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農化網中文網報道:近期,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東南部地區發現的蕪菁(Brassica rapa L.)生物型被確認為全球首例對氟咯草酮產生抗性的案例。這一發現標志著該雜草種群已發展出對四種不同作用機制除草劑的抗性,包括草甘膦、ALS抑制劑、2,4-D及現在的氟咯草酮,給當地農業生產帶來嚴峻挑戰。
蕪菁是一種歸屬于十字花科(Brassicaceae)的一年生或二年生雜草,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中部和東南部的多種作物田間廣泛分布。該雜草雖主要在秋冬季萌發,但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省全年均有萌發記錄,顯示出極強的適應性和入侵潛力。
根據阿根廷農業實踐協會(AAPRESID)害蟲管理網絡(REM)的系統監測數據,2019年至2023年間,阿根廷對草甘膦、ALS抑制劑和2,4-D產生抗性的蕪菁種群數量呈顯著上升趨勢。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東南部和中部區域,100%的區域已出現對這三種作用機制的抗性。據AAPRESID 2025年的最新監測報告,這一抗性問題正持續向阿根廷中部地區擴散蔓延。
氟咯草酮應用及抗性出現
氟咯草酮是一種八氫番茄紅素脫氫酶(PDS)抑制劑(HRAC分類為F1-WSSA 12),通過干擾植物類胡蘿卜素的生物合成途徑,導致植物黃化死亡。自2018年起,由于蕪菁對草甘膦、ALS抑制劑和2,4-D的多重抗性問題日益嚴重,氟咯草酮作為一種播前或苗前持效性除草劑被廣泛應用于阿根廷的小麥、大麥、向日葵以及部分玉米生產中。該除草劑在阿根廷已獲準用于多種作物,包括小麥、大麥、向日葵、玉米、棉花、豌豆、燕麥和黑麥等。
然而,2021-2022年生長季中,田間開始出現氟咯草酮防效降低和蕪菁重新萌發的情況。面對這一情況,種植者提高了施用劑量,這一措施無意中加劇了選擇壓力,最終導致抗性種群的快速繁殖擴散。此次確認的氟咯草酮抗性蕪菁生物型是全球首例報道,也是蕪菁對第四種作用機制產生抗性的實例,標志著阿根廷第49例已報告的抗性雜草生物型。
氟咯草酮的化學特性與全球登記概況
氟咯草酮(fluorochloridone,商品名Racer)屬于吡咯烷酮類除草劑,由美國斯托弗化學公司(現先正達公司)于20世紀70年代末開發,80年代中期投入商業化生產。其主要作為苗前除草劑使用,適用于冬小麥、棉花、向日葵和胡蘿卜等作物田,對多種闊葉雜草如繁縷、田堇菜、常春藤葉婆婆納、馬齒莧等具有良好防效。
登記狀況:
· 中國:僅山東濰坊潤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兩項氟咯草酮的僅限出口登記(出口至巴拿馬),產品為97%氟咯草酮原藥和250g/L氟咯草酮乳油。截至目前,中國國內市場尚無其它氟咯草酮產品登記。
· 印度:印度CIB已批準安道麥的進口制劑18.3%氟咯草酮CS,用于防治藜、牛筋草、馬唐等雜草。
· 美國與歐盟:目前均未登記該有效成分。
綜合管理策略建議
針對出現的氟咯草酮抗性問題,建議采取以下綜合管理措施:
1. 輪換使用不同作用機制除草劑:避免連續多季使用相同作用機制的除草劑,降低特定抗性發展風險。
2. 實施作物輪作:通過種植不同類型作物,利用多樣化的防控手段,減少對特定除草劑的依賴。
3. 建立田間監測系統:定期評估防控效果,及時發現潛在抗性問題,采取預防措施阻止抗性雜草擴散。
4. 整合農藝措施:優化播種日期,調整作物種植密度,適時采用機械除草等方法,作為化學防控的有效補充。
日期:2025-05-21
蕪菁是一種歸屬于十字花科(Brassicaceae)的一年生或二年生雜草,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中部和東南部的多種作物田間廣泛分布。該雜草雖主要在秋冬季萌發,但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省全年均有萌發記錄,顯示出極強的適應性和入侵潛力。
根據阿根廷農業實踐協會(AAPRESID)害蟲管理網絡(REM)的系統監測數據,2019年至2023年間,阿根廷對草甘膦、ALS抑制劑和2,4-D產生抗性的蕪菁種群數量呈顯著上升趨勢。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東南部和中部區域,100%的區域已出現對這三種作用機制的抗性。據AAPRESID 2025年的最新監測報告,這一抗性問題正持續向阿根廷中部地區擴散蔓延。
氟咯草酮應用及抗性出現
氟咯草酮是一種八氫番茄紅素脫氫酶(PDS)抑制劑(HRAC分類為F1-WSSA 12),通過干擾植物類胡蘿卜素的生物合成途徑,導致植物黃化死亡。自2018年起,由于蕪菁對草甘膦、ALS抑制劑和2,4-D的多重抗性問題日益嚴重,氟咯草酮作為一種播前或苗前持效性除草劑被廣泛應用于阿根廷的小麥、大麥、向日葵以及部分玉米生產中。該除草劑在阿根廷已獲準用于多種作物,包括小麥、大麥、向日葵、玉米、棉花、豌豆、燕麥和黑麥等。
然而,2021-2022年生長季中,田間開始出現氟咯草酮防效降低和蕪菁重新萌發的情況。面對這一情況,種植者提高了施用劑量,這一措施無意中加劇了選擇壓力,最終導致抗性種群的快速繁殖擴散。此次確認的氟咯草酮抗性蕪菁生物型是全球首例報道,也是蕪菁對第四種作用機制產生抗性的實例,標志著阿根廷第49例已報告的抗性雜草生物型。
氟咯草酮的化學特性與全球登記概況
氟咯草酮(fluorochloridone,商品名Racer)屬于吡咯烷酮類除草劑,由美國斯托弗化學公司(現先正達公司)于20世紀70年代末開發,80年代中期投入商業化生產。其主要作為苗前除草劑使用,適用于冬小麥、棉花、向日葵和胡蘿卜等作物田,對多種闊葉雜草如繁縷、田堇菜、常春藤葉婆婆納、馬齒莧等具有良好防效。
登記狀況:
· 中國:僅山東濰坊潤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兩項氟咯草酮的僅限出口登記(出口至巴拿馬),產品為97%氟咯草酮原藥和250g/L氟咯草酮乳油。截至目前,中國國內市場尚無其它氟咯草酮產品登記。
· 印度:印度CIB已批準安道麥的進口制劑18.3%氟咯草酮CS,用于防治藜、牛筋草、馬唐等雜草。
· 美國與歐盟:目前均未登記該有效成分。
綜合管理策略建議
針對出現的氟咯草酮抗性問題,建議采取以下綜合管理措施:
1. 輪換使用不同作用機制除草劑:避免連續多季使用相同作用機制的除草劑,降低特定抗性發展風險。
2. 實施作物輪作:通過種植不同類型作物,利用多樣化的防控手段,減少對特定除草劑的依賴。
3. 建立田間監測系統:定期評估防控效果,及時發現潛在抗性問題,采取預防措施阻止抗性雜草擴散。
4. 整合農藝措施:優化播種日期,調整作物種植密度,適時采用機械除草等方法,作為化學防控的有效補充。
日期:2025-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