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6日,現代牧業通山牧場遭遇村民“堵門”,與此同時,現代牧場的“病牛門”風波也此起彼伏,11月20日, 現代牧業寶雞牧場被曝出每年都有員工被查出染上人畜共患病布魯氏菌病。“污染門”、“病牛門”、“圍堵門”, 現代牧業的“三重門”,一方面使現代牧業遭受了嚴重的輿論質疑,另一方面也給畜牧業的發展帶來了許多思考。
1月3日,在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14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國家現代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針對這個問題,從目前我國奶業所處的階段、世界奶業發展的趨勢、規模化發展需要考慮的制約因素三方面進行了解讀。
李勝利指出,目前規模化牧場已成為我國奶牛養殖的主體,根據國家奶牛體系的數據,目前最好的奶源來自國內規模化牧場,乳脂率高于3.8%,乳蛋白率高于3.15%,體細胞數低于30萬,細菌數低于20萬,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的標準。同時,各種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進入奶牛養殖業和加工業。李勝利表示,目前我國有萬頭牧場52個,在建的有24個,存欄達到45萬頭,但仍只占我國奶牛存欄的3-5%,還不是我國奶業發展的主體。
從世界范圍來看,規模化、集約化是世界奶業發展的普遍規律。李勝利認為,規模化牧場建設和運營,必須做到種養結合,配套好糞污處理設施和土地,通過糞污干濕分離、沼氣處理、牛糞回墊奶牛臥床和生產有機肥等技術途徑,實現糞污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循環利用。我國地域遼闊, 可以在東北、西北等土地面積大、人口相對稀少的區域,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解決土地配備問題,發展萬頭牧場。但是,必須加強內控,做好奶牛疾病特別是重大傳染性和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嚴格執行免疫、檢疫制度和流程, 杜絕重大疫病風險。
日期:2015-01-15