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論壇舉辦的《食品人說食品事—媒體食品相關新聞評論有獎寫作》活動中,網友鄭萍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我的懷疑來自記者的描述和所謂的博士的話:1、“我們的專利產品很便宜也很好用。”,據說,國內很多知名乳品企業都在大量使用,為什么不敢說出是哪些知名企業在使用呢?典型的噱頭!2、效果幾分鐘就能顯現,據說準確率很高;具體是幾分鐘呢,為什么用“據說”準確率很高,難道博士沒有做實驗,是博士保密,還是使用單位保密呢?這沒必要啊!3、不僅能測三聚氰胺,農藥和抗生素等非食品添加劑都能被檢測到,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樣的萬金油在現實操作中幾乎不可能有什么準確率可言了,被檢測到和檢測數據是兩碼事情,沒有實際意義。4、“哦,那可使不得!企業和監管部門肯定不會允許我們放開這塊銷售……”,純粹是無稽之談了,記者不是腦袋進水,就是法盲,這樣的產品,監管部門求之不得,知名企業為了打壓對手,更是希望消費者手上有這樣的法寶么。5、“消費者如果都能用試紙檢測,那我們肯定是發財了,但后果也難以估計……”,現在是博士腦殘了,難道一個好產品,還要從外國消費者使用開始么?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這樣的產品生逢其時啊。為什么有后果一說啊?
一句話,偽產品!或者說還在試制中的樣品。至于記者有什么樣的目的,我就不得而知了。
另外,在食品廣角版塊中,也有許多網友就這一報道談出了自己的質疑,以下為部分網友的發言。
網友吢吣:關于這個事情,小弟我做一個黑心的推測:這個博士為什么不能把測試紙分成幾種款式呢?我來舉個例子:比如某奶粉中三聚氰胺實際含量999ppm,國家標準要求在1ppm以下:A類,針對小企業使用,該測試紙的報告結果為1000ppm以下=1ppm以下,即某奶粉使用A類測試紙的話,得到的結果是符合國家標準;B類,針對大企業所用,該測試紙的報告結果為100ppm以下=1ppm,那么,如果某個大企業生產的奶粉中如果添加100ppm以下的三聚氰胺的話,就測不出來。
以此類推,只要這個博士黑心一點,總能銷售的出去的。以上只是一種推測,其實我們現實生活中相同的東西是存在的,國家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而已。希望大家都能發現。
網友野獸:我才不相信呢。如果他這么厲害,別的國家都落后于他?我的描述應該是:“每條試紙售價十幾元,效果幾分鐘就能顯現,準確率很高:不僅能測三聚氰胺,農藥和抗生素等非食品添加劑都能被檢測到——這么假的產品!!!”
網友zhanghuibin01:農藥、三胺、抗生素都能檢測,試問一下,分子結構及檢測機理都不同,怎么就能通用呢。
網友taoci:所謂的試紙,實際就是金標法,乳品檢驗方法一書上有詳細介紹,都用了N久了。沒有一種試紙能檢測所有的東西,一種試紙只能檢測一樣,弄點標準物質試試就可以知道檢測靈敏度,是報道沒有說清楚的。不過按說明書操作會無所適從,得自己摸索使用方法。
網友wenyang76:不是不敢向公眾賣,而是不敢承擔相應責任。所謂試紙條的方法絕大多數都是基于免疫法,免疫法的最大缺陷之一是假陽性太多,如果老百姓測出來是陽性結果,就去打官司,而這個結果是個假陽性,你賣了100條試紙條都賠不起吧。聳人聽聞而已。
【專題閱讀】 面對炒作要敢于說不
日期:201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