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由食品伙伴網主辦,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油質量檢驗測試中心和宿州市糧油質量檢驗中心聯合舉辦的“2025(第三屆)谷物、糧油檢測與質量控制技術交流會”于安徽·合肥隆重召開!
本次會議共邀請了近20位經驗豐富的行業專家,與百余位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第三方檢測機構、政府部門等行業同仁共同學習和探討食品發展趨勢,圍繞著“標準法規”、“食品檢驗”“食品質量安全”與“前沿技術研究”等多個主題展開分享討論。
會議現場
會議現場學習氣氛熱烈,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第一手的現場報道,精彩內容不容錯過。
開幕式
上午8:50,食品伙伴網的副總經理陶慶會為大會致辭,對遠道而來的各位發言嘉賓、參會代表和合作伙伴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并預祝此次會議圓滿成功。
2025年4月24日
專題報告(上午)
上午的專題報告由食品伙伴網陶慶會副總經理主持。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的首席研究員謝剛老師分享題為“我國糧油質量安全風險重點監測監控”和“我國糧油標準體系和法規發展概況”的專題報告。
謝老師闡述了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目的,包括掌握食品安全狀況、評估食源性疾病風險、提供科學決策依據等,并介紹相關法律法規與政策依據。分享了我國糧食質量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強調全鏈條覆蓋、風險導向及協同機制在監測體系中的重要性。分析生產、儲存與運輸、加工過程及市場流通等環節中的糧食質量安全風險點。
第二個報告介紹了標準化的法律法規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及其修訂內容,明確標準體系的分類(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及強制性標準與推薦性標準的區別,回顧糧油標準體系從起步階段到快速發展階段的演變過程,介紹各階段的主要成就與特點;分析現行標準體系的結構與特點,介紹綠色技術研發及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標準化情況,強調綠色發展在糧油產業中的重要性。謝老師的報告前瞻性很強,為大家指明了糧油標準體系發展大方向。
河南省計量標準和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的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尹成華老師分享題為“主要糧食品種質量檢查扦樣檢驗重點解析”的專題報告。
尹老師針對糧食質量檢查扦樣方法及要點、主要糧食品種質量標準和儲存品質判定規則以及主要糧食品種質量指標和儲存品質指標檢測方法及注意事項這三方面內容做了深入透徹的分享。尹老師的報告內容豐富,貼合實際,得到了學員一致好評。
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的色譜與質譜應用工程師崔舒云老師分享題為“賽默飛液質聯用技術在谷物糧油真菌毒素檢測中的應用”的專題報告。
崔老師詳細介紹了賽默飛液質聯用技術在谷物糧油真菌毒素檢測中的應用,為大家今后的真菌毒素的檢測提供了很多實用的解決方案。
安徽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的高級工程師李靜老師分享題為“2025年食用植物油抽檢監測解讀及關鍵點控制”的專題報告。
李老師從抽檢監測的角度分析了食用植物油的高風險項目及質量安全水平,詳細闡述了食用植物油的抽檢項目、監測項目、抽檢監測的高風險項目以及風險項目的控制要點。李老師的報告系統全面,重點突出,干貨滿滿。
2025年4月24日
專題報告(下午)
下午的專題報告由宿州市糧油質量檢驗中心張英明工程師主持。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的副研究員王佳雅老師做了題為“GB/T5510-2024《糧油檢驗谷物及制品脂肪酸值的測定》標準解讀及應用”的專題報告。
王老師詳細講述了新版國標的主要變化,手工滴定法具體操作步驟和關鍵控制點和儀器法質量控制及儀器適用性評價期,對大家后續的檢測工作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江蘇農業科學院的研究員張存政老師做了題為“食用油中玉米赤霉烯酮、3-氯-1,2丙二醇多重免疫檢測技術研究”的專題報告。
張老師介紹的研究項目是通過制備獲得了玉米赤霉烯酮、3-氯-1,2丙二醇單克隆抗體,研發了基于AIE的多重免疫檢測試紙條,靈敏度高,滿足了國內與歐盟限量標準。
安徽皖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產品規劃高級經理張群老師做了題為“糧油檢測好幫手——LCMS-TQ9200液相色譜串聯質譜系統產品介紹”的專題報告。
張老師針對該產品的儀器系統,產品核心技術與性能優勢,對糧油等食品領域中痕量物質的定量分析,其它領域的聯用和應用技術這四方面的內容精準解讀,給大家提供了新的儀器選擇。
南京海關動植物與食品檢測中心的高級工程師陸慧媛老師做了題為“橄欖油摻偽分析和等級鑒定策略研究”的專題報告。
陸老師先是概述了橄欖油、后又對市場發現的主要問題、橄欖油摻偽、橄欖油活性成分,深入淺出的為大家講解了分析策略。
中儲糧江蘇質檢中心有限公司的工程師王平東老師做了題為“小麥品嘗評分值檢測中面粉快速熟化技術和設備研究”的專題報告。
