法,“要辯證來看。耐藥菌有兩種的,也有多種的。多種存在一定風險,但多是醫源性。食源性耐藥菌和醫源性是不同的。醫源性比食源性耐藥菌幾率高。國家遏制細菌耐藥行動計劃,也主要針對醫源性。但在具體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困難”。
《從方法評價的視角看食品安全快檢產品的發展方向》
南京工業大學食品與輕工學院
黨委書記 熊曉輝教授
就目前我國目前快檢產業發展情況,南京工業大學食品與輕工學院黨委書記熊曉輝教授指出,我國食品快檢產業已經處在了生死存亡的地步。
近年我國的快檢產業的發展可謂如火如荼,“生死存亡”的原因是什么呢?熊曉輝教授表示,目前食品快檢產業雖然取得了快速發展,但整個行業魚龍混雜。因此造成部分從業者認為,該技術花費頗高,但一點用處都起不到。而另一部分從業者則觀點相反,對快速檢測技術很是認同。
為規范產業良性發展,我國在政策方面的支撐也逐步提上日程。
2015年新版食品安全法出臺,規定“采用國家規定的快速檢測方法對食品進行抽查檢測,被抽查人對檢測結果沒有異議的,可以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這在某種程度上為快檢結論賦予了一定的法律效力。更催生了食品快檢產業及快速檢測方法的高速發展。
今年3月28日,為保證食品快檢方法評價工作的科學性和規范性,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組織規定了《食品快速檢測方法評價技術規范》。這也意味著風頭正勁的快檢技術有了評價規范,變得有據可依。
然而,該如何面對備受爭議的食品快檢行業呢?熊曉輝教授的看法是:快檢不能解決所用食品安全問題,但食品安全離開快檢也是困難重重。
熊曉輝教授指出,如今產品檢測中可能存在問題是,檢出限如何選定、按不得檢出、限量要求,評價方法規范等。而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集中在重金屬、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劑等七方面。
《食品快速檢測方法評價技術規范》適用于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組織開展的食品(含食用農產品)中農獸藥殘留、非法添加等定性快速檢測方法及相關產品的技術評價。評價指標集中在靈敏度、特異性、假陰性率和假陽性率、與參比方法一致性分析等方面。
據此,熊曉輝教授提出產品開發應注意的問題。
首先是最低檢出水平(檢出限)設置:
1.對于禁用物質或者無殘留限量的物質應小于或者等于參與方法的檢出限水平。
2.對于存在國家標準限值規定的物質應小于或等于限值規定。
其次是適用范圍。所有參數需要在不同種類或者類型的食品中測定的實際結果進行統計。
另外,針對現在受到關注的不合格產品檢測結果分布情況。熊曉輝教授表示,產品中因微生物檢測不合格的產品最多。其次是食品添加劑。
由此可見提前檢測食品中不合格成分的必要性。
該如何更進一步保證食品的質量安全呢?熊曉輝教授指出,食品快檢產業的發展前景無疑廣闊,但需要企業更加明確未來前行的方向。同時更加自律。
《快速、準確、高效,一站式完美解決—Profinder定制分析系統》
島津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
市場技術擔當 趙彤先生
眾多從業者施行相關實驗時,最多考慮的是什么?碰撞電壓、MRM離子對、進樣方式、色譜柱、GC條件還是譜圖質量?
“ProFinder可根據應用方向定制相關分析系統!”島津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市場技術擔當趙彤先生向與會者推薦了公司的新型解決方案。
據了解,ProFinder是實現主機+數據庫+耗材整體推薦的系統。GC-MS/MS ProFinder已經發布,GC-MS ProFinder將陸續發布。該系統無需農殘標準品,可建立快速篩查、半定量的儀器方法。
不同分析系統,滿足不同分析內容。趙彤先生介紹到,ProFinder整體解決方案,可實現零方法開發。同時可實現二噁英超痕量檢測,食品中的礦物油殘留檢測。
食品行業健康發展不僅僅是一個部門,一個單位,一個國家的事情。而是需要集整個產業之力,以平臺搭建驅動發展,以科技力量促進繁榮。作為行業極具影響力產業平臺,CBIFS2017集結專家,學者,企業,技術型人才,以有效防護食品安全為使命,必將成為行業的領航人。
日期:2017-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