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針對媒體曝光市面上出現涉嫌在牛排中摻雜其他肉品的問題,長沙市食安辦組織食藥監、公安、農委、工商等部門開展專項核查,對涉事門店開展立案調查,對報道中所涉及的步步高超市和金牛角王中西餐廳牛排產品全面下架封存,現已封存步步高超市牛排產品2625公斤、金牛角王中西餐廳牛排產品7個品類1969.6公斤。同時,向牛排供貨商所在的上海、南京、福建等地食藥監部門發出協查函。
經查,金牛角王牛排類產品供貨商的食品生產許可證、營業執照、產品檢測報告、采購合同、配送單等索證索票資料齊全。對金牛角王法定代表人、管理人員、餐廳廚師、中央廚房負責人、收貨及配送人員等進行了詢問調查,對加工制作、儲存相關場所開展了逐環節核查,暫未發現其在牛排加工制作過程中摻雜其他肉品的行為。對金牛角王牛排產品的進、銷、存進行逐一核對,暫未發現異常進購、銷售情況。
長沙市食藥監局依法抽檢各類別不同批次的牛排產品共28份,其中金牛角王中西餐廳17份樣品、融橋食品貿易公司6份樣品、步步高超市4份樣品、長株潭廣聯生豬交易市場1份樣品。這些樣品均送具有合法檢測資質和能力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深圳市通量檢測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檢測。
深圳市通量檢測科技有限公司對28份樣品進行牛源性、豬源性成分定性檢測,結果有1份樣品檢出豬源性成分。其采取的方法標準為:SN/T2051-2008《食品、化妝品和飼料中牛羊豬源性成分檢測方法實時PCR法》。
深圳市通量檢測科技有限公司參照SN/T2727-2010《飼料中禽源性成分檢測方法實時熒光PCR方法》進行鴨源性定性檢測,結果有18份樣品檢出鴨源性成分,其中1份為同時檢出豬源性成分的樣品。
深圳市通量檢測科技有限公司對樣品中的動物源性成分進行了定量分析,采用的是其檢測專家團隊自主研發的熒光PCR方法,檢測原理:通過目標DNA模板在熒光PCR反應中的Ct值與該模板的濃度的對數存在線性關系來檢測豬、鴨源性成分含量。經檢測,18個檢出鴨源性成分或豬源性成分的牛排樣品中,其鴨源性成分和豬源性成分含量均低于1%(即100g牛排中含鴨源性或豬源性成分不足1g)。
據深圳市通量檢測科技有限公司分析報告稱:“此次檢測采用的實時熒光PCR方法的檢測靈敏度較高,可達0.1%,即100g牛排中含有0.1g其他肉源性DNA成分即可判定為檢出。而在實際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生產線或加工環境中工用具、容器等共用,以及肉制品中添加的調味輔料等均可帶入其他肉源性DNA.故僅憑定性檢測結果,在無法確定樣品中各種肉源性成分的構成比例的情況下,無法排除其他肉源性DNA帶入的可能。”
12月15日,針對抽樣送檢的28批次牛排產品的檢測結果,長沙市食安辦專門邀請湖南農業大學食科院動物科以及省、市兩級畜牧、檢驗檢測等方面的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專家認為:1.我國目前沒有動物源性成分的定量檢測標準方法(包括國標和行標),深圳通量對樣品中豬、鴨源性成分的定量分析,其方法相對科學。2.根據鴨源性及豬源性成分含量低于1%的檢測結果,將鴨肉作為商業添加的可能性不大。
根據湖南省食藥監局的統一部署,長沙市食藥監局將繼續組織精干執法力量,加大核查力度,派員到牛排供貨商所在的上海、南京、福建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對牛排中鴨或豬源性成分的可能來源徹底追查,對核查中發現的牛排產品標簽不符合規定要求、超過保質期限等問題依法立案嚴查。同時,提請湖南省食藥監局將動物源性成分定量檢測方法問題及請上海等地協查相關情況等報國家食藥監總局。
此前,長沙市食安辦已下發《關于開展肉及肉制品市場專項清查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區縣(市)迅速開展食品生產、流通以及餐飲消費環節肉品專項檢查,全面抽檢,嚴厲打擊采購使用未經檢驗檢疫、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動物產品以及摻雜使假、標簽標識不符、超過保質期限等違法違規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部門處理。