王老師通過開發低溫等離子體催化小麥粉熟化關鍵技術和設備,降低小麥粉熟化時間,大大縮短檢測周期,能夠更好的助力解決小麥在月底入庫驗收及時性的“卡脖子”問題,提高檢測效率,更好地服務收購驗收。
日期:2025-04-25
本次會議共邀請了近20位經驗豐富的行業專家,與百余位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第三方檢測機構、政府部門等行業同仁共同學習和探討食品發展趨勢,圍繞著“標準法規”、“食品檢驗”“食品質量安全”與“前沿技術研究”等多個主題展開分享討論。
會議現場
會議現場學習氣氛熱烈,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第一手的現場報道,精彩內容不容錯過。
開幕式
上午8:50,食品伙伴網的副總經理陶慶會為大會致辭,對遠道而來的各位發言嘉賓、參會代表和合作伙伴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并預祝此次會議圓滿成功。
2025年4月24日
專題報告(上午)
上午的專題報告由食品伙伴網陶慶會副總經理主持。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的首席研究員謝剛老師分享題為“我國糧油質量安全風險重點監測監控”和“我國糧油標準體系和法規發展概況”的專題報告。
謝老師闡述了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目的,包括掌握食品安全狀況、評估食源性疾病風險、提供科學決策依據等,并介紹相關法律法規與政策依據。分享了我國糧食質量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強調全鏈條覆蓋、風險導向及協同機制在監測體系中的重要性。分析生產、儲存與運輸、加工過程及市場流通等環節中的糧食質量安全風險點。
第二個報告介紹了標準化的法律法規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及其修訂內容,明確標準體系的分類(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及強制性標準與推薦性標準的區別,回顧糧油標準體系從起步階段到快速發展階段的演變過程,介紹各階段的主要成就與特點;分析現行標準體系的結構與特點,介紹綠色技術研發及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標準化情況,強調綠色發展在糧油產業中的重要性。謝老師的報告前瞻性很強,為大家指明了糧油標準體系發展大方向。
河南省計量標準和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的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尹成華老師分享題為“主要糧食品種質量檢查扦樣檢驗重點解析”的專題報告。
尹老師針對糧食質量檢查扦樣方法及要點、主要糧食品種質量標準和儲存品質判定規則以及主要糧食品種質量指標和儲存品質指標檢測方法及注意事項這三方面內容做了深入透徹的分享。尹老師的報告內容豐富,貼合實際,得到了學員一致好評。
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的色譜與質譜應用工程師崔舒云老師分享題為“賽默飛液質聯用技術在谷物糧油真菌毒素檢測中的應用”的專題報告。
崔老師詳細介紹了賽默飛液質聯用技術在谷物糧油真菌毒素檢測中的應用,為大家今后的真菌毒素的檢測提供了很多實用的解決方案。
安徽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的高級工程師李靜老師分享題為“2025年食用植物油抽檢監測解讀及關鍵點控制”的專題報告。
李老師從抽檢監測的角度分析了食用植物油的高風險項目及質量安全水平,詳細闡述了食用植物油的抽檢項目、監測項目、抽檢監測的高風險項目以及風險項目的控制要點。李老師的報告系統全面,重點突出,干貨滿滿。
2025年4月24日
專題報告(下午)
下午的專題報告由宿州市糧油質量檢驗中心張英明工程師主持。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的副研究員王佳雅老師做了題為“GB/T5510-2024《糧油檢驗谷物及制品脂肪酸值的測定》標準解讀及應用”的專題報告。
王老師詳細講述了新版國標的主要變化,手工滴定法具體操作步驟和關鍵控制點和儀器法質量控制及儀器適用性評價期,對大家后續的檢測工作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江蘇農業科學院的研究員張存政老師做了題為“食用油中玉米赤霉烯酮、3-氯-1,2丙二醇多重免疫檢測技術研究”的專題報告。
張老師介紹的研究項目是通過制備獲得了玉米赤霉烯酮、3-氯-1,2丙二醇單克隆抗體,研發了基于AIE的多重免疫檢測試紙條,靈敏度高,滿足了國內與歐盟限量標準。
安徽皖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產品規劃高級經理張群老師做了題為“糧油檢測好幫手——LCMS-TQ9200液相色譜串聯質譜系統產品介紹”的專題報告。
張老師針對該產品的儀器系統,產品核心技術與性能優勢,對糧油等食品領域中痕量物質的定量分析,其它領域的聯用和應用技術這四方面的內容精準解讀,給大家提供了新的儀器選擇。
南京海關動植物與食品檢測中心的高級工程師陸慧媛老師做了題為“橄欖油摻偽分析和等級鑒定策略研究”的專題報告。
陸老師先是概述了橄欖油、后又對市場發現的主要問題、橄欖油摻偽、橄欖油活性成分,深入淺出的為大家講解了分析策略。
中儲糧江蘇質檢中心有限公司的工程師王平東老師做了題為“小麥品嘗評分值檢測中面粉快速熟化技術和設備研究”的專題報告。
王老師通過開發低溫等離子體催化小麥粉熟化關鍵技術和設備,降低小麥粉熟化時間,大大縮短檢測周期,能夠更好的助力解決小麥在月底入庫驗收及時性的“卡脖子”問題,提高檢測效率,更好地服務收購驗收。
日期: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