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于2010年8月10日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表示:
對于媒體有關女嬰可能因為服用某品牌的奶粉導致性早熟的報道,衛生部高度重視。
按照《食品安全法》第14條有關規定,衛生部已經責成湖北省食品安全監管領導小組辦公室進行調查處理。據我們了解,湖北省食品安全監管領導小組辦公室已經組織相關職能部門,抽取該品牌的樣品進行實驗室檢測,并組織醫學臨床專家對涉及到的女嬰進行臨床會診,同時開展醫學調查,分析女嬰患病原因。
關于兒童的性早熟,在臨床上有嚴格的、科學的診斷標準,它分為真性性早熟(中樞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假性性早熟中的單純性乳房發育是女孩發育過程中最常見的性早熟的癥象,發病率約千分之二。專家認為兒童性早熟原因比較復雜,絕大部分病因不明。無論是單純性的乳房早發育,還是真性性早熟,都還不能斷定患者與特定的食物或者環境之間有聯系。
【相關閱讀】【專題】奶粉“激素門”
日期:201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