相關報道:媒體實地調查 揭曝上海品尚“牛排”真相
日期:2016-12-21
經查,金牛角王牛排類產品供貨商的食品生產許可證、營業執照、產品檢測報告、采購合同、配送單等索證索票資料齊全。對金牛角王法定代表人、管理人員、餐廳廚師、中央廚房負責人、收貨及配送人員等進行了詢問調查,對加工制作、儲存相關場所開展了逐環節核查,暫未發現其在牛排加工制作過程中摻雜其他肉品的行為。對金牛角王牛排產品的進、銷、存進行逐一核對,暫未發現異常進購、銷售情況。
長沙市食藥監局依法抽檢各類別不同批次的牛排產品共28份,其中金牛角王中西餐廳17份樣品、融橋食品貿易公司6份樣品、步步高超市4份樣品、長株潭廣聯生豬交易市場1份樣品。這些樣品均送具有合法檢測資質和能力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深圳市通量檢測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檢測。
深圳市通量檢測科技有限公司對28份樣品進行牛源性、豬源性成分定性檢測,結果有1份樣品檢出豬源性成分。其采取的方法標準為:SN/T2051-2008《食品、化妝品和飼料中牛羊豬源性成分檢測方法實時PCR法》。
深圳市通量檢測科技有限公司參照SN/T2727-2010《飼料中禽源性成分檢測方法實時熒光PCR方法》進行鴨源性定性檢測,結果有18份樣品檢出鴨源性成分,其中1份為同時檢出豬源性成分的樣品。
深圳市通量檢測科技有限公司對樣品中的動物源性成分進行了定量分析,采用的是其檢測專家團隊自主研發的熒光PCR方法,檢測原理:通過目標DNA模板在熒光PCR反應中的Ct值與該模板的濃度的對數存在線性關系來檢測豬、鴨源性成分含量。經檢測,18個檢出鴨源性成分或豬源性成分的牛排樣品中,其鴨源性成分和豬源性成分含量均低于1%(即100g牛排中含鴨源性或豬源性成分不足1g)。
據深圳市通量檢測科技有限公司分析報告稱:“此次檢測采用的實時熒光PCR方法的檢測靈敏度較高,可達0.1%,即100g牛排中含有0.1g其他肉源性DNA成分即可判定為檢出。而在實際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生產線或加工環境中工用具、容器等共用,以及肉制品中添加的調味輔料等均可帶入其他肉源性DNA.故僅憑定性檢測結果,在無法確定樣品中各種肉源性成分的構成比例的情況下,無法排除其他肉源性DNA帶入的可能。”
12月15日,針對抽樣送檢的28批次牛排產品的檢測結果,長沙市食安辦專門邀請湖南農業大學食科院動物科以及省、市兩級畜牧、檢驗檢測等方面的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專家認為:1.我國目前沒有動物源性成分的定量檢測標準方法(包括國標和行標),深圳通量對樣品中豬、鴨源性成分的定量分析,其方法相對科學。2.根據鴨源性及豬源性成分含量低于1%的檢測結果,將鴨肉作為商業添加的可能性不大。
根據湖南省食藥監局的統一部署,長沙市食藥監局將繼續組織精干執法力量,加大核查力度,派員到牛排供貨商所在的上海、南京、福建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對牛排中鴨或豬源性成分的可能來源徹底追查,對核查中發現的牛排產品標簽不符合規定要求、超過保質期限等問題依法立案嚴查。同時,提請湖南省食藥監局將動物源性成分定量檢測方法問題及請上海等地協查相關情況等報國家食藥監總局。
此前,長沙市食安辦已下發《關于開展肉及肉制品市場專項清查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區縣(市)迅速開展食品生產、流通以及餐飲消費環節肉品專項檢查,全面抽檢,嚴厲打擊采購使用未經檢驗檢疫、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動物產品以及摻雜使假、標簽標識不符、超過保質期限等違法違規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部門處理。
相關報道:媒體實地調查 揭曝上海品尚“牛排”真相
日期:2016-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